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双彩虹刷屏!绝美画面惊艳全岛 ·  13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大手笔发钱,到底哪些人能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美中贸易战,谁的盛宴?谁的苦酒?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18-05-20 23:34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中美贸易战停火远比预想中的快,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


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这份声明意味着中美贸易战正式结束了。关于中美双方谈判的细节仍未公开,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未可知,如何具体修改专利法也未详细说明。此外,双方的声明没有提到美国对中兴封杀的处理,对中兴的处理应该是与贸易纠纷分开了。


我国主动终止了对原产于美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美国方面,特朗普表示:“美中在经贸领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十分重要。美中两国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市场潜力巨大,双方开展经贸合作拥有广阔空间。希望两国经济团队共同努力,积极解决双方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美中应重点在能源、制造业领域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和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具体到如何实现“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美国希望自己能成为全球能源和农产品供给中心,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从过去的“高端服务和高技术制造”转向“高端+能源+农产品”,全球化新模式从“产业链高端”转向“产业链上下两端”,这样既可以减少逆差问题,也可以减少美国维持国际秩序进行干预的成本支出。


同时,中国扩大农产品和能源进口,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紧张,降低国内农产品和能源价格成本。如果中国进口范围能够扩大到美国限制的医疗、高科技产品等领域,将有助于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扩大内需需要通过提高消费来实现,而此前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路径来施行这一政策,此次中美贸易和谈中加大对美国的高端产品的进口正中下怀,通过减少对优质产品的进口限制来促进国内的消费升级。


引入新的竞争对手同样会促进国内的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以及对产品的品控,打破政策的扶持与垄断竞争,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继续扩大到日常生活中。


美国前财长康纳利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2018年初,美元借再通胀预期疯狂贬值,推升全球金融市场。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导致流动性泛滥,一方面推高全球资产,另一方面新兴市场趁利率低,向美国借入更多的美元刺激经济,进一步推高新兴市场。


但当美国意识到金融风险,加息或减少流动性时,新兴市场要还更多的钱,高金融杠杆下自然扛不住美国传导过来的风险。


贸易战,一方面是美国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想制造通胀逼迫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来讲最佳的武器就是原油。而且,目前是绝佳的机会:中国在去杠杆,怕通胀;美国怕不通胀——拉动原油来刺激通胀。


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近年来已从世界能源最大进口国,转变为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不仅天然气,原油产量也不断攀升。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美贸易达成共识,将能源贸易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中美双方 能源 市场的互补性增强, 未来能源 合作的潜力进一步增加。未来中国扩大对美国原油、LNG、乙烷、丙烷等能源产品的进口,将会深刻影响国内能源格局。


原油


自2016年美国恢复原油出口以来,页岩油气的繁荣在相当程度上帮助美国抵消了与中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即出现快速增长。



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原油8165万桶,占美国出口总量的20%,价值量近40亿美元,2017年已经进入我国原油进口前十,美国原油出口保持增长之势,不出意外我国从美国进口量也将继续放大。


据中国石化公司消息,2017年,中国石化旗下公司进口美国原油数量为557万吨,占到全年美国原油出口总量的10%左右,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美国原油贸易商,预计2018年中国石化进口美国原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总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截至目前,中国石化系统内已有十多家炼厂加工美国原油,对实现原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和经济性替代发挥了积极作用。


LNG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由2015年的5.9%提高到2020年的10%,2030年要争取达到15%左右,增长空间很大。


2017年,我国从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进口天然气9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1%。显然,进口量尚不能满足国内如此大体量的需求。气荒依然存在。


中国LNG进口概况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2018年度能源展望》预计,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在2020年达到92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10700亿立方米,2040年达到11400亿立方米。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正驱动美国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向天然气净出口国转变。

LNG运输船

EIA日前发布2017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的数据:2017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平均为50亿立方英尺/天(合517亿立方米/年),比2016年增长16亿立方英尺/天(+46%),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仅次于日本(平均110亿立方英尺/天,约合1137亿立方米/年)。综合而言,中国天然气进口占中国天然气消费的40%,而液化天然气占天然气进口量的50%以上。

EIA预计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气化能力到2021年将达到112亿立方英尺/天(合1158亿立方米/年)。2017年从美国进口量达1030亿立方英尺(29.2亿立方米),而2016年进口量为172亿立方英尺(合4.9亿立方米),一年增幅达6倍。目前中国是美国天然气的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墨西哥、韩国。

乙烷

目前世界乙烷95%左右来源于天然气凝析液分离,乙烷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东。页岩革命后美国乙烷产量激增,但乙烯装置扩能和出口能力有限而无法消耗巨大的乙烷增量,导致美国乙烷供应过剩日益凸显,价格大幅走低。按目前价格水平测算,进口美国乙烷在国内建设裂解装置有着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因此国内多家企业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进口乙烷裂解项目,且都是考虑进口美国乙烷为原料。

2016年世界乙烷产量为6603.4万吨,其中95%左右来源于天然气凝析液(NGLs)分离。得益于美国页岩革命,未来世界乙烷产量增速将进一步加快,预计2021年世界乙烷产量将达到9097.6万吨,2016-2021年年均增长率将提高到6.6%。

2005年以来世界乙烷生产供应情况及预测

分地区来看,美国和中东一直是世界乙烷最主要的生产地区,2016年二者乙烷产量分别为2521.2万吨和2379.8万吨,分别占世界乙烷总产量的38.2%和36.0%。预计到2021年美国和中东乙烷产量将分别达到4338.4万吨和2882.3万吨,分别占世界乙烷总产量的47.7%和31.7%,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只有美国拥有大量的过剩乙烷可以出口,其它国家和地区地区乙烷全部自用。


2009年以来,随着页岩气的成功开发,美国乙烷产量快速增长,于2014年再次超越中东成为世界最大的乙烷生产地。2016年美国乙烷产量为2521.2万吨,其中96.0%来自NGLs分离。2010-2016年美国乙烷产量年均增长率为5.1%。

2005年以来美国乙烷生产来源情况及预测


据EIA统计,目前美国乙烷生产潜力已达4133万吨/年(199.3万桶/天),2017年1-10月美国乙烷产量为2374万吨,乙烷过剩约31.1%,接近1284万吨/年(62万桶/天),只能回注到天然气管道作为燃料烧掉。未来随着页岩油/气的进一步开发,美国页岩乙烷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21年美国乙烷生产潜力将达到5601万吨/年,页岩乙烷产量将达到4233.4万吨,届时仍将有24.5%的过剩乙烷。


美国页岩气井

2017年国际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价为54.7美元/桶,美国乙烷全年平均价约183.8美元/吨,而国内华东甲醇全年平均价约2776元/吨。以此为基础,测算石脑油裂解、进口乙烷裂解、甲醇制烯烃三种路线吨烯烃完全成本(不含税)分别为4743元/吨、3511元/吨和6994元/吨。因此按照目前的Mont Belvieu乙烷价格和海运费水平,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逐步抬升趋势,烷烃路线的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


有消息称,国内已有23个乙烷制乙烯的意向项目在申报国家发改委示范项目。这23个项目产能粗算合计约3500万吨/年,一旦全部投产,每年将消耗高达4600万吨的乙烷原料资源。而目前有多少乙烷能够出口中国尚不明确。


丙烷


截止2018年3月,全球共有27套PDH装置正在运营(含混合脱氢装置),全球产能约1250万吨。其中,中国目前已有8套合计467万吨/年的纯PDH 装置在运行,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福建省有两套装置中景石化和中江石化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各投放了35万吨的PP产能,相对应的PDH产能仍未完工。


这也就是说,我国一年需要消耗的进口丙烷数量为467*1.2=560.4万吨。与此同时,山东地区还有4套四套MDH装置共84.5万吨产能(主要是神驰化工、齐翔腾达、东明石化、京博石化)。这四家公司使用LPG原料(丙烷/丁烷混合物)生产丙烯和丁烯。这些MDH装置通常被进一步整合到MTBE生产中。与纯PDH装置相比,这些MDH装置中的许多装置可以使用国有原料。


总的来说,中国的PDH产能为551.5万吨,约占全球产能一半。而受益于页岩气革命、大力推动原料轻质化的美国,仅在2010年、2015年各投放了1套PDH装置,第三套装置在2017年11月才完成投放。根据公开信息统计,美国目前在建或已经宣布建设计划的丙烷脱氢项目共有 4个,全部位于南部的得克萨斯州。


IHS 预计到2020 年,北美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年产能将达 450 万吨,包括 Flint HillsResources 年产 66 万吨装置,陶氏化学年产 75 万吨装置,奥升德年产117 万吨装置和 FPC 年产 60 万吨装置等,若美国 PDH 装置的产能投放成功,则可带动丙烷需求 450*1.2=520 万吨/年。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保调控升级、产业格局变化带来的天量需求,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的丙烷数量逐年提高。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7年我国进口数量分别为245、475、855、1160、1337万吨,涨幅惊人,预计2018年丙烷的进口量依旧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与中国丙烷进口高度依赖中东和美国不同,美国丙烷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相对而言并不高。以最近三年为例,2015年到2017年美国分别有269、325、337万吨丙烷出口给中国,占美国丙烷出口比例仅为14.9%、13.80%、13.27%;而这三年里来源于美国的丙烷占中国丙烷进口比例分别为31.51%、28.04%、25.25%。EIA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7年美国的丙烷出口量高达为887、1243、1807、2355、2658万吨。


这也就是说,美国出口的丙烷体量越来越大,尽管中国消化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美国新增的丙烷出口大部分还是给全球其他地区消化了,这部分新增需求主要是在欧洲和东亚。实际上,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在大力兴建烯烃转化和PDH等装置。特别是韩国,其 2015 年丙烷脱氢和烯烃转化装置产能已经达到 110万吨,2016 年至今其规划扩产的产能直接翻倍。所以随着中美两国的大量 PDH 装置不断上马,以及日韩台湾的需求提升,整体丙烷的需求将快速增加。


若您有任何关于期货品种的问题,欢迎 点击这里 给我们 留言互动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解答。

【要】宝藏

欢迎浏览主页菜单栏,发现更多精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