有的人老了,他还年轻;
有的人年轻,他已经老了。
一条困于条件反射的牛。
从前,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在模式里活着。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量运用模式,而这些模式是我们与社会、自然长期交互过程中逐渐演化来的。模式一旦形成就相当顽固,带有情感依赖和行为依赖。人们常常陷入某种低效能、低版本、僵化的能量运用模式中,被模式架着走。
一个人如果带着刻板僵硬的模式生活,无异于精神生命的死亡。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能量用于找借口,就不会找方法…
能量用于自我辩护,就不会关怀他人…
能量用于抱怨,就不会反思…
能量用于悲伤,就看不到希望…
能量用于缅怀过去,就看不到未来…
能量用于猜忌,就不能用来信任…
这些生命能量分配和运用的选择,一点点的积累,就造成了人和人之间效率的巨大差别。牛人和普通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运用能量方式的不同。
决定一个人对能量的分配和运用方式的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可以理解为人的软件系统。日积月累的心智模式就成为性格和习惯,性格决定命运,习惯造成差异。《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每个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都能折射出其心智模式,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造就不同的人生。
修身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辈子的事。修身的目标就是持续提高个人效能,持续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反应模式,用高效能模式替代低效能模式,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拿破仑·希尔说,“人的天性的某个角落,沉睡着成就的种子,如果把它唤醒,让它活动起来,它就能把你推向你从未想象过的人生之巅。”
觉察自己的内在模式,干预自己的能量运用方式,唤醒我们内在沉睡的能量,每个人都将活出绽放、高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