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纪要研报中心
奉行价值投机,研究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纪要研报中心

算力与电力齐飞

纪要研报中心  · 公众号  ·  · 2025-01-19 18: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机构调研纪要、电话会纪要

请关注【纪要研报中心】

更多报告PDF与音频文件加微信: Y1206859索取

本文仅梳理公司和行业的最新基本面,并非在当前时间点推荐买卖公 司,本文不具备个股操作指导功能,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IDC 备用电源趋势,从中国移动10亿招标看产业趋势

1、中国移动发布招标公示、9家公司中标10亿大单、潍柴份额第一。本期集中采购产品为低压水冷柴油发电机(30~2000kW)和高压水冷柴油发电机2000kW。其中标包5为数据中心柴油机组,合计270台。整体看, 潍柴重机 中标4亿排名第一,泰豪科技与苏美达分别中标1.5/1.4亿,排名二三。

2、订单规模:拐点已至、数据中心订单开始放量。本次招标标包5高压水冷柴油发电机2MW用于数据中心,合计金额达到24亿元,数量270台(包括冷却系统)。潍柴重机中标数量108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公司过去几年单年数据中心的出货量,整体订单的拐点已至。从份额角度,潍柴重机份额明显领先两家外资代理厂家(泰豪、苏美达),国产品牌从0到1的突破正在兑现。

3、单价角度:内资价格仍然较低,但是同比改善明显。潍柴中标均价在532万左右(含冷却),较第二第三名更低。但是对比2022-2023年中国移动招标情况,整体均价较当时提升了20-30%。整体价格端内资厂商的提升空间仍然广阔,且改善趋势已经逐步建立。

4、重视产业端从0到1突破的拐点,从本次中国移动招标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厂商的订单、份额、价格都在发生积极变化,关注潍柴重机、科泰电源、泰豪科技、苏美达、玉柴国际等核心公司,有望受益本轮AIDC电源需求爆发,迎来新空间。

AI灾备电源专家交流会

中国运营商的招标已完成,但总体量较小。总体来看,国产机占据主要份额,这是国企对国内品牌的支持,包括电信和联通在内的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在互联网巨头方面,目前快手和字节跳动正在进行前期招标准备和产品认证。由于今年资源极为紧张,进口品牌的发动机已被完全锁定,因此一些头部企业尝试使用国产发动机进行性能验证。若验证通过,它们可能会采用进口发动机和国产发动机混合供货的模式来满足客户订单需求。目前,这两家公司均按照1000台产能计划满足招标数量要求。快手里科泰已完成性能实验,而字节仍处于前期沟通过程中。从前期性能测试到签订订单再到后续交付,可能要到今年5月份才会收到实际订单,整个交付周期可能延续至明年五六月,大约需要一年时间。

关于价格,从今年中国移动的招标结果来看,国产机凭借明显的价格优势获得了订单。科泰资源丰富,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价格报价相对较高,这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将少量资源分配给有议价能力的客户。在字节和快手的商务谈判中,这种资源分配模式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供应需求。相较而言,价格至少高于三大运营商的水平。与去年相比,今年价格涨幅在10%-15%之间。最终,在合同签订阶段可能还会有反复。

Q:预期年前这批招标时间较紧凑,那未来的招标开标进度如何?未来字节和其他头部(腾讯阿里)是否存在量和时间节点预判?

A:目前快手在国产机性能验证方面走在最前列,字节正处于前期投标准备阶段。预计2月份过完年也有可能有结果。目前主要取决于资源情况。因为现在投资力度较大,所以他们在投资时间上的要求也很紧张。资源有一定富裕的厂家可能会拿到更多订单。目前第一批按照1000台产能要求,具体到第二批、第三批我们还没有消息。除此之外,我们这边主要负责运营的几家公司,例如 光环新网 、万国数据、合盈数据世纪互联等厂家,每年可能有几十台到100台左右的需求,这个需求仍在持续。原来第三方运营商的部分一直在持续,不需要再招标,直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价格谈判。今年资源紧张,价格必然会上涨,同时在商务条件上也在进行谈判,从而付款会更好。以前发货前付75%,现在是100%付完款后才出货。这对于我们整个上市公司而言,现金流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Q:其他几家招标幅度和频率?是否会在二三季度后整体加快? MTU 总产能是否略有提升?相比于23-24年,MTU预计25年能给中国的产量大概是什么预期?以及各家对于MTU的份额和产量?

A:MTU的产能肯定会提升。MTU在24年下半年与罗罗动力签订了一份合资协议,在原有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期合作。今年预计产能可能突破1000台。科泰和MTU本身有一个合资工厂,相对来说得益于关系的密切,所以在MTU的OEM团队里面能获得最多。其他的苏美达和泰豪作为一种补充。其他几家合资品牌的产能扩充较慢,几乎没有特别的消息。好在字节快手的交货周期到明年的6月份左右,正好与MTU扩产的产能匹配,他们下半年可能提升,产能可以用到明年的上半年,这样也能够与他们的订单匹配。

Q:MTU的价格怎么样?25年涨价幅度?已知柴发的涨价幅度不高。

A:两个点左右的涨价幅度。

Q:我们整体预判,柴发机组对外销售预计是10-15%的涨幅,是否可以理解扣除两个点的成本和MCU基础价格上涨之后,剩余的十几个点都会转换利润?

A:是的。公司的固定摊销不变,产能增加的大部分转化利润。厂房本身就是原来固定的厂房,工人加班会有一部分支出,运输和数量相关的成本会有所增加。例如增加10个点,如果原来发动机占到两个点,机组里面可能就1.5个点左右,那么净利润可能增厚六七个点。

Q:MTU是针对全年涨价?

A:OEM签订的合同通常是一年一签,价格在年初确定后全年不变,合同一般延续至2026年的1月1日。在MTU产量较大的情况下,两个点的柴油发电机组价格上涨已锁定了全年的成本上涨。

Q: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预计2025年1月份的第一批次招标价格可能会上涨10%-15%。如果从第二季度开始,包括腾讯、阿里等大型企业相继启动招标,那么二三季度柴油发电机组的对外销售价格是否会在已上涨10%-15%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A:因为资源总体有限,所以随着资源紧张,后续肯定还会有一定的溢价机会。简而言之,大家都没有货了,如果他们招标晚,前面的产品都卖完了,后面交付的时间肯定要往后延。从价格上来讲,我要求更高了。

Q:我们也跟踪到一些中小的运营商,并非几个巨头,他们近期陆续筹划。刚才您提到50台、100台这些量较小的,陆续也有采购,这些本身他们的量不大,另外可能竞争实力也不一定能竞争得过这些龙头,有没有可能因为看到了自己和快手千台籍别这么大体量的招标情况下,倒逼中小型或者传统厂商尽快下订单,并且对价格的接受度和容忍度较高。

A:两个方面分别是价格和支付条件(商务条件更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发动机紧张的趋势明显。小单位去年抢在Q4之前下少批次订单。一季度到的货基本陆续准备到去年四季度。

Q:近期我们跟踪到部分厂商的价格已经达到330-360。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计算,那么是否在今年整个供需结构更紧缺的情况下,散单可能要比字节等龙头价格高?

A:涨幅30-50%的可能小,毕竟金额大,数据中心要30台,投资成本大。因为他们主要靠租赁赚钱,所以采购设备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Q:MTU今年有1000台。康明斯、卡特彼勒和三菱等其他几家公司对今年国内的供给有多少增量?

A:没有看到增长计划,因为他们主要供应美国市场。比如,字节投资500亿,微软800亿美金,这不是一个体量。欧美的价格和需求都好,所以产能增加还是先考虑欧美市场。给国内的供给不会有太大增长

Q:除MTU以外的扩产计划。

A:没有,MTU也是市场火爆情况才扩产的。国内AI是在去年才开始,美国开始1-2年,更早感受AI的变化。受限于上游供应商和产能限制,实际没有没太多提升。实际上,大功率发动机产能提升是个缓慢的过程。暂时来看,除了国内合资厂有提升,进口品牌提升空间小。

Q:字节快手国内发动机认证,未来玉柴潍柴机会怎么?

A:玉柴更开放,全国有70几家OEM。潍柴比较封闭,自己做机组,所以国内OEM开放程度低。潍柴是OEM竞争关系,所以OEM不愿意继续推,我看好玉柴。

Q:快手正在验证是那几家?

A:康明斯科泰泰豪做产品验证,每家都不一样。

Q:字节和快手都说1000台?都是两兆瓦?

A:两兆瓦为主。字节与快手的量相差无几,如果按照1000台计算,那么各自是2GW。

Q:从价格角度来看,字节涨价的幅度可能会更大?

A:看资源和体量。如果分三批,下三年的一起签,那么他的谈判筹码可能会更多。量大存在优惠,但是具体仍看商务谈判,最后落实是看谁下的订单多。

Q:海外市场扩产和涨价情况?

A:国外不同于国内。市电不是主流电源,发动机是备用。微软在启动核电站、燃气轮机作为电源,来解决部分数据中心供电。但与柴发无关,因为仍需要柴发作为备用电源。

Q:海外涨价情况?

A:海外肯定涨价,因为本身就贵,例行涨价3-5个点。

Q:字节开销大,但是快手体量小,怎么有1000亿?

A:只是产能计划,不代表实际提高。无论国产和进口都是1000台,最终肯定是混合的供应模式。

Q:玉柴和潍柴在字节和快手的认证进度?能赶上这批订单吗?

A:难,首先进口品牌,只能作为补充。

Q:你之前说一半国产一半进口,有可能勉强使用。现在这个方案已经在推行吗?
A:不是。一个数据中心肯定是一个品牌,不然以后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非常麻烦。国产和进口不可以组网。

Q:除了字节和快手各1000台以外,中国移动有指引吗?

A:中国移动两年合计250台,因为都是传统的数据中心。出租率大约只有50%左右,有一半是空白。实际上,这波行情的驱动主要是算力驱动。原本传统的投资方向是小规模。简单来说,就像我们拿房地产进行对比,原来一直在建居民楼,现在开始建商业中心。

Q:其他互联网的具体数字?

A:没实际招标数据。

Q:在已经招标和尚未招标的情况下,供应是否已经相当紧张了?

A:发货期也长,原来通常40天左右,现在新的订单进来排查基本上要4个月以后。他们可能会提前抛出大量订单,之后锁定分批交付,也不想影响交付。

Q:1000台有时间线吗?

A:26年6月份交付完毕。现在他已经报计划了,如果他要求延迟,我们也肯定会同意。他可以延迟,供应商也不能延迟。总体来说,我们预测国内算力中心的需求可能要4500台左右,他们两家以前正常增量也就2000-3000台,主要增量来自于此。

Q:快手中科泰的预期份额?

A:30%,一年300台。我们也不能只做一家客户,客户应该多元化。

Q:如果资金跟快手都占30%,占据了大部分的产能。

A:中国移动基本没有中标,留出产能供互联网巨头使用

Q:互联网巨头相比运营商,价格高多少?

A:10-15个点

Q:玉柴和潍柴还没有进吗?

A:对

Q:外资产能紧张,会用玉柴做发动机?

A:我们都会做验证。验证完成后,根据具体产能情况,再与客户商量供应品牌。30%中包括玉柴等所有的服务。

Q:30%里面MTU占多少呢?

A:比较少,MTU此前给我们一年的供给量为200台左右,目前已经签订100台左右,剩余的数量不多。

Q:涨价是不分发动机的品牌。玉柴的潍柴产能满了吗?

A:价格是不一样的,但是幅度是一样的。国产的发动机也很紧张,所以玉柴已经涨了,涨了4-5个点,潍柴没有人做我不知道。MTU才涨1-2个点,玉柴长得更多,因为本身价格就低,所以客户也能接受。现在国产比进口低30%价格。国产只有海外的70%。

Q:产能短缺是发动机产能短缺嘛?OEM的核心是只要能拿到发动机,OEM的产能是比较快的?

A:OEM也有一个产量,人员和场地有限制。

Q:您刚才提到国内突然有2000台的订单,海外肯定存在缺口。如果我们以26年年中作为交付,那么由于海外产能有限,无法补充订单,您认为国内总数是什么级别?
我认为国产的总数可能需要增加1000台左右。海外基本没有产能,全部转入国内。例如潍柴和玉柴,他们的产能情况相同,目前正在局部弥补缺口值得验证。玉柴大,不能说完全满足。潍柴比较短,但仍存在爬坡过程。其他三菱的合资厂等也会弥补。如果到国内总共只有一两千台,大部分仍然需要国内的缺口弥补,只是在认证期过后,由于海外订单没有进入国内市场。另一种情况是将交货期延后,进口产能相对会多一些。

Q:进口产能安排?

A:从资源角度来看,他已经安排好并且全部分配完毕。如果MTU再给新下订单,交货期就在26年。如果三菱再给新下订单,交货期就在27年,前面的订单已经全部锁掉。

Q:海外数据中心爆发需求,是否有产能短缺涨价的先例?

A:因为海外价格高,大部分产能转移国外。国内建厂本来满足是国内厂,转移到国外去了以后他把产能都转移过去了,价格也卖得好。

Q:海外23-24年涨价幅度?

A:两年加起来可能有十几个点。

Q:海内外机组价差?

A:如果价差在10%以上,300万一台就需要差30万元左右人民币。

Q:科泰目前每年产能大概是多少台?所有发动机加在一起?

A:去年500-600台,今年是产能提升50%,大概在900台左右。

Q:增量发动机采购在哪里?

据我了解MTU和三菱基本本上都已经下单锁定,康明斯等也会定一些。现在上柴有1800千瓦和两兆瓦的发动机,预产会扩大整体品牌范围。如果每家都多10几台,就会有100-200台多的资源。

Q:现在市场上两兆瓦的散单价格?

A:民用280万

Q:机组中发动机成本占比?

A:70%

Q:MTU25年上调完价格后有扩产规划。所以今年是25年是要调到1200~1300的规划嘛?

在网站上可以看到24年MTU和玉柴的合资厂有扩产计划。不精确,但是总供给超过1000台。MTU原本一年的发动机产量就是几十万台的体量级,现在仅是电站部分,发电一年也有几万台的产能。因此并线生产可能带来更大的提升,至少是1000以上。并线生产再提升按照1200或者1300也有可能实现,并的好处是能共用功能。

Q:从数量上来,我们预期泰豪、苏美达、科泰,MTU和合资厂在内,与去年相比增量部分部分增量部分有好几百台,怎么分配?

A:相对科泰更多,因为合资工厂关系紧密。苏美达主推康明斯,紧密度没那高。泰豪更杂。科泰相对集中,忠诚度更高,优先产能考虑科泰。

Q:在数量上的弹性非常大,尤其在工业生产之后,生产效率提升,交付能力节奏也可以加快,并且价格锁定在全年2%。从数量上看,如果效率能提升,例如尽早交付,再加上供需结构紧缺,那么价格弹性也能显现。今年MTU的量增长可能略超预期。第二个方面,25年1月份第一批招标已经涨幅10-15%,在格局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二季度、三季度价格可能涨幅也会增加,这相当于量和价都有超预期或弹性凸显嘛?这是否会促使大家二三季度整体招标节奏加快或者锁量?锁量的积极性是否会提升?

A:是的,主要考虑ai应用情况等爆发式情况。资源供应商是有意愿锁定资源给自己人用,互联网流行 马太效应 ,大家都有钱,不会为了钱失去产业优势。

Q:玉柴和潍柴验证通过时间?

A:玉柴是刚刚做完32个小时连续待载试验,暂时没什么问题,客户能接受性能。后面有商务谈判。潍柴不清楚。

Q:存在后续的时间嘛?

A:过完年就能定下来。

Q:康明斯扩展瓶颈,比如零部件?


A:零部件缺,因为大的发动机的零部件不是都是自己做的。

例如核心增压器、电控系统和燃油系统的曲轴等最终供应商可能都是同一家,因此到后面例如卡特康明斯或者 MTU ,曲轴可能由同一家上游供应商供应,产能限制了各家的增长。 例如每家都要增长 10% 的产能,曲轴生产商只能供应增加 10% ,每家可能只能增加 3% ,不能增加 10% 这受制于上游厂家的供应链关系,因为大型发动机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非常少,所以没有几家能做到这一点。




加入组织,获取每日100+最新机构调研




纪要研究中心,奉行价值投机策略,每天更新80+最新企业纪要和行业报告,共同挖掘具有100%增长潜力的标的,


1、锂电,光伏,风电、半导体,医美 ,医药 ,大消费等行业公司最新纪要,


2、微信会员群 是基本面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是缩小你与机构信息差的根据地


如果你也是一个基本面爱好者,那么请加入我们, 每天更新100+最新企业纪要和行业报告,挖掘具有100%增长潜力的标的, 实现超额回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