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漆园故人
文史掌故、读书札记,或发几句牢骚,扮十分感慨,博诸君一哂可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漆园故人

夜读 | 帝国的敌人

漆园故人  · 公众号  ·  · 2019-05-07 08: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读完田余庆先生《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 问题的探讨》,跟上一篇的《北府兵始末》都收在《秦汉魏晋史探微》这本书中。


秦王扫六合,史籍记载极为简略,人们的印象是有征无战,摧枯拉朽。然而田先生从史籍中钩沉探微,却可以看出秦国的兵锋在楚地受到的激烈抵抗。楚国是秦扫平天下的过程中最强大的一个对手,也是大秦帝国的第一个敌人;是六国遗民的最后希望,也是张楚义军的最初图腾。如今的历史断代,秦后跟着汉,但在汉初人的心目中,秦后的法统还有一个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既是诅咒,亦是预言。


《史记》立月表记秦末事,不名曰“ 秦汉之际月表”,而名曰“秦楚之际月表”,说明司马迁明确地意识到楚在秦末历史中具有独特地位。楚的代言人,可以是霸王项羽、可以是陈胜,也可以是楚义帝。但文献可见汉初人的观念中,陈胜的分量显然更重。 著名的长沙马王堆帛书,其中关于占星的一份文献中列明秦和汉初的纪年,期间有张楚而无秦二世的年号。汉初陈胜守冢之数优于秦始皇及其他六国君长,也表明汉高祖对张楚的特殊态度。


秦将李信、王翦率大军灭楚,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长年在秦国,地位尊崇的楚国公子昌平君,参与了秦王政九年咸阳平定嫪毐之乱,深得嬴政的信任。秦灭楚的反复而漫长的战役中,嬴政派遣昌平君镇守原楚地的郢陈,也是利用他的楚国皇族身份,安抚、镇守楚地的反秦力量。但在楚国垂亡之际,昌平君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他选择了由附秦变为抗秦,号召韩楚故地的遗民起来反秦,而且一度率军挫败了年少气盛的李信,但终于在名将王翦的大军前败亡殉国。昌平君做出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决定,可能是因为故国之念,也可能是某种我们已经无法考证的原因,但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终究勾勒出一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国士情怀。


《史记·陈涉世家》记陈胜义兵入陈事说:陈胜称大楚,“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 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云云。陈胜在楚地登高一呼,天下震动,他是““东南有天子气”的应兆之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庞然无匹的大秦帝国就像未完成的阿房宫一样分崩离析。


田余庆先生说:

陈胜召与计事的陈地三老、豪杰,无疑多是当年昌平君郢陈反秦之役的见证人,甚至可能是参加者。张楚之立,重新开始了秦楚之争;刘邦灭秦,完成了张楚之军西击强秦所未曾完成的任务。 秦楚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楚。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三嬗,谓张楚、项氏(含楚怀王)、汉家。其实,三嬗皆楚。三嬗而获成功,谓汉承秦而成帝业。号令三嬗,意味着历史上的秦楚之争从秦末张楚以来,尽管一再变更形式,但终于以楚的胜利宣告结束,虽然胜利了的新朝并不称楚,而称为汉。


田先生的文章中涉及到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出土木牍,二名秦国士兵黑夫和惊的家书。这二位就是当年参与了王翦攻占郢陈之战的秦国士兵,家书中充满了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等下一次再详细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