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观(宏大的世界观)观待宏观(宏观现实),如是,一叶知秋,而非一叶障目。
在历史的转身时刻,宏观可能正在转向。
昨天(
20190909
),中央深改委第十次会议,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注意,这一段的表达,用了前期重点和中期重点,这是一个由张到弛的转向,由紧到松的转向,一个由清肃到休养生息的转向。
《礼记
·
杂记》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武之道,即是理国之道。由张到弛,就是一个能的转向,也即是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日后回过头看,我们或会总结这一次的宏观转向,这个转向,其实并不突兀,事实上,它是有迹可循。
往前回溯,
上个周五(
20190906
)的降准,这个周五的降准,它是金融委宏观定调的一个落地措施。
2019
年
8
月
31
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这个会议被很多人忽视,它其实是宏观转向的一个重大信号,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定调变化是从第六次会议的“
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
”,转向“
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
”,用了“加大”一词,
因此,在众微集聚的背景脉络里,我们看到了上证指数再度冲破了
3,000
点的位置。在梧桐的视野里,尽管
A
股证券市场仍然存在回落的可能(它的型态一直是波浪式),但是,很可能二浪调整已经结束。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回到宏观基本面,宏观基本面会不会再坏,当然会,因为康波周期回落阶段并未结束,它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慢镜头,只是,宏观基本面会不会超预期的再坏,可能不会了,因为,人们对于这个回落周期已经并不陌生,已经开始接受,甚至开始运用。
再往前回溯,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这是一个变革的试点。
当一个系统运转太久之后,就会钝化,失去活力,这个时候,变革自然发生。它的背景是缺乏活力,它的目标是激发活力,破与立,解构与重构,人类社会就是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地流转。
它是反脆弱性分形的一部分,这样的反脆弱性分形还将继续演绎,并且,最终将会通过
A
股证券市场投射出来,因为变革(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将会改善投资者的预期和风险偏好。
当下,有三个宏观转向的分形,尤其需要加以重视:
一是,从雄安,到上海,到深圳,这是一个宏观转向的脉络。
二是,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表示,与中国、韩国一致同意争取在年底前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这是中国反脆弱性分形的进一步演绎。
三是,昨日(
20190821
),德国以纪录低位的
-0.11%
票面利率发行
30
年期国债,发行金额
8.24
亿欧元,原计划发行
20
亿欧元,这是全球的康波周期,而不只是这片土地,事实上,这片土地一直在释放风险。
2019
年
8
月
22
日,是小平诞辰
115
周年的纪念日,人们十分怀念,对他充满感恩,欣赏他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远见卓识。
历史往往只有翻过一页,才能给予一位领袖合宜的评价,在历史的进程中,往往是混沌的,因为我们对于过程皆缺乏觉知的能力,当下也是一样。
基辛格说,中国成为今日的经济超级大国应归功于小平,因为他履行了作为一个领导人的最终职责,让社会呈现了崭新面貌,他仰赖解放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实现他们自己理想的未来。
Ray Dalio
曾言,若是你回溯中国在朱
Rongji
时代做的结构性改革,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再回到当下,你会发现,在当时的影响,就是一个小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率的变化,这是更为重要的。
在目前的宏观现实背景之下,平头哥正在平衡之中展开变革,这样的变革非常笃定和坚决,它可能在短期内冲击到整个系统,但是,终究而言,它对于这片土地上的生命福祉或是长远利益的。
每个伟大成就在成为现实之前,都是一种远见。
在这种意义上,它产生于勇于担当。我已无我,不负人民。
所有的研究,最终都得回到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