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发展迅速,满足了数字时代许多观众碎片化、即时化的娱乐需求。前不久,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提到,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500亿元人民币。
微短剧的拍摄制作与传统横屏影视剧有哪些不同?当前,相关产业链发展情况如何?为何微短剧不仅能吸引国内观众,在海外也广受欢迎?
拍摄周期短、制作流程快,
源于微短剧的投资成本较低。
微短剧的拍摄制作成本基本控制在几十万元。
越是高效地完成拍摄、制作、上线播出流程,越有利于尽快收回投资回报。
短剧导演王虎介绍说,“如果一部短剧做得顺利,一两个月就可以见到成效。在收集市场反馈之后,投资人也能迅速调整后续的投资和制作方向。”
快节奏促成了微短剧市场在近一两年间的极速繁荣。
在过去一年,王虎拍摄了十几部短剧。而在整个横店影视城,去年接待的微短剧剧组达千余个。
而对于刚踏入影视行业,特别是许多怀揣“影视梦”的年轻人来说,微短剧也
为他们
打开了一条快速入行、快速成长的新通道。
微短剧“加速”的运转全流程,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在于它契合了当下观众的需求。
“微短剧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视听作品形态,其吸引观众的点,就在于
节奏短平快、故事转折起伏多,更能适应现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满足了大家希望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视听消费的想法。”短剧导演王九舒介绍道。
他还提到:“作为一种近两三年才快速兴起的新视听文艺产品,微短剧在接受市场反馈的同时,也正在加速提升产品质量,反过来去培养观众更加精致的口味。”
打造精品化、规范化的微短剧产品,
已成为行业共识。
2024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
质量效率并重,立良策促善治,有利于培育微短剧新质生产力,促进微短剧有序发展、良性发展。
微短剧兴起,
还
为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的成功转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大批涌向横店的微短剧剧组为华夏文化园提供了转型思路:将古今景观融合,打造更适合微短剧取景的影视片场。2023年底,改造完成后的华夏文化园向微短剧剧组开放。
全国多地都瞄准了微短剧的市场机遇,
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相关产业集聚。
例如,2024年9月,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起“网络微短剧‘首亮微光’2.0扶持计划”,提出持续加大微短剧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具体扶持政策包括单部作品最高可获3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选题专家论证“一对一”跟踪指导,以及流量扶持、区县协拍等。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设立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争取2年内推出200部以上在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微短剧行业领军企业。
如今,
微短剧不仅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在海外也同样备受追捧。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提到,微短剧在海外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其中,美国市场的下载量和应用收入在海外市场中占据首位。来自中国的应用包揽了微短剧类目下载量前三的位置,领跑海外市场,成为继短视频之后文娱领域又一风靡全球的应用品类。
强化海外竞争优势
横店影视城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郭姝认为,
中国微短剧已经初步在海外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普及度,
也验证了中国的网络视听文艺产品能够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同。
接下来海外微短剧市场规模还有望继续增长。
在这一趋势下,只要我们
保持开放的心态,继续主动走向海外市场,保持创作激情,推出更有创意的作品、更贴近海外用户的需求,
相信中国微短剧会持续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人才和技术,是影响中国微短剧未来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
微短剧出海首先需要更多国际化人才加入进来,包括双语人才、影视技术人才等。而
技术方面,加大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赋能,深入探索AI技术在剧本创作、勘景置景、演员选角、制片流程等环节中的应用,助力微短剧创作降本增效。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月15日 第05版),原标题为《
国内热播、海外追捧。记者探访横店拍摄现场,解密——
微短剧为什么这样红
》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政文时事,一屏纵览,报刊媒体,一屏掌握。这里有数智前沿的新鲜讯息,这里有全年不间断的温暖陪伴,这里是“阅报栏12304”,我们在这里等你~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