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经
新主流财经门户凤凰财经官方微信:众多精品栏目总有一款你喜欢:涨停板复盘,追涨股,只做强势股;财知道,不同视角读懂新闻背后;小报告,以小见大读懂大时代;连环话,一张图让你看懂热门财经事件。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12月法庭见!两大科技巨头隔空喊话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50.4亿!王健林,突发! ·  4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感谢大家的强烈支持和热情反馈。由于报名人数很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经

十年股市征战:股民在追熊市,证监会在追妖精!

凤凰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8 15:08

正文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

 

2017年初始,监管层给中国股市扔下一颗深水炸弹。

 

先是保监会杀一儆百,先后处罚了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把宝能系的姚振华赶出保险业10年。接着证监会发大招,开出34.7亿天价罚单,一次罚这么多个亿真是大手笔,并痛批举牌者是“妖精、强盗、野蛮人”,绝不轻饶。

 

如此严厉的监管,A股上非常罕见。最终直指一个问题,资本市场不是某些土豪们牟利的工具,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强大力量。

 

两会之际,回首中国股市10年蜕变之路:牛市熊市交替前行,救市成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引发多少幕后黑手竞折腰,而A股也开始了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沪港深一线牵。

 

两次股灾,A股多少市值灰飞烟灭?

 

2007年股市大涨,当时散户都疯了似的,都把血汗钱往股市里送,唯恐赶不上股市暴富的末班车。这就好比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别人抚养,你可真放心。结果2008年的A股暴跌让无数股民从云端跌到谷底,全年最大跌幅达到了70%,也创了全球股市跌幅之最。

 

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熊市低谷,A股经历了牛市狂欢盛宴后,从2007年10月史上最高的6124点,疯狂跌到2008年11月的1664点,沪指暴跌了63%。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都被套牢在股市里面了,惨状比灾难现场还可怕。为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A股跌得这么惨?

 

物极必反,股市泡沫膨胀,股市赚钱效应尽失,又遇货币政策收紧,再加上雪灾、洪水、通胀等多重因素打击,股市一落千丈,散户基民纷纷撤资逃跑,恐慌情绪蔓延。然而,有分析称2008年股灾的幕后真凶是它“大小非”减持,它竟然吓得股指一口气跌了65%,成为牛市终结的主因。

 

在如此强大的杀伤力背后,“大小非”是个什么鬼?如何将股市洗劫一空。

 

通俗地解释,“非”是指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大非”即指股改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在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的非流通股;“小非”指股改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

 

举个例子,这好比你去银行存钱,银行规定小储户必须存满两年才能取出,而大储户必须存满五年才能取出。一旦到了约定的时限,大小储户争先恐后挤到银行去取款,银行不被掏空才怪。

 

由于2006年是股改高峰期,而 2008年成为了大小非解禁的一个高峰。“大小非”的恐惧入恶魔般蔓延,几乎是股市每跌一级,大小非就罪高一等。

 

如果说将2008年股灾全部怪罪给“大小非”减持,这也有失公平,毕竟在股市的巅峰盛宴里,太多的股民更多地是败给了贪婪的人性。

 

2008年,证监会用什么招数救市?

 

股灾来了,股民哭天喊地,证监会也不敢怂,迎难而上去救市,像骑着五彩云来挽救股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英雄。可是这个英雄不好当。

 

自2008年两会后,股民期待重大救市措施出台,然而证监会救市的结果却是大盘连续下跌。

 

紧急之下,证监会先后两次下调印花税。第一次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第二次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即只对卖出方征收,对买入方不再征税。这次证监会出大招了,既下调印花税税率,又减少征收对象,一边鼓励股民积极买入股票,一边想办法留住股民不要逃离股市。

 

不管是针对股市的哪一个板块,哪一个市场,印花税的调整关系着股市的一举一动:适度调整印花税会刺激股市资金流通,尤其是下调印花税,能降低交易成本,引导股民重拾信心。但这只是短期利好,就好比股市病得严重,靠扎扎针止止疼,只能管得了一时,治不了一辈子。

 

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当股民开始好了伤疤忘了疼,2014年底股市又像打了鸡血一样红火起来,股民又像抢钱一般涌入A股掘金。

 

噩梦再次上演, 2015年股灾称的上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轮非常恶劣的股灾。


实体经济困难、银行资金无处投放、资产配置荒大背景下,股民蜂拥入市,“韭菜”开始疯长。当全民陷入炒股热潮时,恰恰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2015年6月,沪指攀上5178点高峰。就在市场陷入兴奋与疯狂之时,这头“疯牛”戛然而止,市场调头向下,融资崩盘,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去杠杆、熔断集体上演。数据显示,自2015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8日,沪指从最高位5178点跌落至2927点,97%的股票下跌。沪深两市总市值从76万亿元跌至45.5万亿元,缩水超四成。这一年股民人均损失50万元,有人用60万中产被消灭来形容股灾的惨烈。


2015年股灾从酝酿、爆发,再到平稳、恢复,改革牛、杠杆、HOMS配资、割韭菜、恶意做空、大救市和野蛮人举牌这些词被载入史册。

 

2015年为何会上演史无前例的股灾?

 

股灾来临之前,中国股市泡沫急剧上升,小盘股估值严重泡沫化,代表成长股的中证500指数上升幅度最高达到119%,代表新兴成长板块的创业板指数上升幅度达到175%,平均PE升至140倍以上!然而中国股民还沉浸在股市的狂欢盛宴之中,却忘记了A股的这个估值已远超国际上大部分市场的股市泡沫,估值严重泡沫化,引发了这场股灾。

 

证监会再次出马救市!组建国家队,救股市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由证监会副主席张育军牵头带领21家券商组建的一个救市团队,包括江湖上各大威震四方的券商。从2015年7月初强势入场,再到市场稳定之后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国家队”救市还是有成果的,比如:恢复了股市流动性,让过半数上市公司复牌,安然度过了当月17日的股指交割日。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国家队救市,可能引发股市更剧烈的动荡。但从8月开始,救市国家队因涉违为被证监会审查,张育军落马。到11月“国家队”21家券商中,已有6家被调查。

 

股市如戏,有人拼尽全力,撒进真金白银维稳,有人却借着救市的名号,干着腐败的勾当。利益之间,能守得住底线的才是真英雄。

 

保监会喊话险资当接盘侠,虚拟经济举牌产业经济遭批。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2011年10月,项俊波出掌保监会,自2012年启动新一轮保险业市场化改革。项掌门还在多个场合高举大旗:险资要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深谙其中三昧的各路资本应声而动,恒大系、安邦系、宝能系纷纷筹集重金,火速杀入。这次监管的松口,原本在保险业默默无闻的姚老板、许老板借此拉起大旗,从地产豪杰变身保险新贵。

 

2015年股灾,A股市场哀鸿遍野,险资成了救市接盘侠,举牌也没有引发大规模质疑。谁让姚老板惹上了万科的大BOSS王石,掀起了一场股权世纪大战,最后把监管层都带到沟里了,纷纷直指险资违规举牌,损害了实体经济的筋骨,险资成了人人喊打的股市妖精。

 

富贵险中求,姚老板们的腰包迅速膨胀,但是掀起的风浪太大,引发了监管层的注意。

 

一贯低调沉稳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批举牌者是“土豪、妖精、害人精、强盗、野蛮人”。保监会开始痛下狠手,撂下狠话“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更不容许保险被金融大鳄所借道和藏身。”至此,保险新贵们经脉俱断,武功尽废。

 

连备受争议的熔断机制都用上了,能否稳住股市?

 

股市变幻莫测,暴涨暴跌都在瞬息之间,熔断机制本是为了保护股民,却反而成为股市暴跌的推手。

 

熔断机制,是指在股票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所规定的水平时,交易随之停止一段时间的机制。主要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防止非理性的大幅波动,特别是要防止市场大幅下跌甚至发生股灾,以维护股市稳定。

 

2016年初的一天,A股开盘半个小时,触动了熔断机制,累计交易时间仅15分钟就提前宣布休市。那真是神奇的一天。

 

证监会满腹委屈,熔断机制不应该被认为是股市大跌的主因,但没有起到理想的救市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反而起到了助跌的作用。

 

证监会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暂停熔断机制。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完美与不完美的一面,关键看你如何选择,只希望股市里搏傻的人不要太多。

 

弹指十年间,牛市熊市本是股市常态,有人从股灾中反思,有人从牛市中赚取第一桶金。监管层也没白交学费,那些血泪教训或许能带领A股走向开放的资本市场。

 

创业板为股市开辟了新战场,股民前赴后继,衣带渐宽终不悔。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不同于主板市场。如果说A股主板上土豪云集,大佬们都不差钱,那么创业板真是创业者的天下,主要是为解决创业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要而设立的。

既然重量级别不同,两者待遇也不一样。创业板,上市要求更宽松,最大的特点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2009年,创业板横空出世。这标志着证监会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努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只股票因质地优良,受到各路资金的疯狂追捧。但是创业板带有“创业”两字,必然有风险。为了保护股民,只有股龄3年以上才有资金进去淘金。

 

散户不会忘记,2015年股灾中创业板的泡沫被吹捧地“高大上”,结果也跌得很惨。其实创业板的风险一直都未远离,警示或不警示,一直都在那里。

 

沪港通、深港通落地,将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连接。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启动,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连接,通过“沪港通”渠道吸引资金进入,为内地企业融资提供广阔平台。这星星之火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成为助推沪指冲上3000点的导火索。

 

随后,2016年11月“深港通”开通,股市内外投资桥梁被打通。内地的股民可以投资港股,同样香港股民也可以投资深圳市场股票,这一举措使内地股民能加强港股配置。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配置部分海外资产是未来的一种选择,而港股是目前最便捷、最优质的选择。

 

当证监会推动A股走向国际市场时,中概股赴美IPO成就了一个个创富奇迹。然而奇迹易碎,有时梦碎一地。

 

什么是中概股?是指在海外注册和上市,但最大控股权或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归属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或个人公司。这些上市公司披着中国概念的外衣,以在海外上市的方式获取境外投资。然而中概股却屡遭做空,命运多灾多难。

 

2015年中概股在海外IPO造富的神话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光鲜之下,它们屡屡遭做空机构伏击,生存环境比A股更严苛。

 

2010年至2012年,因诚信问题,中概股曾遭遇大规模做空潮,超过30只中概股被做空或诉讼。比如,阿里巴巴、恒大、奇虎360、新东方、网秦、唯品会等中概股公司,都曾受到做空机构的猛烈狙击。

 

后来,有的中概股想回归了。随着中国政策环境持续吹暖风,不少远赴海外市场上市的中概股,也先后宣布私有化,试图回归至国内资本市场。它们急着回归,意欲何为呢?

 

从暴风科技的股价暴涨,到世纪游轮的价格狂飙,都显示中概股回归后,容易在中国股市掀起狂热的追捧潮。或许,打着“海归”的旗号,也会让一些中概股股票市值得到了水涨船高的待遇。但一旦遭到爆炒,也会让许多不明真相的股民在爆炒之后当接盘侠,最后在泡沫破裂之后输得一败涂地。

 

股市是企业融资的必经之路,却是千万股民的赌场,如何掌控这把双刃剑,证监会十年间做了什么,如何保护股民的利益?

 

一路艰辛一路坎坷,IPO十年磨一剑

 

IPO,是指股份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简称首次公开募股。

 

2009年,沪深两市IPO合计融资2006亿,IPO家数达到111家,融资规模居全球各大交易所之首。超募也成为当年IPO的一大特色,创业板的开市和中小板的持续扩容,使得中小盘股IPO项目不断增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IPO在中国发展迅猛,却伴随着一路坎坷。

 

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一共停发了8次IPO,并且在2013年停了整整一年,属于最长的一次。直到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推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IPO才迎来转机。到2014年,IPO暂停14个月后重启,接连发行了55家公司后,IPO再度戛然而止,随后6月再度开闸。2014年A股IPO在停摆14个月后终于开闸,百余家企业在A股市场成功实现IPO,累计募集资金超过591亿。

 

IPO让企业融到了资金,对股市和股民有何影响?

 

首先,强化了股市的融资色彩。本来上市公司融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妖精的存在扰乱了股市秩序。只要股市稍有回暖,一些融资大户又开始进行圈钱活动。面对这样一个股息率较低的市场,融资现象却频繁出现。

 

其次,扭曲了股市价值投资。IPO重启会牵涉到不少的问题,比如股票的“三高现象”、部分企业力求上市而出现造假的行为等等。假设一家企业上市前的PE值约15倍,如果未来3年这家公司净利润以30%增速增长。也就是说,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长期持有,仍可取得不错收益率。

 

然而,如果该股上市后就热炒,PE值飙升至50倍的水平,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增长预期。这时,股民买入并长期持有,亏损概率相当大。因此,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IPO重启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也会打击股民信心。

 

再次,监管不严容易助长了利益输送。如果部分企业不符合上市的条件,却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顺利IPO,最后实现圈钱目的。在IPO重启的同时,证监会也需要出招加强监管。


尽管,有人呼吁停发新股、停止扩容。证监会在2017年初还是表态,未来还将扩容。监管层认为,曾经用过减少,甚至暂停IPO的办法来力图稳定市场,但效果有限,资本市场的根本动力在于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一个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场是不长久的,要想长久,要有增量,就会增加流动性、资金供给和投资者信心。言外之意,未来会适时适度增加IPO的条件。

 

即使IPO重启了,还有很多中国企业在望眼欲穿地排队等待上市,形成了一个A股IPO“堰塞湖”,如今这湖水都要溢出来了。

 

注册制或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何为注册制?

 

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须将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地向证券会呈报并申请注册。言外之意就是,证监会只审查资质,而不对公司价值做判断。相对于核准制,门槛降低了很多,但效率更高。目前美国、日本股市实行的就是注册制。

 

在注册制之下,只要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可自行IPO,不需要证监会同意,按规定备案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解决上市公司壳资源稀缺,一些小盘绩差股被热炒,进而被争抢过来借壳上市的怪现象。注册制一出,壳资源将贬值,部分垃圾公司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任何一套改革措施,都会带来两方面效果。一方面注册制能缓解壳资源稀缺的危机,而且 A股IPO“堰塞湖”快要溢出来了,截至2016年6月,IPO受理首发企业达801家。对监管层来说,不加快发行,“堰塞湖”压力会越来越大。而注册制能缩短企业的上市时间,A股也能有望完全市场化。

 

而另一方面核准制走向注册制,证监会只管材料齐不齐,不管股票好不好,好股差股都能上市,将选择权和判断权交给市场,不会分析股民是否面临巨亏风险。短期内可能引发大量股票上市,股市大跌。

 

有分析称,证监会手握着IPO重启的大权,强推注册制也被认为是2016年年初股灾的一大触发因素。有人评论说,既然注册制推出之后,股票上市变得容易了,那么对于垃圾企业的退市也应该跟进起来,不能只进不出。据统计,A股20多年来,仅有78家公司退市。

 

比如谢百三教授曾公开反对注册制,称注册制不符合中国国情,必导致千股跌停,是“悬在1.4亿股民头上锋利无比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既然证监会下放了审核权,必然会加强监管权,加强对违规违法行为的严惩。正如监管层所说的,绝不能把股市当做圈钱的工具。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出了警告:“陌生人变成了野蛮人,野蛮人变成了强盗。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开启的牢狱大门。”他还暗示,资本市场上地鼠多黄鼠狼多,大鳄也不少,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最近,金融圈大事不断,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接史上最严罚单。

 

如果股市背后的大妖精再不收敛,下一次绝不是罚点银子、逐出保险行业那么简单。中国股市不是幕后大佬们的股市,而是亿万中国股民的股市,再横行的“妖精”江湖也有被清理门户的那一天。

 

声明: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