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 被放弃了,阿里牛逼!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付费上班终于成为了现实。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刚刚,DeepSeek放出重磅论文!梁文锋亲 ... ·  3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吴恩达,yyds ·  3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马斯克 20 万 GPU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永远别去搭理一个认知太低的人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11-01 17:5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林灵芸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主播 | 帆书 · 晏娇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在访谈中提到:

人一辈子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上的差距。认知是什么呢?认知就是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够,就像是青蛙坐井观天,你永远看不到完整的天空。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价值观,甚至是素质等等,都是可以构建的,但唯有对事情的认知是根本性的。

它不仅体现我们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洞察能力,更决定了我们最后的人生走向。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但同时也默不作声远离那些认知低的人,因为认知力太弱的人,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把你拉下水。




在你身边,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你劝他没事多学习时,他却认为再努力也没用,想要赚大钱得有关系、有人脉、靠运气;

你劝她不要沉迷爱情,有这样那样的前车之鉴时,她会说你不了解她,铁了心往火坑里跳;

大到社会事件、国际政治,小到夫妻相处,日常喜好,一张口就是我“我觉得”“我认为”……

这样的人,不是蠢笨也不是故意抬杠,而是认知太低。

老舍笔下《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这一生受了很多苦,吃苦耐劳了三年买一辆自己的车,结果为了多赚两块车钱,不顾外面战争打起,导致车被大兵收了去。

好不容易从兵营逃出,他又想攒钱买车,主顾方太太教他把积蓄存进银行赚利息,高妈劝他放贷或起会集资,让钱生钱。

但祥子坚持认死理,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依旧选择继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结果落下了一身病。

和虎妞结婚后,虎妞建议他多和刘四爷走动,说不定能得到贵人的帮助,但祥子犟着一根筋,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哪怕祥子这一辈再勤勤恳恳,但因为认知水平低,又缺乏判断力,最终还是落得悲惨下场。


罗翔老师曾说: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生活中很多人固执就是来源于如此。

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事物,没有丝毫判断力,习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所以对待任何事情永远都是固执己见,一副盲目自信的姿态。

听不见别人的声音,坚信自己的理解就是对的。

而这样的人,最后往往就会陷入越愚昧,越固执的怪圈,日子越过越糟。




网友@樱桃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在参加一次线下读书会时,结识了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听说她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书评和影评,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谈自己的看法。

“书评不就是做读书笔记吗,摘抄一下情节内容,写写日记,写写小作文,没什么原创含量,也没有难度。”

“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蹭流量,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捕风捉影加上自己的臆想。”

她听完之后很生气,便跟对方辩解,写作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不停学习的过程,不论是找素材还是构思观点,需要很多的原创性。

然后又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来证明,比如法国导演戈达尔就是影评人出身,还有萧伯纳也写剧评,柏辽兹写过乐评……

从下午一直辩论到凌晨,网友已经精疲力尽,但对方依然固执己见,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


帖子下,有人评论一针见血:

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有什么好争论的呢,你说再多他也不会相信,再争论下去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反而显得你太计较了。

人的认知有高下之分,和认知低的人较劲,无异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他们的世界里,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

你越是试图用理性和逻辑说服他们,纠正对方,最后只会让自己白费唇舌,伤神又伤身。

正如司马懿说的:“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上一个见识广、学识渊博的人,尚有争论的余地。

遇到一个认知层面不同,价值取向迥异的人,还费那个劲干嘛?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跟认知低的人争论。

和只会认死理的人较劲,只会拉低自己的层次,最后陷入狼狈的窘境。




最近重温电视剧《天道》,丁元英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人与人之间相处,认知相同,无需争辩,认知不同,何须争辩。

所以清醒如他,从不试图通过言语去改变别人的看法,不去解释他所做的一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