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十五冶
中国十五冶形象宣传、品牌推广、文化建设和交流互动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十五冶

《有色新闻》:精彩答卷,写满众志成城——走进中国十五冶汉川管道项目部

中国十五冶  · 公众号  ·  · 2024-05-07 19:00

正文


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新河镇,21名平均年龄才26岁的中国十五冶人,不负重托,在135天的施工期内,即将完成合同额2.6亿元、华中地区最大的纸品包装产业园地下管网项目,在当地书写了一份不辱使命的精彩答卷。

朝气蓬勃的项目管理团队

考卷由此展开

4月29日一大早,在简短干练的早会结束后,笔者随项目部人员一同赶赴作业点。驱车一路向北,约半小时后到达汉北河渡口。


汉北河渡口,没有桥。想去河对面的作业点,需将车辆开上小渡轮,摆渡过河。项目施工员刘志业介绍,施工期间,因小渡轮载运能力有限,项目部所有重型设备和材料,都先租船沿着汉北河运至对岸,再用汽车拉到施工现场的。

繁忙的一天,从早会开始

新河镇分布着数家纸品包装企业,园区合格的多余生产水,要排放至距此20多公里之外的孝感市府澴河。建设这条大动脉式的管网工程的重任,便落在了中国十五冶汉川管道项目部这群年轻人的身上。


2023年12月底,中国十五冶与业主方汉川汉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签订了此项目合同。合同内容为:新建一条总长22.65公里的地下管网。线路途经孝感市两个行政区的14个自然村,其中重力流管道6.72公里,压力流管道10.2公里,明渠5.15公里,沉井工作井和接收井34座,顶管长度2.7公里。沿线还配有民乐、头潭等三处泵站、防洪闸1座,总合同工期为135天。


2024年1月8日,在项目正式开工前,汉川管道项目部团队收拾起简单行囊,开始了在沼泽、湿地、鱼塘、河间、田野中的奋战,一张22.65公里长的“考卷”,由此全面展开。


一切拼搏,只为能在限定时间内答完这份特殊的考卷。


在今年3月份的施工高峰期,项目部就组织了28个作业队、4个临时突击班组和2个协调小组。424人的施工队伍,全部24小时轮班作业。

项目工程部资料员谭佳豪在整理资料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项目工程部部长王健告诉笔者,“骨头工程,也被我们啃得只剩最后一口啦!”


至目前,在全体项目建设者的努力下,项目除汉北河区域WY57沉井和两处泵房等几处施工点在紧锣密鼓收尾外,其他主体工程全部大头朝下。已累计完成合同额2.3亿元,距“6月28日实现管网通水”的目标,指日可待。

质量拱卫品牌

安全技术员对WY57号沉井混凝土浇筑进行旁站

渡过汉北河后,沿着河堤再驱车30多分钟,便赶到项目一个名叫WY57的沉井施工点,现场十几名员工正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大堤以北的平地上,施工管网已从农田下穿过。因恢复农田而填上的黑色泥土,与周边苍翠的绿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场管理人员在核对WY57号顶管直径

采访中,安全技术员杨耀威告诉笔者,施工期间,项目部在大型车辆、设备进场时,项目部都会在河堤旁修建简易道路,铺设钢板。待点位施工结束后,则迅速恢复原状,只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农田和堤坝的损害。


小心翼翼扶着陡峭的爬梯,下到13米深的WY57沉井底部,蔚蓝天空下,两台液压设备正发足力气,将直径1米、长度5米的钢管平行顶入地下深处。当一根钢管顶进地层后,在沉井上方等候多时的吊车,立即运来第二根。

施工人员在给WY57号顶管焊缝涂防渗材料

待在沉井底部对好方向后,员工李双柏、代永茂则迅速将两根管道的对接缝焊好,然后用探伤设备仔细确认焊接质量,员工王蒙刚则耐心地在管道内壁和焊缝周边刷上防渗涂料。

项目质检人员在检查WY57号顶管防渗材料的涂抹效果

在这个半封闭的地下施工环境里,沉井内繁忙而嘈杂。项目部质量员杨伟手拿卷尺,配合经纬仪随时测量顶管的偏差。他告诉笔者,顶管作业进度,每天至少保证在二十米。


沉井整体下降不均匀,怎么办?如何纠偏顶管作业方向?


“沉井整体下降,要设4个监控点,才能保证下降的精准”“顶管作业,要用经纬仪和人工监测同步进行校正……”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面对首次参与沉井和顶管施工而面临的一道道必答题,这群年轻人没有气馁、没有后退。他们开动脑筋在干中学,学中干,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工程部安全技术员刘荣盛在编制交底资料

在策划阶段,项目部一班人就紧盯创建“孝感市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和绿色示范工地”目标不动摇,用质量拱卫中国十五冶的品牌。


“这可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的一个项目啊。”59岁的杨伟,在自嘲抬高了团队平均年龄的同时,也向笔者表达了一名工程人、坚守最后一班岗的责任。


为确保施工质量过硬,项目部主动对接汉川市和孝感市两级质监站,积极邀请他们参与项目监督。严格执行材料、设备“三检”制度,以“紧盯严防”作风,全力确保了桩基、土方、沉井、顶管、管道等多项施工内容的质量。


据统计,项目自开工以来,先后接受有关部门各个子项验收651次,但质量专检均一次性通过验收。其过硬的施工质量,成为当地众多施工单位中的一段佳话。

安全促动发展

几名安全技术人员乘船去河对面的施工点检查

位于孝感市府澴河边的三号泵站,是这条纸品包装产业园污水处理地下管网项目的终点。


如今,1300平方米的泵站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待砌筑和设备安装,伸向河边的防洪闸工作桥施工也进入尾声。项目部何冲和孙永刚等5名身穿绿色马甲的安全技术员,依然盯着现场,随时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项目部安全技术人员在检查府澴河三号泵站屋面水泥砂浆找平质量

“师傅,这梯子松动了,要紧固后才能用。”项目总工贺绍先在栈桥巡查时,发现一部供人员上下的梯子出现了松动现象,他立即将其搬开,安排现场人员进行加固。烈日下的泵站屋顶处,安全技术员杨耀威还在对屋面水泥砂浆找平校验。


“讲安全理直气壮,抓安全坚定不移”。在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点,类似这样的安全标语处处可见。

项目总工贺邵先(左)与质检员杨伟交流现场质量检查情况

安全技术员刘荣胜告诉笔者,产业园地下管网项目,共有低风险源点145个,一般风险源点131个,较大风险源点57个,重大风险源点5个。


为此,项目部始终把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不放松,创新推出“技术员兼安全员”行动。要求所有技术人员去现场也全部穿上安全员专用的绿马甲,每天分批次到20余个施工作业点现场、施工生活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坚守在现场的安全总监王青海,虽面色黝黑,但始终带着乐观自信的笑容。而项目部的每一名安全技术员,只要一到现场,微信步数的统计至少在2万步。


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2007年,自中国十五冶首次进入汉川地区承接国电汉川电厂一期项目后,便在当地市场树起了“铁军”的旗帜。


时隔17年,为继续在此地擦亮中国十五冶的品牌,拱卫“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铁军精神,项目部团队从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就始终以“质量零事故、安全零事故”的工程建设要求,在本次答卷中,用行动续写“开拓后续市场”这道大题。

收尾中的府澴河三号泵站洪闸工作栈桥施工现场

采访期间,项目部负责人贾方华在外地培训,尽管不在项目现场,但他仍时时牵挂着各点位的工程进度,远程作出各种工作安排。


4月30日晚,他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已中标了汉川市城东城南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合同额为1.2亿元也即将实施。同时,备用水源工程、自来水厂工程也在密切跟踪中。”


结束采访时,从朱湖泵站的屋顶下来,近看府澴河的碧波荡漾、农田湿地的郁郁葱葱。不难想象,当6月28日管线全线通水后,每天有10万立方米被回收再用的水量,将随着泵站机器的轰鸣流入府澴河,养育着一方水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