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正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
对此,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指出,房地产行业正历经四大阶段性变化:
一是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的深刻转变,二是供求关系从供大于求逐渐演变为供小于求的新格局,三是市场结构从以刚需为主转向以改善型需求为主流,四是房屋的功能性正逐步回归居住属性。
在此背景下,7月31日~8月1日,由明源不动产研究院与绿城中国联合主办的“走进标杆,共谋高质量发展——房开产品力专题研学交流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吸引了包括中交投资、中冶置业、保利置业、上海城投在内的50余家央国企及高管精英齐聚一堂。
活动在绿城建研中心拉开帷幕。绿城中国副总工程师、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何信南与明源云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童继龙分别代表主办双方致欢迎辞。
何信南表示:面对当下的市场形势,房企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求生存。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寻找自身的确定性,而
只有通过对标标杆企业,打造好房子、好产品,才能找到自己的突破点。
多年来,绿城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好房子体系,也做了一些样板项目。绿城愿意通过和同行分享绿城好房子的整体规划、产品标准、核心技术框架、管控标准等方方面面,与行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向往和追求。
▲
绿城中国副总工程师、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何信南
童继龙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几年的“高歌猛进”,最近三年步入量价齐缩的低潮年代。面向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动力在哪?相信“好产品”会是许多企业家的共识点。
“好产品”在房地产行业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好地段”, 二是“好房子”,三是“好服务”。
感谢绿城给予这次学习机会,让大家有机会学习到绿城“好房子”精髓;而房企要转向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来持续盈利,需持续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精益管理与数字科技驱动业务创新也至关重要,明源云在不动产与建筑领域的管理研究、数字科技创新深耕多年,期望有机会在精益管理与数字化转型领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之后,来自明源不动产研究院和绿城中国的诸位嘉宾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副院长唐亮从房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和房地产现状,分享了其对行业健康发展的精辟见解。唐亮认为,未来房地产行业存在几个机会,房企一定要把握住:
短期内,需抓住政策机遇,
促进库存去化仍是关键;
中期发展,
则需关注人口经济与房地产的深度融合,同时关注城市更新与新兴产业的融合,
并布局保障房与高端住宅“二元赛道”;
而长期来看,他前瞻性地提出房地产转型的三大战略方向:
轻重并举的灵活策略、轻资产运营的轻装上阵之道,以及品质为王的重资产开发坚守,
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副院长唐亮
绿城中国研发设计中心副总经理骆云在演讲中,分享了绿城在产品设计上的独特理念与实战经验。她认为,前置创新是“绿城好房子持续升维的秘密武器”。绿城近几年一直在稳步推进研发创新工作,推进创新成果落地,像做制造业一样做房产品,做到
“设计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形成了“标杆创新、专项创新和属地创新”的多层级创新框架体系
,从课题研究到蓝图落地,从产品创新到实现标准化,绿城创新工作已具备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特征。
绿城中国工程管理中心助理总经理韩莹表示,在增量时代变为存量时代的今天,消费者对产品认知更成熟,要求更苛刻,行业进入“卷产品的时代”。坚持“长期主义”“产品主义”的绿城赋予“好房子”新的内核:
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人健康、全周期。
而“海棠三子”“繁花三章”等“现象级产品”对绿城逆市增长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好房子要有好标准,好标准要有好制造。卷产品的同时更要拼效率,管理进阶是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活动第二天在绿城大学进行。绿城管理政府代建事业部总经理、浙江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刘东海、明源不动产研究院副院长吴浪雄做了精彩分享。
刘东海作了《以代建新质生产力 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分享。他指出,代建既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也是新质生产力。绿城管理率先提出“3+3业务模式”,
即政府代建、商业代建、资方代建三大代建主业,叠加金融服务、产城服务、产业链服务三大配套服务
,通过品牌赋能、设计适配、高效管控、成本优化等途径,为委托方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提升开发效率、提高经营回报。
▲绿城管理政府代建事业部总经理、浙江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刘东海
吴浪雄则围绕《智能运营助力产品建造提质增效》进行了分享。他强调,在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需紧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极致产品力与极致服务力,这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根本,更是实现项目成功、公司成功的重要举措。
明源云正通过智慧经营、数字营销、智慧工程等一整套数字化运营体系,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为地产行业赋能,
推动产品建造智能化、服务流程高效化,搭建信息共享与平台统一,最终推动房企提质增效,行业向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