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之争愈演愈烈,关于TOPCon、HJT、BC的技术路线选择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多家电力投资企业推出指向BC等更高效电池组件技术的单独标段后,已经有至少6家光伏企业,推出自己的BC电池组件产品,或将相关技术列入研发计划中,其中还包括多家Top10组件企业,颇有“天下谁人不BC”的趋势。
对此,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BC
是晶硅路线的必选技术。
在交流中,他特别强调了“必选”二字,甚至不说“最优选项”,对BC技术的发展前景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
作为最早推出N型BC组件的中国光伏企业,爱旭在SNEC期间就发布了效率超过25%的组件产品,预计一两年后将提升到26%以上,五年左右可以提升到27%,,将其他技术远远甩在身后。陈刚透露,
目前爱旭拥有珠海、义乌、济南等多个生产基地,首期项目产能超过35GW,未来可能达到100GW,满足全球客户与日俱增的高效率BC组件需求。
为什么如此坚定地看好BC技术?陈刚总结了爱旭ABC组件的主要优势——
更高效率、更高屏占比、更大降本空间、更安全、更高系统价值。
据介绍,爱旭满屏ABC组件系列中电池在正面组件边框中的占比,比其他组件高5-8个百分点,再加上正面无遮挡全面积受光,可以在有限的面积上实现更高转换效率、更高发电量。在成本方面,考虑到BC技术可以做到无银化,降本空间更优。
安全可靠方面,BC更是得到了下游的广泛认同。一方面,BC组件具备防热斑性能,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保障屋顶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BC电池组件采用单面焊接,意味着断栅、隐裂的风险大幅降低,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也能抵御各种冲击,长期发电量更加可靠。“从第一个月开始,BC的发电量就会高于其他技术,差距最高可达10%。如果延长到10年、20年维度,带来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众所周知,任何技术的推广都需要上下游各环节的全方位支持,形成完整生态链,解决适配等问题,才能实现高速发展。那么,BC电池该如何平衡专利保护与技术推广的关系?陈刚表示,开放开发、共同发展是行业进步的主旋律,但这些都应该建立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对于企业之前投入的成本,需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法让产业链共同分摊,既要让先行者得到收益,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也能让后来者有机会分享技术红利。
对于BC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陈刚给出了乐观的预期。他指出,未来基本不会有企业再投TOPCon产线,但
BC的潜力是非常明确的,
已经吸引了众多光伏企业开展研发,预计很快有更多产能进入市场。“当然,我们不希望BC像TOPCon那样发展过快,造出供需失衡。达到50%的市场份额只是时间问题,希望大家慢一点,有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