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
启智润心,日拱一卒
赋能教学
——学习“中学历史图片教学专题研究”讲座有感
广东省广州市
白云区太和镇大来南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肖琼
“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会心一击”……都是听完黄牧航教授讲座后我最直接的感受,教授的倾囊相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负责任的循循善诱都让我铭记在心。
在谈到“教材图片的价值、研究、使用”时,教授说到自己从德国展览“中国人脑海中的图像”获得的启发:教材图片的价值就在于能唤起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思及日常教学,自己却总是忽略掉或者没有深究教材图片的价值。历史是一门启心润智的学科,如果忽略教材上的历史图片,历史教学所拥有的育人明智价值或许就被埋没了,对于现今历史学科的处境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如何正确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呢?黄教授认为在使用图片之前还应对图片进行研究,可以从“识图能力、图片源头、图片细节、生活常识、文字史料”对图片进行辨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崇高情感”。
图片千千万万,除了利用教材,我们还可以诉诸于教材以外的历史图片。对于如何搜集历史图片,在黄教授的分享中,我唯看到“真诚”二字。一幅“寻找了三年的历史漫画”一幅“经过反复讨价还价买来的甲午战争期间的侵华地图”让我看到了作为教师作为学者“上下求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首先,学会“学”,博览群书从而融会贯通。在讲到图片《英国殖民头目罗得斯》时,我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上学期周四教研的一堂课,这位老师将罗得斯用到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情境教学设计中并且对罗得斯及这幅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今天,黄教授不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图片的细节,同时他还将其与罗德岛太阳神巨像联系起来,这又给我带来新的震撼!怎样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呢?昨天,黄教授讲到自己因寻找一套邮票的答案而去读了《蒙古秘史》,因阅读《汉唐奇迹》而对电影《封神》人物服饰设计的关注进而引发历史教材中“状物”图片的思考;今天,华师一附中的王晓宁老师对教材图片细致入微的运用和发掘,通过博览学术论著和高考模拟考试题;刘明昊老师将旅行、阅读与教学的有机融合的讲座分享等等。这些都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历史教师需要博览群书和必不可少的融汇贯通的学习能力。
其次,学会“教”,创设情境从而启智润心。文字可以带给人们情感的触动,图片亦是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一幅常见的历史图片,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大多老师都会忽略进一步搜索图片的细节,因为我们觉得它太普通了。黄教授却努力挖掘图片中的细节并找到讲解此图的视频,在教学中完成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带给我的思考是:历史育人绝不是假大空地喊口号,而是给学生制造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和感受,从而达到历史教学春风化雨般的育人目的。通过“实物观摩、鉴赏图片、制作数字故事、生活中的相片记录、利用图片命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更大地发挥历史图片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