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面向浦东新区企业,发布国家级、市级、新区级政策原文、政策汇编和政策申报信息,解读政策要点及注意事项,提供政策宣讲、培训、会议等动态信息,提供企业在线政策咨询服务,建立“企业政策精准推送、政策服务无缝对接、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工作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双彩虹刷屏!绝美画面惊艳全岛 ·  13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大手笔发钱,到底哪些人能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通知 | 关于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第一批)项目指南的通知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9-18 14:20

正文

*图文由浦东政策在线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技术

攻关(第一批)项目指南的通知

沪科指南〔2024〕20 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技术攻关(第一批)项目指南。


一、 征集范围


专题一、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型系统开发


方向1:具身主动感知与认知推理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面向具身本体的感知认知能力提升需求,研究环境反馈增强主动感知和多步认知推理技术,实现复杂环境的精确理解。开展典型场景应用验证,单场景不少于10类物体,包括图像、视频、文本、力觉、触觉、声音等不少于6种数据模态,比非主动感知方法物体定位性能提升20%以上,在多步推理任务上的认知准确率不低于85%。

研究内容: 研发端到端的高效多模态模型架构,实现多模态数据对齐与融合。开发环境反馈增强的主动感知技术,研究基于跨视角协同感知的空间物体精确定位与识别,研究基于思维链的空间场景多步认知推理技术,提高具身本体的复杂环境精确理解能力,开发具身主动感知与认知推理专用基础模型。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700万元。

2.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时,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 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2:具身行为学习与拟人化决策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面向机器人智能体的决策能力提升需求,研究数字-物理空间的高效迁移与学习技术,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实现具身行为学习与拟人化决策。针对20类高频接触和力反馈(如叠衣服、削果皮等)任务的物体知识理解(物体类型、姿态、形态等)准确率不低于90%,成功率不低于85%。

研究内容: 研发数字-物理空间融合的机器人虚拟仿真环境,设计虚实交互反馈的具身行为学习方法,提高机器人在真实世界的学习效率;研发物体功能属性的建模技术和决策的可解释性增强技术,构造物体类型广泛、任务情景多元的机器人数据集;研发“力-位”混合的决策执行模型,设计软硬件一体化的模仿学习训练方案,实现决策模型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规模化训练,并开发“感知理解-规划决策”于一体的具身决策系统。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700万元。

2.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时,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 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3:机器人智能体运动协调与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机器人智能体运动能力提升的需求,研制可适配多种机器人的具身运动算法框架,实现精细运动协调与自适应稳定控制。适配不少于3种类型机器人,运动协调与稳定控制能力不明显(p≤0.05)低于本体硬件原生运动控制能力。与本市机器人厂商适配,在家政服务场景开展应用验证。

研究内容: 研发兼容多种具身本体的通用运动算法框架,研制具身本体通用运动算法标准接口,集成多样化具身运动要素,建立具身运动软硬件解耦机制;研发多模态融合实时感知认知技术,建立统一运动控制算法库;研发机器人多模态数据采集与自动标注技术,构建高质量样本数据集;建立具身运动协调与控制标准体系。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2.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时,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专题二、机器人智能体与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技术研究



方向4:多模感知仿人灵巧手及具身交互控制技术研究与验证

研究目标: 聚焦机器人智能体的灵巧操作与交互进化,研发适配各类机器人的触感灵巧手,实现具身交互过程的灵巧操作、工具使用与具身感知增强。仿人灵巧手主动自由度不少于12个,手指集成视触觉等传感器;食指与拇指单指负载大于2kg,可实现抓取并操作5种以上工具,提供协作、服务、人形等多类型机械臂兼容接口。

研究内容: 模仿人手的肌肉-骨骼-肌腱分布规律设计刚柔耦合仿人手灵巧机构,设计高自由度灵巧手机构;研究基于新型刺激响应材料的视触觉传感机理,研发高时空分辨率的视触觉传感器;研究仿人灵巧手的力位混合闭环控制方法,探究非结构化环境下物体接触状态和物体属性精确估计、手-物交互预测等具身感知方法,研发基于视触传感的仿人手交互控制技术。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2.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时,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 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5:机器人智能体上肢设计与具身智能融合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 研发机器人智能体的新型上肢平台并构建其零部件体系,开发仿人关节与具身智能软硬件适配技术,为提升上肢拟人操作能力提供基础。单臂末端负载能力不低于5kg且负载自重比不低于1,关节最大运动速度不低于180°/s,力顺应精度优于0.5N,集成不少于5种具身智能场景库,在本市整机企业实现应用验证。

研究内容: 研究灵巧性操作的机器人智能体手臂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建立模块化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设计制造的技术链与供应链。研究仿人手臂具身本体的实时力/位感知、运动/力顺应性、智能阻抗特性、智能规划执行及灵巧操作技术,实现对操作对象的自然顺应和操作力的自适应分配。开发人形上肢具身智能算法库与工具包,制定行业通用协议及接口,实现商业化验证。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2.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时,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 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6:场景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技术研究与验证

研究目标: 聚焦工业操作、家政服务等典型场景,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模型训练平台、机器人垂类领域应用验证平台,实现不规则物体不离手操作、家用工具操作等10种拟人化行动与操作能力,完成不少于10例的商业化场景应用验证。

研究内容: 面向工业操作、家政服务等典型场景,研究具身感知、认知与任务决策等模型的适配技术,实现机器人智能体在体集成。构建感知-决策-交互规模化多模态数据集以及面向多任务的操作技能库,研发多任务作业的自主学习框架与模型训练工具。研发机器人智能体软硬件平台,并建立体系化技术链与供应链,形成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与技术平台,并完成应用验证。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700万元。

2.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时,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 本市企业。


专题三、前瞻技术与方法研究


方向7:机器人智能体前瞻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开放式探索,研究未来机器人智能体与人工智能创新性理论与技术,研制新概念本体硬件/部件。相比现有领域最新技术,至少1项单项技术在提升机器人智能体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交互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或任务作业能力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突破性创新。

研究内容: 针对开放环境、泛化场景、连续任务下的感知、推理、决策、交互、进化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数学、力学、信息、机械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机器人智能体新原理、新路径、新方法、新技术,实现前瞻性技术突破。

执行期限: 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经费额度: 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7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项目负责人要求: 项目负责人不超过40周岁(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原则上其他核心研究人员年龄要求同上。

申报主体要求: 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二、 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