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行业网
金融行业网(jrhycom)——融哥倾力打造的金融第一公号,涵盖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讯息和服务。头条资讯、深度观察、解读八卦,圈子探秘,尽在金融行业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低吸波段王  ·  11月22日 神行午盘 ·  3 天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刘晓春:关于数字金融发展的七点建议 ·  3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2025年展望 | ... ·  5 天前  
雪球  ·  【破净股走强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行业网

国务院、央行、发改委、银监会高层对房地产密集表态:我们如何逆袭?

金融行业网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3-19 21:54

正文


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

今日微信号力荐 理财头条licaitt (长按红色字复制)


导语:国务院、央行、发改委、银监会高层对房地产密集表态,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严加防范地产泡沫。日本专家指出:在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应该达到了泡沫的水平,像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高达了家庭收入的20倍以上,这个水平已经超过了八十年代末地产泡沫时代的东京了。高房价正在吞噬年轻人的未来,我们如何逆袭?


一、刚刚,国务院、央行、发改委、银监会高层对房地产密集表态


这两天各地掀起“限购潮”,政府高官也在不同场合提及房地产市场,总体基调依然是,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但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风险,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严加防范地产泡沫。


央行行长周小川


18日晚间央行官网放出新闻稿,称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首次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到: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但也存在总体杠杆率偏高、债市房市风险和跨市场影子银行业务活跃等风险。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


今天早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作主旨演讲,关于房地产市场,他提到了以下要点:


1,我们现在整个金融资产的量是非常大了,但是我们现在引导金融往实体经济,这样我们实体经济,才能发展,现在有的流向房地产,搞不好的话,很可能会形成泡沫,我们将严加防范,将会一步一步的,稳妥的,来进行调整。


2,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分类指导,因城施策,重点消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过量库存。


3,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债券违约、房地产泡沫、互联网金融等一批风险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


在同一会场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


1,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的失衡,一个是实体经济结构性的供给失衡,供给体系产能虽然十分强大,但大多数还只能满足于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大量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曾经一度带动了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


2,要坚持因城因地去库存,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加大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的力度,加强市场主体的沟通,增强政策透明度,向社会释放积极的信号,引导各方面对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增强市场的信心。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18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提到了房价:下一步将继续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部分房价过热的城市,要采取审慎的房贷政策;对部分有去库存需求的三四线城市,还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


那么多的高层都在注意房地产泡沫,那么究竟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有多厉害呢?


二、日本专家: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达家庭收入20倍以上 已超过泡沫年代的东京


在发展高层论坛上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会长古贺信行这样评论:


在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应该达到了泡沫的水平,像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高达了家庭收入的20倍以上,这个水平已经超过了八十年代末地产泡沫时代的东京了为了控制这种泡沫的膨胀,很多城市出台了调控政策,加强对住房贷款以及购房资格的限制。但是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虽然房价有所回落,但还是高不可攀的。


樊纲: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和日本80年代的时候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原因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您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会重蹈当年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同样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中国的现状和日本过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当时在日本泡沫经济的时候,日本处于一种过度发放贷款的状况之中,除了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之外,还有非银行的专业金融机构,日本叫做住宅金融专业机构所发放的贷款。我知道的中国也有所谓的影子银行的问题,这个和过去日本银行,或者是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资产贷款,导致土地价格上涨是有相似之处的。


另外在80年代,日本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了潜在增长率大幅度的下降。中国当今也同样受制于劳动力的减少,所以潜在增长率也是大幅度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强行的实施刺激性的政策来实现超出潜在增长率的高增长目标,结果就会引发资产泡沫。


另外当前为了控制汇率的上升,主动去干预外汇市场,结果就导致本国的外汇流动性膨胀,这样就造成流动性过剩带来价格的上涨。我们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为了控制币值的上升而进行市场干预,结果引发流动性膨胀的问题,进而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这也和日本比较相似的。


我认为这两者实际上都预示着比较大的威胁,实际上比80年代的日本相比,当今的中国可能还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刚才我曾经提到在80年代,日本除了从银行贷款的方式提供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之外,还有所谓的非银行的住宅专业金融机构,他们也提供了贷款。中国是有影子银行,同样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日本的住宅专业金融机构,它是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在此转贷的,而银行在发送贷款的时候,这些贷款都是被写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得到反应。而中国的影子银行是完全独立于银行之外的不反应银行帐户的这些贷款,如果真正中国影子银行出现问题,出现违约的情况,很可能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比日本当时更大的冲击。另外还考虑到中国银行更多是国有银行,跟日本民营银行不一样,大家都有一种期待说,如果真是银行出问题的话,可以指望政府出手相救。


另外,在汇率的自由浮动方面,中国和日本也是不同的,这一点也是令人担心的。刚才我提到的几点,中国和日本不同,而且有可能有更大风险的地方,但是最后还想提一点,是中国和日本规模的不同。


而且两国也存在着发展阶段的不同。日本在泡沫破灭的时候,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已经处于成熟国家的行列,与之相比,中国虽然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只要很好的发挥后发优势的话,还是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的。


三、那么房价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城市政府总是有意无意把房价往高推,为什么这么搞?卖地有收入。


城市政府,有意无意把房价往高推,为什么这么搞呢,卖地有收入。但是我想,如果地价过高以后,成为生产运营各方面最大的成本,整个城市运营成本上去以后,你是没有竞争力,城市相当一部分产业可能会衰落。


所以我说你是得到了一个卖地收入的芝麻,最后把整个城市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创新发展的大的蛋糕,那个西瓜给丢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合算。所以城市经营者的思路和战略需要调整,下面土地制度要改革,住宅用地普遍是偏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中全会讲的很清楚了,能不能加快的推动。


在发展高层论坛上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会长古贺信行这样评论:


中国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价上涨,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之下,地方政府从低价收进来土地,高价卖给开发商,这中间的差额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地方政府是非常乐于来维持高地价。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加剧了价格的上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执行以下五项政策。


第一要赋予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如果农民可以直接把土地拿到市场进行交易,那么土地的供给就会增加,土地的价格就会随之下降。


第二,取消耕地红线的政策,即便耕地减少了,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可以通过耕地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来得以维持的。


第三个政策,要稳定地方政府的财源,要找到新的财政收入来源,来替代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快实施以个人住房为对象的房产税。我知道上海和重庆这两地现在正在做房产税实行。


第四要大量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来建大量的公租房,提供给中低收入者。那么或者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只有本地户口所有者才可以申请,这个是现在政府,中国各地政府一种通常的做法,通常要本地户口,这个应该进一步放宽,入住的资格应该扩大到农民工。


第五应该进一步扩大人口,现在就业机会都集中在部分的大城市,结果这些地区的土地和房价就会上涨,但是如果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向周边一些小一点的城市分散的话,我们也可以随时分散人口,这样就能控制房价上涨。


五、高房价正在吞噬年轻人的未来,我们如何逆袭?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两个事例:

 

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车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子,但我就是一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清华北大毕业,人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当房子绑住年轻人的未来,如何能将目光看得更长远,抛开高涨的房价,做更有价值的投资呢?比如投资自己,比如反周期投资,从危机中寻找机会。所以,李嘉诚能成为香港首富,而大多数的年轻人却被房子禁锢了整个未来。


李嘉诚在每个行业的低谷进入,能够从危机中嗅到机会,并且坚持最好的抗风险方式就是投资的多元化。


20世纪60、70年代,英国财团大量从香港撤退,大量资产被英国人抛售,李嘉诚却坚定地看好香港的未来,大量收购资产。香港电灯、青洲英泥、和记黄埔等英资企业被他收入麾下。


1986年,全球油价暴跌,石油股低迷不振,李嘉诚入股亏损的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并大举收购石油资产,在日后油价大涨中成为受益者。


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从中国撤离,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到内地开发房地产,获得超值的土地收益。1997年,许多财团抛售在香港的项目,李嘉诚再次大量购入。


2007年下半年,在危机出现之前,李嘉诚在二级市场大量抛售股票,并出售一些非上市公司股权,变现 1821亿港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接手了银行的资产。


李嘉诚敢于反周期操作,其麾下有多种业务是关键,比如和记黄埔旗下就有地产、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讯、港口等六大核心业务。


目前中国与李嘉诚操作手法类似的,还有复星。


复星在2002、2003进入钢铁行业,正是钢铁行业遭遇调控的时候。1998年复地成立的时候,正是房地产业处于低谷的时候,而复星现在已经在国内外有众多的产业。


关于复星的反周期操作之道,复星董事长郭广昌在2009年的一次讲话中如此总结:


“经济一定是有周期的,碰到危机的时候,我们企业家的核心功能就是要通过创新的整合资源,带领企业走出周期性的萧条。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历史看,每一次大萧条中必然会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家、投资家。比如:1929年大萧条后的Morgan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三星;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的Google、苹果。”


马云也是如此,当年马云筹集了50万资金没有买房子,而是用来创办了阿里巴巴,他看到了互联网经济的未来。要是他当时买了房子,估计现在还再为还房贷发愁吧。


来源:综合整理自央视财经(ID:cctvyscj)、华尔街见闻、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61551834;微信:hjwh123】


 研究上千种保险后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保单只有三份!关注小白读财后, 教你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