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期来看,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的方向,以及财政、地产等政策下一步的方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半年来,央行整体基调以强监管和稳汇率为导向。货币政策今年定调为“精准有效”比23年“精准有力”更有节制,并未看到任何财政货币化的迹象。
长期来看,虽然不排除央行会采取新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但这些措施将遵循“底线思维”,即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同时,避免采取过激的“强刺激”政策。例如,尽管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在去年相比前年有所扩大,但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展期与兑付,而不是无限制地放松货币政策。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央行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对19个化债重点省份的基建项目进行了重新检查,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二季度以来,根据近期官方媒体和央行的表态,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层对经济的信心有所增强。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动更加活跃,经济循环逐步改善。因此,二季度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盘活存量”,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而非简单地依赖降息或降准等传统手段。
在1-2月经济数据出炉后,上层对于经济的信心更强,如:3月28日《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形势理性看)》定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增多。随着经济内生动能的逐步修复,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动更加活跃,经济循环逐步改善。另外,3月26日央行记者会,3月21日《经济日报》重要文章《货币政策务求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均明确:“下一阶段,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将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为重要的方向,未来将更多地向存量资源要效益”。
就地产政策而言,当前政策对于其整体更加乐观:经济日报3月20日《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变化》:“当前,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销售都出现了回升趋势,不难发现,好房子价格坚挺,好房子仍有好市场”。这种更加乐观的基调结合考虑到领导湖南调研所传递出的对年轻人思想情况的关心,我们认为,二季度,对于地产政策整体的定力将比一季度更强。
参考住建部长两会表态及一系列官媒信号,后续地产政策依然将围绕“保障房建设”和“保项目”(保交楼)进行,对于企业主体依然将是“市场化、法制化”的基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