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天下微言
近期全球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一个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减税计划,减税力度之大让全球侧目,以至于人民日报操心的一夜没睡好。另外一个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于本月14日到15日在北京,这是中国在外交 领域又一次彰显影响力、推行政策的盛会。
表面看似无关的两件政治事项,其实隐含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微妙变化,预示着两个世界大国在今后几年,内政外交上的政策调整。
美国版的邓小平思想
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最终还需要被国会通过,这个计划本身释放出来信号是,美国政府更加注重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信号。显而易见,如此大力度的减税,其结果一是更好的藏富民间,二是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赤字增加,这必然导致美国在内政外交的财政支出,需要做出缩减性调整。
从特朗普执政以来一系列外交政策变化来看,减少美国海外的军事、外交支出可能是更加现实的选择。而美国的世界霸主的领导地位,一直以来依靠靠美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力量作为支撑,而这种扩张背后则是巨额的海外支出,被迫缩减海外支出,必然会导致着在很多地区,很多领域,美国会淡化甚至退出权利领导中心的作用。
减税计划、基建计划总体目标是要吸引制造业和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同时改变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再造一个新的美国。而同时美国将缩减海外驻军,减少对外援助,特别是不再强调奥巴马任期内提出的“重返亚洲计划”;在朝鲜问题上美国一再强调要发挥中国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尽量避免直接的武装冲突,包括希望在和平稳定前提下维持东北亚现有政治格局的真实想法;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基调似乎也有所下调,发动政变拿下杜特尔的想法目前没有端倪;缅甸问题上近期也波澜不惊,没有步步紧逼,台湾问题上特朗普拒绝与蔡英文通话,既可以看做是目前在朝鲜问题上的筹码交换和利益博弈,也不排除特朗普并不希望台湾这样对美国并不重要的外交问题,影响他和中国领导人在战略性关键问题上的沟通与写作。
总体而言,特朗普是在兑现他大选时的许诺,不希望在外交上投射过多的政治精力和经济力量,而更希望集中精力解决国内民生问题,巩固夯实美国经济复苏的成果,为新的崛起留下足够的时空储备。
因此,有很多美国华人把特朗普比作美国的邓小平,总结他的执政思路基本是两大条: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战略收缩。
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核心的巩固,中国则在全世界领导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一路一带战略,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区域多边合作领导作用的雄心。中国在南海岛礁的神速扩建工程,彻底改写了南中国海的海防现状,并将影响这片海域今后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在海域权纷争问题上史无前例的胜利,这种胜利是现有领导人雄韬伟略的决策结果,同时也伴随了几千亿元的财政投入,并且今后维护的投入也会持续不断。在南海海域领导力地位确立的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力量作为依托。
而杭州G20峰会的成功召开,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发展的自信度方面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度,中国发展理念开始被经济发达体国家所接受,中国对全世界提出的发展思路得到了更多国家的响应。
其实近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媒体并没有给予过多报道。4月10日,远在4000千米外的孟加拉湾畔,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拉开投运大幕。这个十年磨一剑的工程,一度陷入停滞阶段,最终这个绕过马六甲海峡给中国运输油气的工程终于投产。同时,斯里兰卡政府将汉班托塔港80%股份租给中国招商局港务控股有限公司,租期为99年,这几个战略棋子落局,基本上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构建完毕。美国和印度,包括新加坡无论是对中缅油气管道,还是对斯里兰卡租借港口给中国,都曾经反复施压,从总作梗,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行动力。
相信随着这一次一路一带高峰会的召开,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会从启动阶段迅速转入全面铺开阶段,因为这次会议必将发出更加明确的号召和更加大胆的行动计划,不但会让国内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更积极参与进来,也会让之前还在观望摇摆的国家坚定尽快加入的信心。
随着一路一带政策的扩张,中国将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发挥更加有影响力的作用,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领导作用日渐重要。
机遇与陷阱的权衡
中国种对区域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战略追求,又时逢特朗普的对外收缩政策周期,这不但会在主观上增强中国强势外交战略的意愿,也在客观上会给中国追求全球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
明显的感觉到,作为人界人口第一大国和世界经济体第二大强国(是不是日本还需论证),中国的外交政策,已逐渐走出了邓小平及其继任者一贯以来韬光养晦的外交思路范式,代以更加敏锐主动乃至强势的外交扩张战略。这种战略一方面通过在地区领导力的增强,打造经济上的联盟体从而链接军事外交的共同利益,一方面取代美国在一些领域的地位作用,让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向全球渗透扩张。同时也在关注和借鉴美国崛起的重要经验之一,那就是通过外交和经济的积极努力,人民币成为世界重要的流通和结算,尽管这种努力有可能会触及到美国利益的核心和底线,但是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全球化。
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来说,中国的确具备了大国崛起的条件和能力,摆脱大国的压制重塑强国的形象是抑制不住的政治抉择。从现实的意义来看,美国逐步退出很多领域和地区,也需要一个新的大国来填补空白,继续发挥稳定、领导和平衡的作用,从目前美国的自身现状、俄罗斯的国际地位衰落,以及欧盟的自顾不暇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强国前部真空恰恰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成为世界领导力中心需要面对的挑战和付出的代价。以史为鉴,世界领导力的更替,往往也伴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
首先来说,俄罗斯至今都难以作为世界领导核心国家的原因,其实一直都受困于其在冷战时期的扩张之路拖累,所以今天的俄罗斯顶多是一个可以强势出击的军事强国,谈不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尤其是其经济的复苏繁荣之路,其实还很漫长和飘忽不定。
而美国和欧盟之所以,也都在近期放松了出了世界领导核心角逐的张力,都是因为其内部自身发展的问题。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社会矛盾的积累让民众对一直以来的政策产生了质疑,包括美国的全球外交战略,民粹主义给了特朗普机会,也动摇了美国世界霸主和全球警察的作用。
不管特朗普这次是真的收缩还是要深蹲一下,其海外政策调整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大国在全球领导力核心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同时大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都是要以国内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基础作为支撑,不但要有持续增长的经济来保障政治上的投放,同时稳定的国内社会状况也是来保证民意对全球扩张的认同。美国如此,欧盟更是如此,内忧一旦开始上升为重要问题,对全球领导力的追求就会减弱,被迫让出全球领导核心会现出情非所愿的尴尬。
如果以史为鉴,中国在全球扩张的战略中,应该汲取自身历史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具备很多的韧性,至今财政政策还可以发挥积极的刺激作用,但是必须看到传统的增长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对房地产的行业的依赖,导致了这个领域积累了问题也链接了金融泡沫;而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似乎并不是一帆风顺如人所愿,过剩产能的消化还是个较长的任务;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路上,僵尸企业处置如何全面铺开,促进民间投资拉动的作用还待观察。特别是由于实体经济领域挣钱效应减弱,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金融领域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去杠杆减泡沫的过程中,防止对金融领域自身稳定和实体经济产生动荡性冲击,需要决策层更高的智慧和技巧。贫困人口问题,养老问题,医疗保险问题,这些民生问题也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大国的崛起,都将为国家谋求更加有力的地位和话语权,以及世界资源的配置权,都会带动国内的经济社会繁荣,这是毋庸置疑的的。但是大国的崛起的历程,也是充满了艰辛和起伏,对外的强势成长必须要依托国内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基础。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美国二战后的崛起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国内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外的崛起可能会造成力量的分散和投入的困境,进而加剧国内问题的突出,最后会形成相互拖累,前苏联的衰落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方面,日本其实一直在默默的努力,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他是在真正的韬光养晦。日本经济的真实发展水平一直被误解,因为它一直在全世界哭穷;日本的全球影响力一直被忽略了,因为它一直在悄然布局全球资源再造,而政治上始终低调的跟着美国屁股跑。这种包含野心的崛起思路和扩张方式,才是我们需要真正重视竞争威胁,如果有一天美国不能够制衡让日本的时候,亚洲的和平会重现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目前处于三期叠加的复杂发展周期,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这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历经的最后一道门槛,很多包括墨西哥、巴西等国家都没有迈过这一门槛。在这个时候,对全球影响力的关注,要和解决国内问题统筹考虑,在具体方式上两者要密切融合,即不是简单的追求影响力了,而是通过全球权利地位的提升,为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只有这样,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决美国版邓小平思想,面对美国人让渡出的阶段性真空,我们接手的才可能是战略机遇而不是发展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