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金电子研究
电子首席骆思远及其团队倾心打造,为投资者挖掘行业投资价值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人死了还要被吸血,活该被封! ·  昨天  
煮娱星球  ·  哈?!他俩这是要分手啊...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  4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金电子研究

「 国金电子 」周观点:5G+AI+医疗,有望推动可穿戴设备快速成长(2018-12-23)

国金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8-12-23 21:52

正文

国金电子周观点

2018.12.23

核心观点: 5G+AI+医疗,有望推动可穿戴设备快速成长

本周核心观点

2018年可穿戴设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18-22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虽然从短期来看,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对智能手机市场仍然较小,但是中长期来看前者更具成长性和持续性,且5G的到来以及龙头企业的创新将会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建议关注可穿戴设备、5G受益主线,移动终端及基站端天线、滤波器/PA、PCB、连接器、射频前端及散热技术。

可穿戴设备未来有望继续快速成长: 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41亿件,2018-2020年可穿戴设备仍将保持快速成长,预计至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76亿件,出货量三年CAGR为26.3%。耳戴式设备、头戴式设备、智能手表将成为主要驱动力,18-20年三类产品出货量CAGR分别为49.1%、33.3%、22.7%。

苹果有望在二代AirPods中导入温度传感器,未来将会加入更多生物体征感测传感器,与Apple Watch类似,苹果两大可穿戴设备都将向医疗保健方向发展,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实现真正的“智能”,预测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将会对人类健康管理发挥巨大作用,甚至可通过植入体内的可穿戴设备实现人体健康的长期管理。如果能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延长人类寿命发挥积极作用;5G的到来将开拓头戴式设备的应用场景,5G将帮助AR/VR眼镜突破“高速、低延时、低眩晕”的瓶颈,2020年将迎来快速成长。

可穿戴设备竞争格局,苹果独占鳌头: 苹果目前统治耳戴式设备和智能手表领域,预计2018年市占率分别达到80%和45%,但是其他终端品牌尤其是国产品牌都在进入这些领域;在头戴式设备领域,全球科技巨头企业,如微软、谷歌、苹果均在积极布局VR/AR设备或开发者平台。随着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高速增长,产业链相关企业将迎来新成长动力,建议关注立讯精密、环旭电子。

5G手机渐行渐近,关注手机天线供应链: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5G网络的逐步推进和商用,5G 手机渐行渐近,2019年将有多款5G手机发布,2020年苹果也有望发布5G手机,预计2020-2021年将迎来快速渗透,手机天线和射频前端将发生积极变化。

5G时代m-PI和LCP将会共存,中低频采用m-PI,高频采用LCP。

由于LCP材料短期,资本开支较大,制造难度大,良率仍需提升导致综合成本较高,而m-PI软板性能介于PI软板和LCP软板之间,在中低频段性能甚至与LCP比肩,价格要便宜,因此苹果2019年新款手机将使用m-PI替代部分LCP材料。我们认为,5G时代m-PI和LCP会共存,中低频采用m-PI,高频采用LCP,二者将会共存,建议关注产业链受益公司。

本周重点关注: 立讯精密、环旭电子、东山精密、沪电股份、深南电路、信维通信、电连技术、水晶光电。

风险提示: 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5G进展不达预期。


1.1、5G+AI+医疗,有望推动可穿戴设备快速成长

近期,Gartner发布全球可穿戴设备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1.79亿部,较2017年的1.41亿部同比增长27.1%。新兴市场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进一步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3%,预计2022年发货量将跃升至4.53亿部。 我们认为,短期内可穿戴设备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对智能手机市场挑战有限; 但是,未来中长期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同时部分细分产品如智能耳机、AR/VR头戴设备则有希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关注爆款新品带来的供应链企业投资机会。

2017年智能手表、无线耳机占据半壁江山: 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41亿件,其中智能手表4150万件,头戴显示器1908万件,智能服饰412万件,耳戴式设备2149万件,腕带3600万件,运动手表1863万件,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占据44.7%的出货量占比。

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51亿美元,18-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2.1%。 其中,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40亿元,18-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9.3%。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占比全球将从2017年的11.8%提升至2021年的15.1%。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消费电子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2022年无线耳机将占据可穿戴设备30%市场: 至2022年,耳戴式设备、头戴式设备、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分别将达到1.58亿台、8018万台、1.15亿台,五年出货量复合增速分别为49.1%、33.3%、22.7%,耳戴式设备将取代智能手表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最主要的产品。到 2022 年,苹果 AirPods 之类的耳机设备,将占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的 30% 以上。

为什么看好无线耳机将成为最有前景的可穿戴设备?

从功能上来看,耳机类可穿戴设备的主要用途是健身、通讯和娱乐,但未来这类设备将更加多样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耳机加入虚拟 AI 助力,用以完成语音查询、语音控制等任务,智能耳机可以接手更多现在在手机上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减少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二代AirPods或将具备人体测温功能,未来将引入更多生物体征感测功能: 根据供应链信息,苹果准备在 AirPods 放入温度传感器,让用户能够量测体温,未来苹果很有可能将更多的生物传感器放入AirPods,2018 年 11 月苹果更新了 AirPods 商标,为其扩大用途而铺路,其中一类是“一般健康仪器”,即健康、健身、运动传感器、监控,可传输生物资料数据、心律、动作侦测、卡路里消耗等。

AirPods仍是最受欢迎的无线耳机: AirPods是苹果设备中最具备成长动能的产品,预计2018年AirPods出货量约2800万台,占比全球耳戴式设备出货量的80%以上。此外,苹果新款 AirPods 获蓝牙技术联盟认证,并支持健康追踪、无需手动可直接语音唤醒 Siri 等功能,其充电盒也有望增加无线充电技术,市场预计全新设计的AirPods将于2020年发布,18-21年苹果AirPods将是全球耳戴式设备快速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除苹果之外,华为于今年4月推出首款无线蓝牙耳机FreeBuds,小米则是于11月推出AirDots,我们认为未来两年国产消费电子终端品牌都很有希望推出耳戴式设备来抢占这一新兴市场,国产产品低价策略将会推进无线耳机出货量的爆发式增长。

智能手表同质化严重,增速将放缓: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暴增67%,达到1000万块。其中,苹果的Apple Watch以45%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上保持着领先地位,而Fitbit则超越三星和Garmin跃居第二位。2018年第三季度,苹果公司售出了450万块Apple Watch,与去年同期的360万块相比,增长了25%。尽管远远领先于其它竞争者,但苹果的市场份额还是从一年前的60%下滑到了第三季度的45%。

价格方面,未来 5 年智能手表的平均售价将从当前的 221.99 美元降低到 210 美元。目前,智能手表市场受 Apple Watch 影响,平均售价(ASP)相对稳定和高昂,但未来,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参与,并带来更加低价的产品;另一方面,市场规模扩大、销量增长时候,生产制作和物料成本都将一进步降低,从而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今年 9 月,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发布 Amazfit 智能手表,集成了 NFC、语音助手、家居控制、运动属性等多种功能,售价仅为 799 元。

随着苹果新款智能手表开始迈向专业的医疗健康领域,显然智能手表仍是可穿戴设备最为重要的产品。但是,智能手表仍然停滞在同质化功能的产品定位上,这也将导致智能手表市场竞争力的逐步减弱,Gartner预计18-22年智能手表出货量CAGR为22.7%,低于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增速。

HDM产品价格将进一步提升: 从总体的趋势看,可穿戴设备的售价会逐年下降,但HDM(AR 眼镜、VR 头机等)这一细分领域,产品的销售价格却会有大幅度的增长。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之前,HMD 的平均售价将增长 19.2%,因为产品体验体验需要更好的技术和更优质的内容加持。目前AR HMD 主要应用于行业市场,用于企业培训等;而 VR HMD 则更多面向娱乐和游戏市场。不管是哪些应用领域,用户对产品的期待值与实际的体验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市场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2018年年初,HTC 发布 Vive Pro 专业版,价格高达6488 元;8月MagicLeap One 开发者版本正式开售,包括AR眼镜,计算引擎,控制手柄,价格为2295美元,因此V/AR设备目前仍主要在高端玩家或发烧友渗透。

5G是AR/VR的最大变量,将会推进HDM设备放量: 优质的V/AR体验要求极高的网络环境,5G网络一方面能够提升传输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延迟进而减少目前HDM普遍存在的眩晕感,因此5G将会是V/AR设备的一个重要变量。随着2019-2020年5G网络的全面商用,预计18-21年,VR眼镜出货量CAGR为34.5%,而AR眼镜出货量CAGR将达到128.0%。Artillry Intelligence预计到2021年,VR/AR市场营收将高达7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营收来自于工业级VR市场(66%),其次是消费级VR市场(16%)、消费级AR市场(12%)。

AR/VR设备都将随5G的到来迎来爆发式增长: 5G突破AR/VR应用瓶颈之后,预计19-21年AR/VR设备仍将保持快速成长,尤其是AR眼镜,苹果很有希望在2020年推出AR眼镜,届时将带动行业快速发展。IDC预计,18-21年AR和VR眼镜的出货量增速分别是128.0%和34.5%。

HDM竞争刚开始,王者仍未出现: VR领域,Sony、Oculus和HTC三足鼎立,2018Q3三者VR设备出货量合计占比达到52.3%,其中龙头索尼公司占比为24.4%;AR领域,微软HoloLens和Magic Leap One分居前两位,微软上个月赢得美国陆军4.8亿美元AR项目合同。AR/VR/XR市场不久后还会有许多重量级新玩家入场,Facebook、华为、苹果均有很有可能在未来2-3年推出与其智能手机匹配的AR眼镜。

VR/AR产业链,国内企业参与较少: 从VR/AR产业链整体来看,欧美企业在各个环节目前均有不少企业在涉及,其中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均在并购布局涉猎VR/AR市场,而国内企业相对来说目前参与程度较低。

我们认为,虽然可穿戴设备目前仍然在培育阶段,但是未来随着产品的创新以及5G网络的到来,细分产品如无线耳机,头戴式设备都将迎来爆发增长的导入期,关注新兴成长领域。建议关注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公司: 立讯精密、环旭电子、水晶光电

韩国正式商用5G网络,将进一步推动5G手机的开发,预计2019年将有多家手机厂商推出5G手机,5G时代,手机天线材料及结构将迎来积极变化,苹果2019年新款手机将使用m-PI替代部分LCP材料,安卓阵营5G手机天线如何发展?LCP 、m-PI有哪些差异?本周我们将重点讨论为什么要用m-PI 替代LCP,以及对产业链的影响。

建议关注5G受益主线,移动终端及基站端天线、滤波器/PA、PCB、连接器、射频前端及散热技术。


1.2、LCP 、m-PI,关注5G手机天线材料变化

LCP和m-PI是什么? LCP(Liquid-crystal polymers)是一种液晶体聚合物,以LCP为基板做成的软板叫做LCP软板;m-PI(modified PI)改性PI,是PI的一种改进方案,仍以PI作为基板做成的m-PI软板。

2017年iPhone X中使用的4块LCP材料,分布是:上下天线模块、3Dsensing摄像头部分、两层主板直接的链接部分。

LCP天线优点: 低介电常数、损耗正切角小较小、操作频带范围宽、优异的低吸水性。

LCP目前主要有两大应用: 1)用作高频高速连接线;2)作为性能更好的软板使用。从射频传输性能来看:射频同轴连接线>LCP>PI。

(1)LCP连接线 vs 同轴连接线: a)能够做多层,更薄,更节省空间;b)可弯折,走线更方便,部分高速线也可以做在上面;

(2)LCP-FPC vs PI-FPC: LCP高频性能好;低吸水性;可做更多层

5G时代m-PI和LCP会共存,中低频采用m-PI,高频采用LCP。 由于LCP短期由于价格较贵,而m-PI在中低频段具有性价比优势,因此我们认为5G时代,中低频将采用m-PI,高频将采用LCP,二者将会共存。

(1)LCP短期存在的问题: 价格贵

① LCP材料短缺: 目前LCP薄膜材料主要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主要有Primatec和日商Kuraray,Primatec已经被村田收购因此材料仅供内部使用,唯一剩下Kuraray可以供货其他厂商,且在供货稳定度上仍有可能不佳;

②资本开支较大: LCP软板层数更高,有些甚至到10层以上,必须使用激光打孔技术,机械设备投资远高于传统的软板;因此综合成本高。

③ 制造难度大,良率仍需提升: 由于LCP较脆,制造模组环节中做弯折测试时,容易折断,良率较低,由于本身LCP材料价格贵,这会进一步太高成本。

(2)m-PI的优势: 中低频段性价比优势

m-PI软板的介电常数,吸湿性和传输损耗都介于PI软板和LCP软板之间,特别是随着工艺的改进,在中低频段,性能与LCP几乎比肩,而价格相对LCP要便宜。

5G时代m-PI和LCP会共存,中低频采用m-PI,高频采用LCP: 中低频段,m-PI凭借性价比高的优势,特别是在4G到5G过渡阶段,m-PI将广泛使用,中低端手机将使用m-PI或者PI方案;LCP由于高频性能优异,将成为毫米波段的选择。因此二者在5G时代将共存。

5G手机渐行渐近,关注手机天线和射频前端供应链。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5G网络的逐步推进和商用,5G 手机渐行渐近,2019年将有多款5G手机发布,2020年苹果也有望发布5G手机,预计2020-2021年将迎来快速渗透,手机天线和射频前端将发生积极变化,建议关注产业链受益公司。

本周重点关注: 立讯精密、环旭电子、东山精密、沪电股份、深南电路、信维通信、电连技术、水晶光电。

二、一周行情及估值

周行情

报告期内(12/17-12/21)上证A指下跌2.99%,深证A指下跌3.83%,其中半导体行业下跌2.86%,电子元件及设备行业下跌3.32%,在各行业分类的涨跌幅分别位于第24位、第27位。电子板块涨幅前五为华铭智能、超华科技、利达光电、同兴达、超声电子。跌幅前五为长电科技、南大光电、凤凰光学、新纶科技、睿能科技。

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公布,2018年10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3个月移动平均值)由前月的401.87亿美元上升至409.6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比较,3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上升12.70%。

中关村指数

截至2018年12月22日,中关村周价格指数较12月15日的 89.63上升至90.4。

湾电子指数

我们选取2013年12月开始的台湾电子行业指数、台湾半导体指数、台湾电子零组件指数和台湾电子通路指数的走势来呈现台湾电子行业相关指数的变化趋势。

台湾电子行业龙头2018年11月营收

台湾电子行业龙头企业鸿海18年11月同比上涨5.59%,TPK 18年11月同比上涨13.10%,台积电11月份同比上涨5.6%。宏达电11月同比下跌74.00%,可成11月份同比下降13.35%, 联发科11月份同比下跌9.98%。

七、本周资讯

半导体


SEMI下修全球晶圆厂设备预测投资金额(12.18,天天IC)

SEMI最新“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投资金额的投资金额将较 8 月时预测的 14% 增长下修至10% 增长;而2019 年预期将从 7% 增长,下修至8% 衰退。两下滑主因分别为存储器价格下跌和中美贸易战。

鉴于市场转冷,存储器厂商已暂缓已订购设备出货,并减少资本支出。而存储器以外如光电、晶圆代工、模拟及混和讯号 IC、微控制及处理器等其他领域,资本投资力道将持续。


美光财报弱于预期,因DRAM供给过剩(12.19,中国半导体论坛)

美光科技19年第一财季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增长,EPS超预期但营收、第二财季展望均不及期望。

美光预期较弱是因为DRAM与NAND Flash产品销售同步衰退,且预期后市难以好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