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专注互联网产品、用研、交互、设计、运营领域精选内容。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每早八点,我们等你。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海外核心用户要如何招募与引入?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09 08:04

正文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穆彦岚。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公众号:穆头头头


欢迎投稿到早读课,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天想从一个海外用户运营的角度来讲讲核心用户这件事,除了对语言的要求外(刚开始我就因为很多技术性的名词,各个国家神一般的英文口音听不懂而各种尴尬),整个流程和系统搭建还是从国内运营常见的角度出发探索。

从结果/目的出发去衡量你平时的过程性内容很重要。一两百数目的核心粉丝和以万为级别的粉丝运营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能从开始有意识的,根据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用户培养的速度去探索不同的方式是很有意思的。

这里想先总结一两百基数的核心粉丝运营。(也是我目前做的比较多的一块)


1 从结果出发


这里有两个方面

1. 个人目标

2. 团队目标

 

个人目标:自然是指你对这个职位的考虑,现在的工作对你以后职业生涯的帮助。有两方面非常重要:

A. 产品:作为和用户,尤其是KOL类的核心用户接触最多的人,能快速增加你对此类产品/行业/用户需求的了解;

B. 人脉:运营核心用户,会让你积累大量的KOL资源,对于UGC类型的产品,掌握这样的资源无疑非常重要,关键就是真正有哪些用户是你能联系把控的,这样你以后去同类型的公司都是很有帮助的。

 

团队目标:则是结合产品特性,弄清核心组织成立的作用,不同阶段具体需求各有不同:

A. 冷启动:产品还未推出时,根据产品初期规划及样品(设计交互图等),让用户使用及时获得对产品的感知确定方向;

B. 成熟:通过不断迭代解决产品中出现的问题,获取用户的最新诉求。

我刚开始做时,是完全到一个新的行业并从头开始做运营,一点概念都没有,对自家的产品不熟悉,对运营要做什么怎么发展也不清楚。只好去竞品论坛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再搜索一些运营相关的案例和公众号,问身边做运营的朋友。才对运营的分类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有时我们自身产品或竞品的体量都很大,业务结构复杂,一开始很难看出门道,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有个概念,再通过平时的工作慢慢熟悉,对比了解自己的产品和能力处于哪个阶段。


2 目标用户定位


你找到的用户质量直接关联到后续的产品反馈质量以及社区/社群氛围。和组建新团队招聘员工一样,个人认为其重要性占到整个用户运营工作的50%。 人不对再多的运营手段产生的效果都有限

首先要对你的目标用户进行定义,明确自己的产品属性,app还是rom,游戏还是应用,游戏是什么类型,应用是什么类型都要清楚。拿手机行业作比:

A. 硬件/软件

B. 整体rom/单个app模块

C. 系统底层/表层UI/ 翻译


搞清目标用户活跃的平台:

A. 论坛(公司自建论坛,粉丝自建论坛,产品行业相关论坛)产品代理商(硬件)推荐

B. 竞品/本产品下的各社交渠道(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YouTube),FB小组,YB的blogger等;

C. 涉及到实体产品销售的可让销售团队推荐;

D. 用户互相推荐

明确自家的产品属性太重要,我曾经找过一些只知道翻译甚至是执着于标点大小写问题,只看重产品性价比和只想测试游戏的用户,当时对产品的核心诉求没有吃透,这些都是看上去和系统有些许关系,最后深入到内容反馈和贡献阶段时就发现他们很难给到非常核心的建议,反倒容易把这个群组的内容带跑偏也会导致我们浪费时间到一些优先级并不是那么高的问题上。所以在开始做之前也可以多和产品经理,测试人员还有boss聊聊最近产品的主要诉求,常见的测试项,尤其对于海外来说当地环境下的测试重点。

另外,在找核心用户时,有个技巧非常重要:顺藤摸瓜。因为在刚开始接触时很难找到非常极客或有影响力的用户,一定要多让用户推荐其他用户或聚居地,活跃地,小组等,因为用户才是真正沉浸在相关圈子里的,即便他们自己不是很极客,但他们肯定知道谁更极客。我们可以列出不同的渠道给用户,让用户推荐每个渠道中最火最热的相关话题或发起者。

Youtube关键字搜索

 


Facebook小组搜索

3 目标用户招募


私下招募:

 

适用情况:此种方式适用于小规模的用户沟通,可以在产品启动初期或者冷启动时期进行,此时产品还未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的marketing运作,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错和反馈收集,获知用户的产品初体验


人数: 人数可维持到10-20名


方式: 可以在以上提到的各渠道中,找到活跃度较高,并于产品有一定匹配度的用户,进行私信/留言等形式与之沟通

注意:组织好语言(简单公司介绍,用户能得到什么,需要用户做什么)(需要有统一格式写清楚所有相关的问题)

公开招募:


适用于产品雏形已形成,需要用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对产品提出使用反馈,改善用户体验,不断打磨产品


人数:50-150人;>150人,后续需进行用户分层建设


公开招募时需准备以下内容:

A. 招募主内容(内容介绍,权利义务,报名方式,招募截止时间,筛选方式,通知方式,管理工具)

B. 招募时各媒体资料准备(各尺寸配图, 群体名称或logo)

C. 用户筛选标准(问卷形式/用户需回答的问题,问题尽量不要带有引导性)推荐工具:google word to form


MIUI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自己在论坛开发一个申请页面,或直接在论坛招募贴直接回复相关信息,见下图:


申请页面入口

下图是我们第一次招募和第二次招募时使用的两版问卷,版本2就是用的google word to form工具,可以看出来,版本2的问卷相对来说门槛更低,但也更能考察出用户对产品的了解。

问卷版本1



问卷版本2

招募主内容:其实不管是招募帖子,还是官方平时在论坛的发帖,都要尽量保持公平公正,帖子一经发出就不要再对内容进行任何二次修改。尤其是涉及到福利奖品的问题。曾有用户对我说,对我们官方的帖子及日常群内的沟通截图了四百多张,想想如果不是自己还算谨言慎行,那后果就很难看了。

小细节:关于招募截止时间,因为我们当时论坛反馈较好,招募一发出就收到了很多申请,我在帖子的截止时间前就找到了需要人选并对外公布了名单,此举导致大量用户投诉,因为我们没有遵守自己定的规则和时间导致很多晚看到的用户或者在deadline前提交的用户失去机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反复审阅自己制定的东西。

 

PS:

1. 福利: 所有给用户的福利都需要考虑到细节,尤其是涉及到实物奖励(开始时间,尺寸,版本,颜色,到货时间/发货时间,内部福利申请流程等),最开始最好实行精神奖励,降低用户预期,后期根据贡献度慢慢增加福利(尤其是刚进公司不清楚公司物料申请流程时)


2. 义务:必须设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量化的目标,并能进行考核(因为会根据粉丝特征和质量不断优化标准,所以一开始不需要定的太复杂)


3. 数量:个人认为初期可以以30-50人为集中运营的第一阶段,这个时候可以普遍了解用户的特征及忠诚度,挑选2-3个leader后再扩充队伍

关于福利:请考虑所有你能考虑到的细节,我就曾因为答应给粉丝的福利,因为刚入职内部流程没跑通,没有在约定时间给粉丝,导致有非常核心的粉丝写长信指责并转黑,爱之深责之切,粉转黑的杀伤力也最强,因为他知道很多你们内部的流程和问题。对于粉丝来讲,在初期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是需要非常小心翼翼的,一定要说到做到,遵守自己的承诺。所以在了解清楚公司物料申请流程时,一开始可以倾向于精神奖励,既能降低用户预期又能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

4 目标用户引入


选好所有的成员后要开始引入准备

 

载体:常见方式有Whatsapp,google+,telegram。 各有利弊,需考虑用户覆盖率,可传输的文件类型及大小(图片,视频,文件),群主机制(群主的绝对权力),群内成员等级(如果有类似QQ的功能就很好),群内公告等功能


用户通知:如何通知用户入群,最好在开始招募用户时就收集相应信息(如whatsapp电话,google+账号),以邮件方式通知被筛选人群,并附上完整的入群指引(刷机教程; 测试基本方法;问题提交规范及教程;问题处理流程;考核机制;需反馈的问题及建议模板)


群内介绍及指引:最理想的状态是把需要用户了解的东西整理成2-3个指引文档,没有指引用户会有很多疑问,一个人回复不过来;太多则用户不会真正耐心的一个个查看。如果太多,则需要在用户入群之后挑出重点再次强调一遍(需要他做什么怎么做及考核机制)


活跃度:既然是核心粉丝的集中运营,在最开始刚入群的时间一定要多在群里出现,和大家混熟,建立用户对你的信任感。

 

其实前面讲的好几个例子,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户运营作为一个小群体的规则制定者及执行人,一定要有意识的维护自己制定的规则,给用户建立公平的环境,遵守承诺。 可以不断修订规则但不要打破它,这才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我是做海外市场的,对于操作方法论的内容大致和国内市场区别不大,但用户特征,目的及忠诚度和国内市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后会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挑出一些感触比较深的进行思考总结。

 


版权声明:早读课文章均来自作者投稿或者授权文章,部分文章为转载均尽量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添加momo微信:qqj5211314,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