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19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19 小时前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Python开发者  ·  上万点赞!使用 Cursor AI 编程的 ... ·  3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彻底爆了! ·  4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 被放弃了,阿里牛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网络暴民:中国人为何热衷于道德审判?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3-19 12:00

正文


1


以前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在则或许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暴民”了。

看到“毒Sir”写的一篇 《网络暴民,不就是这群人嘛》 ,辛辣讽刺许多影迷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种种行为“到处执行火刑”,“这些人的爱好不是看电影,是爱找人治罪”。

他说:
看电影,本来就是一件个人感受的事。

但是现在,你要是说自己不够感动,没有哭,那可能就是冷血、人品有问题。
他描述的社会心态不假,但没有给出解释,似乎只是认为中国人没有独立自主的想法,而“把自己的价值依附在那些空洞缥缈的大旗上”。最后,这似乎又变成了“好人”与“坏人”的斗争:“要相信,这个世界除了暴徒,还有更多善良的人。我们不会就此把这个世界让给他们。”

讽刺之处正在于: 他严厉批驳那些“网络暴民”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但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在使用泛道德化的语言在对自己所认为的“网络暴民”进行道德审判 。底下的留言也几乎是一边倒地严词抨击,把那些人看作是人格卑污、令人不齿的异类。

如果坚信对自己认定的道德低劣之辈,就可以肆意攻击,那么这在行为本质上其实并无差别。实在要说,确实就只能归结为“好人”和“坏人”了:网络暴徒对他人辱骂攻击,这是过分的苛求,是坏人;但“我们”谴责网络暴徒,则是正当之举,是好人。但 “网络暴徒”有个难解的谜团:很多人都相信存在这么一群人,却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就是

仅仅谴责这种“网络暴徒”,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谴责早已无数回了,可很多人在加入谴责完之后,转头看到令自己气愤的事件,顿时又加入了进去。这其中迷惑人的地方在于: 很多人相信,暴力需要区分“好的暴力”和“坏的暴力”,然而,这好坏的边界其实相当模糊,具体到最后,往往是“好人使用的就是好的暴力”。

这么说,恐怕很容易招来愤慨:“你不去谴责网络暴徒,却谴责那些谴责网络暴徒的人?”别误会,我和大家一样不喜欢网上的语言暴力,也相信谴责网络暴徒有其必要性,至少可以让人不那么从众,只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好人”与“坏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或许不是谴责,而是尽力去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这样。


2


那些人为什么会用如此激烈的姿态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

与其说这是他们道德上有问题,不如说是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这样一个现实: 网络打破了原本封闭的社区边界,将各种各样的人混合到了一起,也把种种新奇古怪的事物带到眼前,这既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又因混杂产生了一种爆炸性的化合反应,让狭隘的心灵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当人们震惊于“怎么还有人这样(和我不一样)”时,就很容易转身拥抱自己从小沉浸在其中的价值观。在一个日渐多元的时代,他们却希望“每个人都跟我一样该多好”,乃至“不许和我不一样”。

也就是说, 这虽然被谴责为愚昧不理性,其实却是现代化的结果:这是在社会原先的价值观、纽带渐告瓦解之际才大规模涌现的一种保守反应

社会学家应星在《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社会秩序“正是通过它对外在压力的反应才展示出来”。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生活在封闭的小村庄里,他对习惯、传统极有可能是“日用而不知”,只有进城了,他才会赫然意识到自己真正抱持的是什么观念。这种德性话语再结合群众暴力,最终的结果就是全社会的成员都“警察化”了。

可以说,当下网上的景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绪化的应激反应。在二三十年前,人们看到令自己不舒服的新景象,“看不惯”、“看不懂”之余,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大抵只是私下牢骚一句,甚或自嘲“我老了”,那么现在, 单一化的政治正确话语则变得更为自信,那实际上是在说:“为什么要容忍这些(在我看来)错误、低劣、偏离的事物?”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的悲剧性现象:无论是在春秋战国、魏晋、晚明,还是近代,当社会进入到一个价值多元的状态时,虽然个体得以解放,但人们却又本能地觉得这种纷繁多歧是“乱”,也就是把社会多元看作社会失范,希望围绕着一个价值核心来重建秩序。


3


这样一个困境有办法破解吗?老实说,我并不清楚,但有一点似乎可以明确: 想要结束歧异,重归一元秩序,即便能做到,也将使我们每个人都付出沉重的代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