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哪吒2打破86项记录!这张PPT牛B了! ·  昨天  
秋叶PPT  ·  10句大白话告诉你,DeepSeek到底牛在哪! ·  2 天前  
旁门左道PPT  ·  用DeepSeek做PPT?看到结果,我郁闷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这91个字,请全文背诵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21-04-26 20:01

正文



这是去年做「学习强国」的答题时看到的一段话。 当时立马截图,收藏到了印象笔记,并设置了提醒: 每年看一遍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为什么这段话如此重要?


因为,短短 91 个字,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说得一清二楚。


举个例子,我们想要让自己每天晚上 9 点到 10 点看书学习,但是一直做不到,这该怎么办?


第一,看初衷,也就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这是向内思考的过程。


· 我们为什么要晚上9点到10点学习?


这是做任何决策时,必须深入分析的问题,它对应了内心中最重要的一团火,也就是我们的动机。


有些动机很浅,自然无法驱动我们走远,比如:


· 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厉害。

· 因为我想要提升自己。


它们之所以浅,是因为太泛,也没有「杀伤力」。所以换一个动机,是不是会更让你热血沸腾:


· 因为比同龄人年收入少了10万,我必须追上。

· 因为再不学习掌握本专业知识,明年就要被优化。

·因为明年要考上XX研究生,它是我职业转型的重要条件。


——所以,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动机,如果它的火不够旺,那么从一开始就输了。



第二,看过去,也就是「回看走过的路」。


这是问题分析的重要一步。


可能晚上学习这件事以前其实也尝试过,为什么会失败?


· 可能是因为被其他事情耽误了。

· 可能是因为忘了。

· 可能是因为学的东西太枯燥,没了兴趣。


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行,才能保证以后不会跳入同一个坑:


· 提前安排好时间,在晚上 9 点到 10 点完全隔离外部环境。

· 设置好每天的提醒。

· 综合使用多种学习手段:听网课,看书,做练习,画思维导图。


——所以,在过去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更好地改善自己。



第三,看他人,也就是「比较别人的路」。


自己看清楚了,接下来就要把格局打开,看看别人的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我们要晚上学习,看看牛人的做法,发现还可以:


· 开始前做一下冥想,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 在学习之后复述一遍,提升学习效果。

· 在学习中做好笔记,手写可以用 GoodNotes ,电子可以用印象笔记。

· 学习时在桌边放一杯水,避免中途离开。

· 使用番茄工作法,每学完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


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借鉴,提升效率。


——所以,从他人身上,我们可以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继而找到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第四,多纠偏,也就是「远眺前行的路」。


行动并非确定后就固化了,我们需要在过程中纠偏。


比如坚持了一周以后,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 可能因为经常加班,很难保证 9 点开始,那就需要调整开始的时间。

· 可能因为对某个主题不太熟悉,所以学习吃力,那就需要调整学习节奏,先做一些视频类输入,再切入专业的知识。

· 可能因为学习的地方很吵,那么需要购买一副降噪耳机,或者调整学习场地。


而这一切纠偏决策的标准,都是「前行的路」,也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们的目标不是每天晚上 9 点到 10 点学习,而是掌握某个知识和技能。只要这个方向正确,那么是走山路还是高速路,都没问题。


——所以,过程不是目的,终点才是目的。



我是小结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对这 91 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我们的任何行动,最终都逃离不了这四个行动:


1.看初衷,也就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审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找到最「热烈」的动机。

2.看过去,也就是「回看走过的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