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3月29日上午,澳门科技大学2018传播周举办“虚实之间的城市”研究生论坛。中心学术团队博士研究生朱冰清,高存玲,张丽华,陈鑫盛和硕士研究生褚传弘参加此次研究生论坛。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郭羽博士主持论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教授,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孙玮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图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郭羽博士主持论坛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教授作论文点评
图为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作论文点评
图为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孙玮教授作论文点评
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高存玲以半岛都市报社区报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区报通过编织社区的关系网络激发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同时,社区利用自身编织的关系网络进一步建立了居民和基层政府、商家的关联,在此过程中将自身嵌入到社区之中。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高存玲进行论文报告
中心学术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褚传弘从2017年8月举办的“上海文学地图朗读接龙”个案出发,认为新媒介作为一种技术架构调整、改变了城市文学阅读与传播的方式,并创造了一种“新型城市传播事件”,推动了“移动阅读”的产生,传播建立了新的文学关系网络,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从“不对称性”转向“多维度的交流”,阅读方式从私人默读转向公共朗读,并通过媒介界面激发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文学交谈,创造了新型城市公共生活。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褚传弘进行论文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浚丞关注社交媒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与社会价值。通过论述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以及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数据类型、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该报告对社交媒体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呈现的问题趋势提出了设想。
图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浚丞进行论文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庞胜楠从作为丰富媒介的游戏直播和作为反抗者角色的游戏直播两个角度对中国游戏直播对电子游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作为丰富媒介的游戏直播对电子游戏吸引用户、扩大影响力、提高用户黏性、提高自身媒体属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作为反抗者角色的游戏直播有利于电子游戏产业保持多元化发展,同时提高了游戏用户在电子游戏工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游戏直播中还存在行业规范不健全,不文明行为频发、与版权相关的法律问题等弊端亟待解决。
图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庞胜楠进行论文报告
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张丽华尝试运用社会学中“陌生人”的视角阐释网络直播中人际关系的形态及意义。网络直播具有参与式互动、固定观看、虚拟礼物打赏等特征,这些特征生产并维持着种种特殊的线上社会关系。直播间是一个“衣帽间共同体”,陌生人不再意味着流动,而是在彼此的人际关系网中停留,是脱嵌个体为克服不确定性,寻求“再嵌入”的尝试。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张丽华进行论文报告
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朱冰清认为,在媒介广泛介入社会生活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商业策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都深刻地受到以移动媒介为主导的互联网逻辑的影响。移动支付的商业策略在此影响下,形成了当前平台化的定位、社会化营销的方式和线上线下联动的理念。而用户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新的人际交往规则以及新的生存体验。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包括:社会对移动媒介的依赖继续增加、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面临重构与冲突、个人抗争进一步被商业所收编。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朱冰清进行论文报告
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陈鑫盛从媒介化的视角出发,探索共享单车的城市实践如何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进而对上海的社会形态及社会治理带来变革。报告认为,共享单车以碎片化的出行特征在嵌入日常生活的同时在改造既有城市空间意义;共享的物权特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起居模式,促成相邻市民的社会交往,在日常出行中生成移动空间;共享单车冲击了官方主导、区块化的城市交通治理,催生自治性、移动为方式的管理创新,促成了社会格局的重构。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陈鑫盛进行论文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王冠强关注作为澳门文化缩影的历史街区,认为街区文化特征的呈现绝非单一文化独自发展的“自传”,而是由于地缘、血缘和业缘等因素,在临近城市或民系及其文化的影响,甚至在特殊历史时期下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多元的文化融合变异,呈现为澳门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态。
图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王冠强进行论文报告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
查看历史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