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电视剧《江河日上》,正是文艺作品根植于环保创作土壤的一次实践,立体呈现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踔厉奋发、蝶变跃升的时代缩影。
过去几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显著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江河日上》将这些喜人的变化与剧情设计有机结合,以湿地城市齐江的绿色蝶变之路映射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江河日上》聚焦的是专业现实问题——环保,但却用一个极具冲突感与戏剧色彩的开头打开话匣,前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溺水身亡,现空降一位环保学教授作为副市长负责齐江市环境保护工作,成为齐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呈上启下”的转折点。从油烟笼罩噪声沸腾的小吃街到小吃街顺利搬迁改造,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建面的改变,也是百姓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从湿地酒店的违规建造到顺利完成湿地酒店改建工作,折射了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演变......剧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象对比,唤起了观众对自身生存空间与生态环境的反思和警醒,以影像的叙事形式,不断擦亮生态的底色。
《江河日上》在讲述环保的主题同时,也不忘对现实肌理的描摹。“我们需要这些关注现实、观照生态议题与日常生活、关注环保职业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这是主创张挺创作《江河日上》的初衷,希望通过对环保题材的艺术化呈现,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相关议题也能有所留意与思考。
为了极大程度的贴近真实生活,《江河日上》中的每个剧情细节都有环保领域专家顾问的参与。剧集穿插小吃街整改、烂尾楼垃圾堆处理、暗管排污致女童离世、湿地酒店陷巨额赔偿风波等多个单元剧情故事,将多个环保议题融于其中,聚焦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上,如小吃街搬迁安置、烂尾楼造成的垃圾堆处理、湿地建设开发带来的污染等,有一户一片的事儿,也有事关整个城市发展、居民健康安全的大事儿,展现了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江河日上》环保涉猎领域从水污染治理到空气污染防控,再到土壤修复,关注焦点从民生问题、健康问题,再到安居问题,涵盖的环保议题广泛而深刻。剧集不仅仅通过创新视角与犀利笔触呈现生态环境治理背后的不易,同时也以真实生活的肌理感讲述蓬勃而真实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以小见大地体现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坚定守护碧海蓝天的决心与智慧。
“水资源污染了,土地污染了,孩子毁了,我们还有什么未来?”热播剧《江河日上》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组长王宬与齐江市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郑寒江的一段对话,展现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与应担之义。中国已将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如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江河日上》回应时代的真诚与创新。
《江河日上》用影视艺术形态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唤起观众对自身生存其间的生态环境的反思和警醒。为了避免刻板说教,剧集叙事手法尽量平易近人,以一个个故事串联起环保的全貌,以小切口话大主题,让观看者通过影像在现实问题中探寻社会价值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
十年,是时间的单位,也是发展的标尺。《江河日上》选择了一个极具专业挑战的环保主题,柴米油盐的民生关切和鲜活落地的故事塑造齐头并进,呈现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切面,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希冀通过更丰富的环保主题文艺作品,让更多人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