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一号唠嗑员(ID:laokeyuan01)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1992 年,在一场奥运健儿的欢迎晚会上,郑智化以一首《水手》红遍大江南北。在那个人们获取信息还是电视的年代,郑智化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夜成名。
人们发现,这个拄着拐杖,身体残疾的歌者竟能唱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歌。
他的精神彻底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励志标杆,励志形象深入人心。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首《水手》依然传唱在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口中,经久不衰。
从 1999 年,退出歌坛以来,20 年的时光,「水手」依旧在远航。
生来彷徨
郑智化这个名字来的也很特殊。
是一个僧人赐的名。
因为在他出生前,排在他上面的哥哥不幸夭折。
后来,母亲怀郑智化的时候,家中来了一位化缘僧人。
如果是男孩,就给这个排行老幺的孩子赐个佛家法号“智化”为名。
以此来压制他天生的叛逆之气。
一个永远发光的名字,冥冥之中也昭示着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又气度不凡。
自此开启了一段与医生、药物、孤独持续抗斗的不幸童年。当时因为医治延误,导致骨骼变形,双脚完全不能行走。
从 2 岁起,他就因为自己完全使不上劲儿,只能常年爬行自处。自己爬在床上写字、画画,各种心酸苦楚只能自我领会。看着同龄孩子可以肆意奔跑玩耍,小智化只能爬在窗边静静望着。走路,成了他儿时唯一的梦想。
带着一颗渴望行走的心,小智化就这么孤独的爬了 5 年。
这是一次腿部矫形手术,术后,他本就残缺的腿,又多了 16 处刀疤。
日久练习后,他的腿开始能够慢慢站立,只是还不能正常行走。
天生叛逆
在《歌声传奇》中郑智化说:「小时候最拿手的三件事就是追女孩、做生意和打架。」
上学时,有霸凌同学欺负他,一开始无法反抗,只能忍受。
后来,为了尊严,开始和别人打架。
讨厌上课,厌倦制服,经常以练习特长的借口不去上课。
再后来竟开始追起了女孩,做起了小买卖。
在学校里倒卖东西,赚点零花钱。
除了赛跑以外,所有的比赛我通通参加,然后借口要练习,就不去上课,从美术、书法、到演讲、劳作,而且一定要拿第一名,因为这样老师才会让你继续参加,我的小学 6 年,就是这样通过的。
那时候,成绩虽然不错,但在父母眼里,就是不务正业。
从小就自尊心极强的郑智化,非要证明给他们看。
他就开始做起了玩具生意,还真就赚得了第一桶金。
而且,才华横溢的他,当时身边有很多女孩爱慕他。
他的初恋女友,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特立独行的他,摒弃了优异的成绩,报考台北工专,读了土木工程。也就在这时,17 岁的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恋人——阿媛姑娘。
郑智化从小就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而且绘画天赋极高。能写会画的他,作品总被刊登在校内外刊物上,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当时女孩的爷爷看见郑智化的字,都惊叹一个残疾小伙儿,居然能写出这么出彩的字。
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女孩还是被他的才华给深深吸引了。这段时光,郑智化一生难忘,甚至有了非她不娶的念头。
奈何因家境悬殊,身体又不健全。
女孩的家人坚决反对。
冰冷的现实,一下击垮了少年的真情。
甚至几度想不开,要为她轻生。
因为情窦初开,纯洁无瑕的爱,最教人刻骨铭心。
浑浑噩噩、无比绝望中,他为她写下了 11 首诗作为遗书。这首诗后来被他谱曲作歌,就是那首经典的《别哭,我最爱的人》。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
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
是否记得我骄傲的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
听这首歌,就能体会出当时的他有多么绝望和伤心。
也成了他一生中最不敢触碰的一首歌,按他的话说,杀伤力比较大。
多年后,就连听到别人唱起这首歌,都会泪流满面。
自此以后,两人分道扬镳,再也没有见过面。
最终,他从失败的感情中走了出来。
「要把自己解决掉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事情,如果去死就是认输。」
与其浑浑噩噩的死,不如好好活出一番天地。
毕业后,他一心只想出人头地,不再受人冷眼,让人瞧看不起。开始是进入一家工程公司当结构运算员,想着能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
时间久了,他觉得这样不行,自己根本看不到未来,也找不到人生乐趣。
不安现状的他,厌倦很快来临。
「我常常一个人面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脑袋空空洞洞无法思考。我越来越不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了。」
8 个月后,他辞职了。
那时候就有人说他,太过心高气傲,不自量力。
一个跛了脚的残疾人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应该懂得珍惜,学会知足。
郑智化从小就是在冷言冷语中长大,早已习惯的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他很清楚自己在干嘛,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与其顺应世俗,不如拼出自由。
被眷顾的天才歌者辞职后,他也迷茫过。
后来,他被广告影片深深吸引,一心想入广告这行。
他开始疯狂投递简历来找寻这份工作。
最终,凭着一腔热情与冲劲儿,郑智化一头栽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广告行业。
这是一个完全充满挑战和变化的行业,这令郑智化异常兴奋。
那时候,他非常努力,每一天都觉得尤为新鲜。
疯狂恶补专业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最拼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或许是才华加持,天赋指引,亦或是天道酬勤。
这条充满未知的路终于看到了出口。
有一天下班回家,郑智化无意间听到几个孩子在嘴里一直嘟囔着一句话:「波爸波妈波哥波姐波尔茶。」
他欣喜不已,因为这正是自己给波尔茶做的广告语。
这一刻,他相信一切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
后来他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回忆起那个画面时说:
「我从事的其实一种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广告」。
经过多年的耕耘,他在台湾广告界渐渐小有名气,还一度被称为「广告鬼才」。
直到他又创作出一首广告歌,他的人生再度发生了转折。
1987 年,凭借一次吃饭时的灵感乍现,他为开心洗发精创作的广告曲《给开心女孩》,被女歌手娃娃演唱,出乎意料的大火。
郑智化也一下子声名鹊起,成功为自己开启了一扇歌手之窗。
这位残疾青年也立刻引起了点将唱片公司的注意,被老板桂鸣玉看中。
希望为他录专辑,当歌星。
他的歌手之路,就此打开。
然而试了几次音之后,他便深深爱上了音符环绕身旁的感觉。
同上次他转身从工程公司辞职一样,再次被身边的人冷言相轻。
「你要能当歌星,唱片公司肯定倒闭。」
一个广告行业的同事还不屑一顾的与他打赌:「十年以后,你不能靠唱歌养活自己。」
以郑智化的性格,当然是不能服输的。
当时,就与这位同事签订了一份 10 年之约。
因为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他选择彻底燃烧。
毅然决然的投向陌生的歌手事业。
1988 年,27 岁的郑智化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老幺的故事》。
这首歌讲述了一个上一代人固守家乡,年轻一代选择逃离的故事。
仅仅两句歌词,就将都市与家乡的矛盾剖析的发人深省。
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
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
出于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了写出这首歌,他在矿区住了一个月,和矿工同吃同住。
才最终创作出这首极具人文情怀的歌。
作为歌手身份的他在台湾一炮而红,正式出道。
之后他陆续推出《单身逃亡》、《堕落天使》两张专辑。
这两张专辑将他音乐上的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将内心的那种绝望挣扎、洞悉世俗的人文精神,表现到了顶峰。
尤其是 1990 年的第三张专辑《堕落天使》,在街头偶遇一个女孩、捕捉一个人间分镜的郑智化,悲悯直刺人心。
甚至一度被称为「歌坛鲁迅」。
之后,他开始乘胜追击,以每年至少一张专辑的速度创作,成绩斐然。
其中《年轻时代》更是现实主义的升华之作,从旁观者的视角探讨着年轻人的自我矛盾。
天真烂漫的热血与装腔作势的悲哀。
而真正让他大火,开辟他在歌坛新巅峰的歌曲,当属《私房歌》里的《水手》。
这首躺在浴缸里写出的歌,飞出天外,响彻大地。
1992 年,央视举办一场圣火晚会,为庆祝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辉煌成绩。
播出时,一个拄着双拐、消瘦残疾的年轻人唱着这样一首极具励志的歌。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那种掏心掏肺地唱给别人听,「不要怕别怕痛,大海风浪中灯塔永远在」的这种感觉。
感染了无数人,直击人心。
从开场的鸦雀无声到掌声经久不息。
原来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收看的节目,到了晚上累计上亿人次观看。
第二天,大街小巷的收音机、音响、商场、超市、电台、都在放《水手》。
一夜之间,郑智化火遍整个神州大地。
这一年,他 31 岁,正值年轻时代。
1993 年,在央视 35 周年台庆,在一个大火的小品《追星族》里。
连蔡明都对着饰演爸爸的郭达大声唱出那句:
同年,他在车里写出的那首《星星点灯》又瞬间安抚了无数迷茫的小镇青年,猛敲人心。之后创作出《落泪的戏子》、《面子问题》、《游戏人间》、《最后的夜都市》等众多具有思想性、批判性的人文歌曲,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就像一个乐评人说的那样:「郑智化的歌鼓舞了我的青春,又撕扯着我的中年。」
当人们都在仰慕这个「歌坛斗士」,望其再创辉煌时,他迅速从高峰退下,消失不见。
1999 年,在完成了第十二张专辑《最后的夜都市》后的一年,郑智化与小七岁设计师张钰雅结婚,随即宣布退出歌坛。
那年他 38 岁。
2000 年后,我们就很少再能看到郑智化的身影。
2005 年,郑智化签约内地唱片公司,复出过一次。
但发现早已时过境迁,属于自己的巅峰早已淹没在时代的巨浪中。
2009 年,他在北京举办告别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唱到《水手》时,他说:「这首歌我很不想唱,但是我不唱的话,我就不是郑智化。」
现场氛围异常火爆,甚至结束时,大家都依依不舍。
他又返场在再唱了两首歌,才离开舞台。
当时很多人都跟着边唱边哭,怀念起那个曾经在满天星光下做梦的少年。
更懂得了「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成年悲欢。
对于退出歌坛,众说风云。
有人说那个赌局的十年之约已满,也早已厌倦了歌坛生活。
退出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从 2001 年开始,郑智化就已经萌生厌恶写歌的情绪。
「每次写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新歌,实在是很无聊。自己都觉得,干嘛,又是另外一首歌而已。」
对于一个自由不羁了半辈子的先锋歌者来说,这样只会消殆了听众,委屈了自己。
此后的路,他也一直践行着《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每一回都是重新来过的一回,他做的时候决不想从前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