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点
大楼里发生火灾的时候应该向上还是向下跑?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可行吗?
文|涓总
经授权转载自:
有槽
(ID:Dr-Venting)
杭州保姆纵火,导致母子四人丧生的新闻传出几天了,我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惋惜和震惊中,相信你们的情绪也和和类似。
火灾往往是人祸,而在人为的灾难和疏忽中逃脱,需要的是准确的逃生知识、不断磨练的逃生技巧,以及由此而来的镇定与自信。
本文综合了台湾高雄市消防局消防员蔡宗翰和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长陈崇岳的公开演讲与科普文章,他们所谈到的火灾逃生知识完全突破了你我的认知,对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安危至关重要。
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
简而言之:
湿毛巾挡不住浓烟中的毒气,反而会让你在取毛巾、润湿毛巾、拧毛巾的过程中损失宝贵的逃生时间、甚至要从原本安全的地方移动到并不安全的位置,有可能因此陷入困境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的观念从二十世纪初从美国开始流传,那是因为美国当时房子以木制结构居多,燃烧的发烟量较现代建筑物少,不易产生浓烟,所以在当时教导社会大众逃生时用湿毛巾,避免吸入烟灰,引起咳嗽不舒服,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但时代不同了,现代建筑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后,在起火处的烟、热不容易散去,所以起火处会以极快的速度蓄积浓烟、剧毒、高热。
案例显示,绝大部分的火场罹难者不是被活活烧死,而是被浓烟呛昏后而死亡,说浓烟是火场头号杀手一点也不为过。这次杭州大火中遇难的母亲和三个孩子也是如此,均是窒息而死。
但是实验证明,湿毛巾只能挡住浓烟中的固体(碳粒子)和液体(炭渣或焦油)。仅此而已。
致命的有毒气体,湿毛巾是挡不住的,而令呼吸道灼伤的热气,同样没法靠湿毛巾来遮挡
。
那应该怎么处理呢?先记下这个口诀:
小火快逃,浓烟关门
。
小火,指的是火灾初起时,你会发现火场中产生的是白烟,主要成分是水蒸气,这种烟对于人体危害不大,这种时候需要立即逃生、离开现场,而不是浪费时间找湿毛巾,以至于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可能因此受困火场。
可是如果运气不好,发现着火时周围已经是深色或黑色的烟雾,那就是浓烟了,此时应该找相对安全的地方关门避难,千万不要想靠湿毛巾或其他东西,从相对安全的地方,移动到更致命的炙热剧毒的浓烟中。关门这个动作可以帮你争取时间,等待消防队救援。
结论
湿毛巾挡不住毒气,反而会耽误时间。
火场冒白烟,火势不大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逃离现场。
火场冒浓烟,尽快关紧门、在缝隙处塞入湿毛巾争取时间。
要躲到浴室里?
杭州大火事件后,也有网友结合被害者一家的户型图,惋惜道一家人应该躲进浴室,这样或许有一线希望。
火灾时躲进浴室,多半是基于以下几个认知:
错误认知一:认为浴室有充足水源,可以用来灭火、冲湿身体、用湿毛巾堵门缝。
错误认知二:听说浴室地板排水孔里面有残存空气,鼻子可贴近吸取新鲜空气。
错误认知三:浴室内是不燃的磁砖材质,应该比较安全吧?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第一,浴室中的水无法保住你的性命!
浴室里面有充足的水源,但面对火场等级的浓烟高热是没有效果的,至于全身淋湿只有心理安慰作用,增加安全感,却无实质效果。
第二,排水孔并没有新鲜空气
。
近15年来,为了平常不让水管内的臭味漂入浴室内,排水孔都装有「存水弯」(类似洗手台下的S形水管),利用弯曲造型将积水留在管内,发挥隔气作用,避免大楼用户厕所臭味四处散发。所以排水孔是不会有新鲜的空气的!
第三,浴室的门、天花板大多是塑胶制的,内部就算是不燃磁砖材质,意义也不大。
厕所和浴室多半是塑胶门,塑胶门不耐高温,只要浓烟的温度(大约200度~400度)就可以将门融化,因此躲在浴室厕所里面无法有效的将浓烟抵挡在外,最后会因为遭到浓烟侵袭而窒息身亡。另外,
浴室天花板大多是塑胶材质也是易燃品,由上而下的火舌与滴下来融热的塑胶非常危险!
如果浴室的门抵挡不了浓烟的侵袭,墙壁的材质是不是不燃材料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最后,浴室空间通常很小,加上多是密闭空间,很多塔楼没有明厨明卫,浴室甚至没有窗户,或只留一小扇气窗,躲在浴室很难对外呼救,救援人员也不易发现。
不过,如果浴室并非木质隔间,也不是塑胶门(至少应该是木门),浴室里还有能打开的窗户,那么,在无法逃生退而避难的情形下,这样条件的浴室是一个好的相对安全区,可以紧闭浴室门,用湿毛巾塞住缝隙,透过窗户逃生,或者倚在窗边呼吸新鲜空气等待救援。
结论
躲浴室通常不仅逃不了生,还异常危险。
如果浴室门为阻燃材质,同时有窗户,可以考虑通过浴室窗户逃生或者求救。
不能往下跑的时候,要往上跑?
还有一种常见的误区是:在高层建筑里,万一往下的楼梯间(逃生路径)充满浓烟高热,无法往下逃生了,应该奋力往上跑,尽量跑到阳台或天台等处等待救援。
大错特错。
如果往下跑会遇到浓烟,代表整个逃生梯间都已经被烟入侵了,而烟每秒可以上升3~5米,代表1秒至少上升1层楼的高度。应该没有人能够跑的比烟快,所以往上跑一样也会被浓烟追到!
很多罹难者就是死于往上跑的楼梯间
。
所以遇到火灾如果你没办法向下逃,就一定也没办法向上!
普遍疑问一:火灾如果发生在楼下呢?
朋友A提问:火灾如果发生在楼上,要我往下逃当然没问题啊!但是,如果火灾是发生在楼下,我往下不是更接近火场吗?是不是应该往上逃,这样才会离火点越来越远,才比较安全吧?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耶……,但是,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1、当你知道发生火灾了,你怎么立即知道火灾是发生在楼下?
2、假设有广播或其他讯息通知火灾在你的楼下,就一定表示逃生通道已经被浓烟高热沦陷了吗?
所以,
重点不是火灾在你的楼下或是楼上,重点是逃生通道是否安全畅通!
普遍疑问二:我家住顶楼,能往上到阳台吗?
朋友B提问:如果家住顶楼(水泥建筑),出房间门左转,往上跑一层楼就能到顶楼,为何不能跑到顶楼?过去不是很多人也是跑到顶楼获救吗?
当发生火灾时,你能够往上跑,代表整个逃生梯间都还是安全的,没有浓烟高温,而且越顶层烟会越浓、温度也越高,所以能往上跑时,一定也能往下跑。
此外,就算跑到空旷的顶楼阳台上,只要火灾持续燃烧的时间够久,顶楼阳台最后还是会变成危险的地方!
所以,
纵使你住顶楼离阳台很近,当逃生通道安全畅通时,还是建议您往下逃生
。
结论
当逃生通道安全畅通,应该向下逃生。
而当逃生通道充满浓烟高热时,绝不要(往下或往上均同)穿越浓烟逃生,要关门求生。
但如果你在地下室或者地下车库,就往上跑吧(跑往一楼)!
所以,逃的时候怎么逃?
在火场浓烟中逃生,为争取最短逃生时间,必须快跑往出口冲去,还是要……?
其实,在火场浓烟中的逃生,因为满布的浓烟与高温,最佳的作法就是采取低姿逃生。下图是台湾某小学演习,小朋友们的姿势很正确。
虽然我们用到的机会不多,因为在浓烟中逃生才需要采此姿势逃生,但也正因为这是不需要准备任何器具而且人人都可以做的动作,平时不妨练习看看:
第一,将姿势放低
,有如时下流行的冏 rz 火星文,也有人写作 orz,看起来像不像是一个人,头低到地面上,手臂小腿贴地,臀部在上的图案。没错,遇到浓烟时,要穿过烟层逃生,就是得做这个动作。
第二,头越靠近地面越好
,在模拟火场里,接近地面30公分处,还会有残存空气,然而依实际经验,你将会发现,头部越接近地面,甚至是将鼻子碰地,你能呼吸的空气将越新鲜,且温度越舒适。
第三,运用你的左手或右手,找出墙壁,一手扶着墙壁,沿着墙壁爬行
,另一只手呢?相信在此,大家一定都想到了,赶紧拿湿毛巾掩住口鼻是吧!果然大家还是遭受网络教育的毒害太深,
这时另一只手应该在地上辅助爬行才对
,当你真的低姿逃生时,在一手扶墙壁爬行的同时,另一只手如果使用湿毛巾掩口鼻,这将使逃生动作变得非常艰难,而且速度缓慢、不便,因为火场的逃生时间又有限,这将阻碍您逃生。因此,当你采取正确低姿爬行时,切记,另一只手别忙了,赶紧放在地上帮助爬行吧!
或许你会质疑,为什么一只手要扶墙壁呢?我们可以来试试看,在您最熟悉的家中,任何一个地点,把眼睛闭起来,依照上述低姿,爬行找到你家大门。怎么样,是不是难度很高?
但是如果伸出一只手试着找到墙壁,沿着墙壁爬行,一定能找到大门,因为门与墙壁是连接在一起的,这也是沿墙壁爬行的用意。在满布浓烟看不见去路时,找到墙壁,沿着走,就能帮你找到出口。
另外,也许你也会疑惑,家中摆放家具,怎么沿墙壁啊?这时,你需要的就是平时的练习,也就是说,
平时就应该制作家庭逃生计划图,带着家人试爬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问题,进而解惑,找出最安全最适合全家的逃生路径。
火灾不会事先彩排,也没有第二次练习的机会,因此,平时就做好准备,不怕灾时不及应变。
若你在逃生时必须使用楼梯,而且恰巧楼梯间也有浓烟时,所要采取的下楼方式,千万要切记按照上图这种「倒着走」,而且利用头上脚下爬行的方式。利用头正面向下的机会,呼吸在楼梯踏板与立板间的仅存空气,帮助你顺利逃生。
躲的时候怎么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