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用影像记录城市】
编者按:
沥滘旧村从八十年代计划改造至今,已历经近40年。时代
沧桑巨变,如今,沥滘村迎来初步开拆,
乐居用相机记录下了整体拆迁前的沥滘村。
古话说,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沥滘,沥滘村民在广州这片热土上已绵延繁衍近90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旧村也亟待改变。
近日,沥滘长江百货交易城完成清拆,并用于复建房的建设。
这标志着沥滘村的改造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也意味着,充满沥滘村民成长回忆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脚的出租屋、厂房、食肆都将被改变。
#广州市中心最大旧村#
沥滘村
位于广州海珠区南部,
紧临珠江后航道,
与番禺
隔江相望,
四周河网密布,水文化繁盛。村内
自古农业发达,种植有荔枝、龙眼等作物。
改革开放之后,沥滘村又抓住时机兴办仓库、工厂,凭借租让土地和仓库,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加工制造业业主进驻沥滘。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村民还大力新建楼房,发展房屋出租业。由于租金较为低廉,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入住。进而,沥滘村也逐渐演变为广州市外来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时也是广州市中心最大的旧村之一。
#
生活在沥滘村是一种什么体验?
#
沥滘村紧邻地铁三号线沥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数千名上班族涌入沥滘地铁站,其场面十分壮观。
| 在沥滘站的每一个出口,都有显眼的招租广告。
地铁站不远处,有大量的单车堆叠。由于共享单车数量不足,许多人还购买了私人单车,每日上班骑到地铁口后,拿出单车锁锁上。等下班后,再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回家。
有些人会将共享单车锁上私锁,以作私用。
地铁不远处,聚集着大量的三轮车。车费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难免会被“宰”一次。
沥滘旧村的格局是四通八达的,走过这条巷子,就能到达另一个街口。穿过这个街口,又能置身另一个小巷。许多孩子喜欢在巷子玩捉迷藏的游戏,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村内还保留不少岭南风格的历史古建筑,这些屋子还都带有一个庭院。
如果有人认为,城中村是阴暗潮湿的,那么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沥滘,生活环境虽差,但
在阴暗潮湿的握手楼中间,有些角落还是能撇见
一个处光亮
。
有时在紧密的握手楼中,还能透出一丝禅意十足的光影。
最熟悉
沥滘每一条巷子
的,除了本地房东,应该就是环卫工人了。他们穿街过巷,往来数遍。哪条路平坦,哪条路是死巷,他们都心中有数。
有些村民看到环卫工的三轮车时,还会顺手拦住车子,将家中的纸皮箱送给环卫工们。
沥滘村许多房屋的一楼店面,被小型的制衣厂承包。有时,店铺的人虽然不在,但他们却会把货物随意零散堆积在店里,附近的店主也会心照不宣地帮忙看管店铺。
|
人手不够时,一些男丁会亲自上阵,操作起缝纫机来。
虽然沥滘村四处都充斥了劳动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闲适的时候。
生活在这里大半辈子的阿婆,每日都会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与老姊妹谈天说地,说着东家长西家短,谈论今晚该吃哪种时令蔬菜。说罢,二人看着街边一处施工地,径自发呆。
白天,大树下的菜摊开始营业。村民们习惯穿双拖鞋,到此地购买今天的食材。村里的蔬菜水果摊贩大多已在村内经营多年,卖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鲜又实惠。
只要是个晴天,
村里的老人还
会聚集在沥滘码头的大树底下。与同伴厮杀棋局,局外人则静自围观战况。
不喜下棋的人,则会坐在江边,望珠江潮水连绵,心中泛起思绪万千。他们或许想着家中琐事,或许盘算着拆迁之后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着珠江放放空。
有些人,则是选择垂钓江边,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他们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则两手空空。
江边的古树,也是一个沉默的“望江者”,这颗古树随着沥滘开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长。也许,每个在沥滘村土生土长的人,都曾跃跃欲试,想爬上这棵老树的顶峰。
陪伴着老树的,还有广州市界碑。这块碑受老树的庇荫,同时又与之相互陪伴,历经风雨。
#迎来新沥滘#
目前沥滘周边有广州之窗等大楼相继拔地而起,在沥滘村内,便能从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楼。
在今年海珠创新湾规划出台之后,沥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图也逐渐清晰。于是,沥滘村也步入了实质性的改造中。
沥滘村的第一个大型清拆项目,是长江百货交易城。今年,租赁期满,沥滘联社清场收地,便即刻展开拆除工作。
周边居民回忆,长江交易城从整体建筑拆迁到拆为平地,仅用了一个多星期。
如今的长江百货城,已是一片废墟。但不日之后,沥滘首批复建房将在此,拔地而起。
就在原
长江交易城
的对面,一栋栋高楼也在紧张施工中。
回看沥滘旧村,无论是村委大楼、宗祠场所等,每个角落,都保留着沥滘人的独特回忆。
在回忆感伤的同时,沥滘人又期待着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的改变。
经历了几十年的旧改之路,沥滘终于走出了一步,未来还将走出无数步。改造之后,对于旧村的回忆,也将保留在沥滘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