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外诊断观察
检验医学网媒体矩阵,分享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行业价值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体外诊断观察

新药获批,AD诊断历史性机遇!

体外诊断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2-21 10:00

正文

点击上方名片  关注体外诊断观察

12月18日,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Donanemab)在国内正式获批 ,用于治疗成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AD轻度痴呆。这是 第一款且唯一一款有证据支持,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疗法 ,可减少输液次数并降低治疗成本。

短短半年时间,先后两款用于治疗轻度AD的新药在中国获批,这是AD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意味着患者有了更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 两款药物适应症均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提示尽早识别、争取最佳治疗窗口期是AD诊疗的关键。

穿越“死亡之谷”,找到“遗失的拼图”

此次Donanemab在国内正式获批,为AD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这一领域的研发之路依旧充满艰难。据美国药物生产与研发协会(PhRMA)数据, 全球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6000亿美元,300多种候选药物临床失败,失败率高达99% ,凸显了这一疾病研发的高风险和巨大挑战。

AD因其病理机制复杂(如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而难以攻克。失败的背后,是对早期干预和精准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化。例如,多奈单抗精准靶向β淀粉样蛋白,结合先进生物标志物筛查技术,为疗效验证提供了新路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也正在加速研发进程。

多奈单抗的获批标志着 阿尔茨海默病研发从“死亡之谷”迈向曙光 。随着技术突破和全球协作加深,这一领域或将迎来更多突破,为全球患者带来希望与改变。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望将AD诊疗窗口提前

目前, AD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防治策略是将诊断、干预与治疗的窗口前移。 新药研发思路主要是针对AD明确的病理特征,即患者的大脑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形成。

TRAILBLAZER-ALZ 2三期研究显示,在18个月的试验期内,在疾病进展较早(具有低至中等水平的tau蛋白)的人群中,接受多奈单抗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在综合阿尔茨海默病评分量表(iADRS),包含 记忆、思维和日常功能的衰退速度与安慰剂相比,显著减缓了35% 。同时,针对疾病更早阶段受试者,在 18个月内降低了最高达39%的疾病进展风险 ,再次凸显了早诊早治对于AD治疗的意义。

Aβ42/40比值、p-Tau181、p-Tau217等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就已出现异常,提示了这些标志物在疾病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潜力。 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以及我国最新的《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简易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体液生物标志物在AD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这意味着,相比于过去识别难、诊断难的痛点,在现今实现AD的高效能早诊早治已成为可能。


智启新篇,诊断先行

礼来多奈单抗的获批,不仅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也象征着全球AD诊疗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从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精准疗法到生物标志物筛查技术的不断完善,AD的诊疗模式正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干预”转型。

随着更多新药的研发与问世,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综合干预将成为AD防治的核心策略,为无数患者争取更长的高质量生活时间。

中国IVD企业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创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到更为全面的疾病筛查解决方案,国内企业将在AD诊疗需求的驱动下持续发力。

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叠加, 中国IVD行业有望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乘势而上,推动全球AD诊疗的未来发展 ,为实现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提供坚实保障。


体外诊断观察特成立IVD企业高管交流群,交流IVD行业热点, 赶快扫码进群吧!若二维码失效,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