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版社寄给我一套书,打开一看,原来是米莱童书最新的原创——
《地理江湖》
。
《地理江湖》出自米莱童书的中国原创系列,之前出了两套,一套是《物理江湖》,另一套是《化学江湖》。
这两套妹妹都是爱不释手的,她经常往书包里揣上一本带到学校。
结果没想到,她竟然成了班上最受欢迎的风云人物。
那些外国同学对她的书充满了好奇,虽然她们看不懂书里的汉字,但是她们却被书里那国风漫画深深吸引了。
比如之前《物理江湖》这本讲“光学”的:
在这个背后,给孩子讲述光学的知识。
比如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基于前文“光影戏”,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这样的国风漫画和国外科普书比起来,更有趣,更容易理解,而且还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难怪那些外国小朋友都痴迷的不行!
而这次新出的《地理江湖》,是这一中国原创科普系列的新品。
它依然延续了之前《物理江湖》和《化学江湖》的创意,用剧情的形式,把地理中的
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态、地形地貌、天文宇宙
7大主题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单元剧,同时,用了一个连续的大剧情将所有的单元剧串联起来。
这个大剧情就讲述了“地理江湖”有一位地球侠客,他在地球上失去联系后,他的朋友天空护法和大地护法来到地球,寻找地球侠客的故事。
而在这个寻找途中,无数个支线展开,用一个个单元故事铺开地理江湖的世界。
我最先翻开的的这本是《北上:浮泛江海》。
两位护法到达地球后,决定乘船北上,到北半球去寻找伙伴的下落。
故事开篇,两位护法在码头上遇见了一个叫做郑和的人,他率领的舰队没法出海了。
因为最近阴雨绵绵,海上风高浪急,郑和很着急。
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人决定出海一探究竟。
她们询问了水精灵,结果得知水精灵其实来自陆地,但是最近被困在了海上,回不去了。
这些雨水是怎么来的呢?
由此,作者开始给孩子讲起了
“水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会下雨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台风雨”呢?
于是接下来介绍“台风雨”形成的原因。
当这个故事讲完后,我以为就进入下一章节了,可是当我继续看下去时,却发现好玩的地方还在后面。
因为后面紧接着出现了一个章节,叫做“地理观象台”。
它抛出了一个问题,说有一杯水混入了好多泥沙,
怎么才能把水净化一下呢?
结果,作者介绍了一个小实验,用一张纸巾就可以,叫做
简易水净化器
。
把纸巾放到两个被子里,结果出现的一幕让人震惊了。
水顺着纸巾流进了空杯子里,泥沙却留在了原处,这就是古人用的简易的水净化器。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女儿真是嗔目结舌,没想到古人净化水的方法竟然这么神奇!
最后还有一个板块,叫做
“江湖往事”
。
这里结合中国古代的著作,讲讲古人对于水循环的观察和记录,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科学。
这就是《地理江湖》最吸引我的地方。
像追剧一样看学科漫画,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实验,在开拓思维的同时,还了解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比一般的科普书真是有趣太多了!
这套书的最大特色,就是以
中国传统文化为设定背景
。
我在这套书里,看到了很多成语和古诗词,它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讲解了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比如《千字文》里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书中会根据这个现象,分析云和雨的构成及降水的形成过程。
当孩子背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古诗时。
书中会讲到潮汐现象的产生,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我在书里还看到很多中国古代的节气、水利工程、地域特产,书里也会讲解这些物品背后的地理知识。
24节气是怎么来的?
原来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有关。
为什么江南丘陵的红壤土地,谷子长势一般,却盛产柑橘和茶叶?
是因为当地的红壤属于酸性土壤,谷子高粱没法在酸性土壤好好生长,但茶树合适,当地人因地制宜,善用资源,才有了名扬天下的贡茶“顾渚紫笋”。
为什么火焰山和葡萄沟同处吐鲁番盆地,前者是沙漠,而后者却是绿洲?
这得益于修建在山体底下的暗渠,汇集了渗入地下的雨水、冰雪融水。
很多地理读物,全都在板块运动、大气环流、人种、土地资源分布……
但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在利用地理知识去观察、思索并不断的改善生活环境了。
因此这套书和市面上别的书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地理知识存在于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存在于孩子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里,存在于每天背诵的古诗文里。
书中有系统、全面的地理学知识,加上传统文化元素和孩子们喜欢的江湖故事剧情,将他们代入一个全新视角的地理世界。
这套书的分册有7本,对标的是2022年出来的地理新课标,囊括地理这一课程中的绝大部分知识:
地球、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江河湖海)、人文地理等。
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全的地理科普漫画!
我把7个分册的主要知识点罗列了出来:
每册的知识也遵循着由浅入深、先基础后进阶的原则,这样能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地理学的孩子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学习。
拿《出发:前往地球》这本来说:
它先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讲起,“远望地球”讲的是地球的外观,七大洲、四大大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接下来讲地轴、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通过把苹果比作地球,让孩子直观的认识晨昏线 、经纬线、时区等抽象的地理概念。
在这样的讲述过程中,这套书覆盖了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90%的重点知识,同时增加了一部分高中知识,让知识体系更全面。
而且,光有基础的知识还不够,为了让孩子对知识理解的更加彻底,在正文后增加“地理观象台板块”,通过实验、动手、观察部分,让孩子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学会知识应用。
比如用两个吸管和一杯饮料的实验道具,让孩子体验气压的存在。
比如在《西行:地心历险》中的小实验,模拟“地层是怎么形成的?”,直观地观察到地层沉积的规律。
从知识点到动手小实验全都囊括,其中的讲述方式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是一套值得阅读的好书,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一看就懂!
比如讲直接讲解洋流的影响因素,很难理清思路,把洋流比作“列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南或向北分成两拨。
而风就像“列车长”一样决定了洋流的流向,不同风向决定了洋流的不同流向。
比如讲到大气的保护作用,孩子很难理解看上去“看起来洁白柔软、安全无害的”的大气层在面对进入地球的射线、陨石时是怎么保护地球的,把它比作能看到空气阻力的“铠甲”就接地气多了。
比如,冷暖空气的交锋比作“两个大侠的比拼”,此消彼长,如果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一个地方磨磨蹭蹭时,交界面的雨就会连绵不断,这就是南方六七月份梅雨天的原因。
想要懂等高线地形图,跟着书中的两大护法一起去了解它的绘制原理。
先告诉孩子什么是海拔:
了解了绘制原理,可以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表形态:比如坡度、山脊或者山谷,是否有陡崖等。
这样的讲解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看不明白等高线地形图的问题。
通过漫画的形式呈现不同“石头”的前世今生,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比如沉积岩:
变质岩:
而且这些知识还和故事的剧情融合在了一起,主角团将在地下进行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而跟随着这一故事的进展,孩子更容易记住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代表性岩石以及对应的典型地貌。
这套书不仅把地理学知识与孩子们熟知的古诗词、成语链接起来,也有很多的设计巧思:
人物设定中,地球侠客腰间挂着的照相机是一个鲁班锁,可以随意变换成相机、拐杖等需要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