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周度研究精汇 | 洞见趋势 周周更新 ·  19 小时前  
汇易咨询  ·  JCI:弱厄尔尼诺与强拉尼娜,美国中西部降水 ... ·  22 小时前  
要资讯  ·  郑商所期货品种之瓶片(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把通胀看作财富的朋友 | 岑科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21-06-01 20:02

正文


死亡是生命的礼物 ——你要是相信这句话,就会相信这篇文章的观点:通胀是财富的朋友。


通胀跟死亡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乍一听很可怕,但仔细一想,如果没有它们,生命和财富会失去重要的依托。


试问生命中没有死亡,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人对死亡没有了恐惧,不需要珍惜生命,再没有为生存而奋斗的必要,也没了努力工作、积极创造的动力。


其次,人可能放弃生儿育女的愿望,因为生育除了带来痛苦和负担,对生命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人可能丧失思考能力,人要是不会死,就不会去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会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不会有好奇心,变成像花草树木、飞沙走石一样的自然景物。


因此就有了 死亡是生命的礼物” 的说法, 也就是向死而生、由死而生的哲学观。


同样的道理,试想经济中没有通胀只有通缩,会变成什么样子?


——人的工作和投资积极性会下降,因为工资和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工作和投资很难取得理想的回报。


——人会尽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囤积货币来获得升值的利益。


——社会财富格局很难改变,那些在早期拥有较多货币财富的人,会随着货币升值越来越富有,其子孙后代也会长期占据在财富金字塔头部。


因此很多人相信,通缩不是好事,它的结果是消费萎缩,投资低迷,经济很难得到发展。 在历史和现实中,我们找不到通缩型社会,经济都倾向通胀 ,就像人类都渴望长生不老、却又无法避开死亡一样。


通胀意味着货币财产贬值,但它能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人的工作和创业积极性,并且作为一种洗牌机制,能避免社会财富格局固化而丧失进步的活力,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有人可能会问:通胀如果这么好,发展经济岂不是太容易了——政府只要不断印钞就行了,怎么解释古今中外通货膨胀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经济灾难呢?


这就相当于说,你说“ 死亡是生命的礼物”,岂 不是为了追求幸福我们应该自杀?怎么解释 人类发明医院救死扶伤,世界要建立联合国捍卫和平反对 战争 呢?


这里 要区分 自然通胀和人为通胀,一个是 为了满足交易增长和创新需求金融市场通过借贷创造出新的货币,一个是政府在短期内滥印钞票, 就像寿终正寝 不同于战争、灾祸、谋杀等非正常死亡一样,我们不得不容忍自然通胀或自然死亡,但不能欣然接受人为通胀或意外死亡。


此外还要区分 哲学命题和现实判断, 在现实中我们害怕死亡、回避死亡,在哲学上我们肯定死亡的积极意义,这是两件并行不悖的事,对它们进行区分是为了建立更豁达的生活态度。


人如果只从现实判断看待死亡,会非常怕死,为了活命不惜一切代价,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在政治上容易贪生怕死、背叛变节,在 生活中会热衷于追寻长寿秘诀,听养生讲座,买保健产品,就像大多数人老了以后表现的那样。


而要是相信“ 死亡是生命的礼物”,人就会看淡肉体的死亡,侧重精神享受,注重生命质量和身后名声,强调生命的精彩和创造,人生格局会更丰富和久远。


同样在经济问题上,如果只懂“通胀是对财富的掠夺”,会陷入零和博弈的视野,爱抱怨社会不公,为了在财富争夺中不吃亏,或占便宜,往往操之过急,甚至铤而走险,最后适得其反。


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 跑赢通胀 ”,被 专家劝说购买各种理财课程,把钱投到表面诱人而风险巨大的金融产品上,跟那些希望延年益寿的老年人到处去听养生讲座,最后 买回各式各样的保健产品,其实是一样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