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对冲
通过研究全球宏观经济动向,完成全球宏观对冲策略,完成与之匹配的全球资产配置。宏观定位时空,中观寻找经济发展动向,微观观察。汇聚中国经济,金融与产业专家与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90后”苏铧烨,当选市长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雨雨雨持续到啥时候?未来一周海南天气→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缅甸遣返200名妙瓦底电诈园区中国籍人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对冲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刷新记录至7.46万亿美元,美元指数前景黯淡

全球宏观对冲  · 公众号  ·  · 2021-01-23 00:00

正文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刷新记录至7.46万亿美元,美元指数前景黯淡

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央行在截至1月20日当周增加资产购买近810亿美元,使得资产负债表规模刷新记录至7.415万亿美元。根据详细数据,美联储当周增持200亿美元国债和600亿美元资产抵押债券。

美联储扩表是实实在在地继续释放美元流动性,这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现状。而展望未来,美联储大概率将继续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放水”,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将通过巨额财政支出提振经济和支持低收入群体,不可避免的需要美联储大肆资产购买的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压低利率的同时给美国政府提供财政融资。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现状和前景都极度鸽派的情况下,美元可能将在很长时间内趋于贬值。不过还应该关注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对美元走势的影响,因为如果风险偏好恶化,以美元进行套利交易的受阻可能给美元带来一些提振。但是,风险偏好的状况事实上也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所以市场偏好风险的趋势不太可能在美联储政策转变之前到来,任何风险资产的下跌都是情绪化且短暂的,也就意味着任何因风险资产下跌引发的美元反弹都可能是昙花一现。


据彭博,拜登团队称纾困行动方案并不能代替立法, 美国总统拜登将签署命令改善联邦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

伴随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入主白宫,美国政府正式进入拜登时代。历经纷扰的中美关系难立即一键重启,但熟悉情况的中国官员和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冰点”关系将有所缓和,双方在施压+竞争+合作的总体大方向下,经贸领域将成易修复地带。

美国总统拜登提名的财政部长叶伦对议员们承诺对中国实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表示华盛顿将与盟友更密切地合作,解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不当”行为。


尽管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疫情又多点散发,中国发改委仍认为2021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而且今年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不会出现“政策悬崖”。中国财政部长刘昆最新就今年财政工作做出详细阐述,称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可持续”主要从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着眼,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要高度警惕防范涉及财政领域的重大风险。近两年中国助困企业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改善营商环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只是相较企业成的人力和材料等物化成本以及公共风险的逐级攀升,中国降成本的重拳似乎并没有让企业获得对等的感受。尽管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何时退出尚未有明确时间表,而且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刚刚公布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中国央行依然明确重点是要坚持“国内优先”,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国央企公布2020年成绩单,疫情下全年净利同比增2.1%,与中国GDP同比增长2.3%基本同步。对于央企的债务风险问题,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经过三年的降杠杆后,央企下一步将从降杠杆转向稳杠杆,确保大多数企业负债率保持稳定。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罩顶的2020年,中国经济一季度探底后逐季抬升,四季度增速更是创下两年新高,全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分析人士指出,在强劲出口拉动下,年末工业超预期增势还将延续,消费受局部疫情影响有所波动,整体而言,经济向好态势今年一季度有望保持。


2020年以美元计价FDI同比增4.5%,完成稳外资工作目标--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公布,中国20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折合1,4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完成稳外资工作目标。


2020年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1,101.5亿美元,同比下降0.4%

中国商务部称,2020年全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ODI)为1,101.5亿美元(折合7,59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全球带来积极影响,过去10年中国为全球增长平均贡献了30%,但国际上却仍对中国有不少负面的评价,最新的指责是指中国搞国家资本主义,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其并作出五点澄清。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决定建立全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库,包含意向项目、储备项目和存续项目三类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入库储备项目和使用募集资金投资的新项目,将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顺利实施。




中国国资委发文称,中央企业要切实履行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主体责任,将实际控制企业纳入管理范围;加强对个人代持境外国有产权和特殊目的公司的管理,持续动态管控。



中国央行发布2020年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当季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58.2%,较上季降低7.8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57.8%,低于本季0.4个百分点。



伊福经济研究所(Ifo)周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冠病毒肆虐的2020年,德国经常帐盈余连续第五年缩窄,被中国赶超,不再是全球经常帐盈余最大的国家。



投行高盛发表报告称,中国提出努力争取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达至这目标,推算这将涉及在“绿色”基础建设方面投资16万亿美元,并可创造4,000万个新职位及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国务委员王毅: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重启合作重建互信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今年要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同中方相向而行,重开对话,重启合作,重建互信,将中美关系置于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


中国政策利率观望期LPR稳势延续,央行仍重在“削峰填谷”

中国新年首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无悬念连九月持平,继续紧跟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锚稳健走势;而央行逆回购单日操作量则创四个月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政策维稳当先亦不忘机动灵活,今年宏观政策总基调强调“不急转弯”,LPR未来稳势或将延续。


中国央行对非银支付反垄断,支付宝、微信市场支配地位能否认定存疑

中国央行发布新规,首次提出强化非银行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措施,若机构严重影响支付市场健康发展,可采取按支付业务类型拆分等措施。不过,由于征求意见稿中设定的口径不统一,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和腾讯公司旗下微信支付“双寡头”是否会被认定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目前尚无定论。


中国央行征信新规重塑个人征信产业链,传统助贷模式遭重击

互联网时代基于商业交易场景产生的大数据成为信用信息的重要来源,中国央行日前公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亦明确将此类数据纳入征信范畴,这使得未持征信牌照、但从事个人信用评分等征信活动的助贷机构不能直接与金融机构合作,未来无论是商业利益还是发展空间都将显著受限。


中国银保监会全景式排查城商及民营银行风险,已排查近90%表内外资产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最新刊文称,银保监会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已对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开展全景式风险排查,目前已排查近90%表内外资产。


中国国有大行新一轮高管变动潮涌,中行行长王江回归建行补缺

中国国有大行再度涌现新一轮高管人事变动潮。继此前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出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接任农业银行董事长后,中国银行行长王江亦回归建设银行,补位空缺两个多月的行长一职。


中国银行业去年末结构性存款降至6.44万亿,全年减逾三成基本达成压降目标

中国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商业银行2020年12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进一步降至约6.44万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月减少1.02万亿元,较2019年末则大降3.16万亿元,基本达成此前监管要求的全年压降三分之二的目标。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煤电企业贷款未来10年违约率或超20%,需防范气候转型风险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撰文称,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国煤电企业贷款的违约率可能在10年内可能会上升到20%以上,其他高碳行业的贷款违约率也可能大幅上升。同时,中国多数金融机构尚未充分理解气候转型的相关风险,普遍缺乏对气候转型风险的前瞻性判断和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央行等四部委发布金融机构债委会工作规程,支持打击逃废金融债务

中国央行、银保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工作规程的通知》明确,对债务规模较大、存在困难的非金融债务企业,三家以上持有债权、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债权、依法作为债券受托管理人的银行保险机构和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等可以发起成立债委会。


中国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存款业务,不得借助网络手段违反或规避监管

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坚持依法合规,不得借助网络等手段违反或者规避监管规定。


中国债券市场魅力难挡?欧洲退休基金跃跃欲试

中国规模16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投资人往往避而不谈。但这个市场愈来愈大,大到难以忽视,就连最厌恶风险的西方投资人也无法视而不见。



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二级巡视员田原表示,要充分发挥地方发改系统的属地管理优势,通过项目筛查、风险排查、监督检查等方式,做好区域内企业债券监管工作,防范化解企业债券领域风险。


中国财政部:将研究丰富短期国债品种,尝试日间高频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

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丰富短期国债品种,尝试日间高频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积极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入应用,进一步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


中国财政部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曲富国表示,将根据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要聚焦政府债券金融属性,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债券市场建设;推动政府债券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多元化国际化的投资者主体。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副主任蒋则沈称,要完善理财业务规则体系,丰富监管工具,提升监管能力,着力坚持好理财业务的资管本源,构建适合直接融资体系运行特点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能力。要打破刚性兑付,真正将理财的投资风险传递给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二级巡视员倪改琴表示,今年要进一步优化债券融资结构,坚决防范企业过度融资;还将完善违约风险预警机制,持续做好风险的排查防控,强化与相关部委的监管协作,加强风险防范的信息共享,行动协作。


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陈刚明表示,今年要做好常规业务操作和创新业务支持,推进科创债融资试点;要支持债市开放互联,完善自贸区债券发行支持方案;同时做好债券、理财、信贷、政府支持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的动态监测和跨市场风险甄别。


中国外汇:2020年12月银行结售汇顺差666亿美元,全年累计顺差1,587亿美元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银行结售汇顺差666亿美元;1-12月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1,587亿美元。

2020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实现连续第七个月升值,不过升值幅度明显低于同期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年末市场波动更日渐收窄,不少交易员认为央行可能出手缓升,外汇占款可能继续正值,但最终央行公布的数据反而出现25个月最大降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