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IH投读会
中国顶级投资家生态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RIH投读会

世上最难的事叫坚持,这里有五个锦囊给你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10期

RIH投读会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06-05 09: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物: 谭校长&彼得明奇投研(虚竹、令狐冲、韦小宝)
时间:2018年5月16日下午
空间:彼得明奇茶室@中国广州
原始记录13000字,精编7900字
整理:韦小宝  编辑:谭校长

本期讨论涉及《原则》:生活类原则

2.5 坚定地从头到尾执行方案

2.5.a 规划做得再好,不执行也无济于事

2.5.b 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

2.5.c 建立清晰的衡量标准来确保你在严格执行方案

2.6 谨记:如果你知道了解决方案,弱点是不重要的。

2.6.a 考察你犯错误的类型,并识别你通常在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上做的不好。

2.6.b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阻碍其成功,找到你的弱点并处理它。

2.7 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与谦逊性


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谭校长 :今天是《原则》研讨的第十次,上次我们讨论了五步流程中的怎么找出问题,怎么规划方案,那么今天的重点就是关于如何执行的。

我觉得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我们往往低估了执行的重要性。 比如在投资领域,我们说多因子,搞来搞去就那么一百多个因子,其实业内大多知道。你说你要发明一个牛逼的不得了的新因子,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大家都在玩这个东西,为什么有人玩得好?有人就不行?这就是执行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就说方向很重要,你方向不能错,但是能选对方向的人还是很多。这个时候是要拼执行了。拼执行也是有方法的。我们讲方法不要讲天赋,天赋就没什么好讲的。

我觉得习惯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很多时候就是习惯问题,就我们怎么在工作中间去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说现在让大家每天坚持把自己做的工作做一个记录,哪怕是几句话,可能短的几句话或者是长的一段话,这就是一个习惯。

其实达利欧在桥水推了一系列的小工具,比如棒球卡之类,集点器之类的,就是通过一些很小的东西来撬动你的执行能力的提高。我最近正好在看一本书,叫《清单革命》,是一个著名的美国医生葛文德写的,他就说了一个很小但是极其有用的技巧,就是做清单。

比如他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儿童的手术。很多儿童会在手术之后有并发症和感染。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就是你在手术过程中某一个时点打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医生很多时候忙,就不记得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建立一个清单,如果是儿童手术,有一项就是必须提醒他,要在什么时候打抗生素,只要做到这一点,儿童的术后死亡率就大幅下降。有时候是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却能带来极大的改观。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滚雪球一样,你把优秀的习惯坚持下来,给你长期带来巨大的长期的复利,就像投资中的复利一样。但是难就难在坚持。所以一个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开头你要坚持下来,可能你坚持了一年之后,你慢慢就形成了习惯。

原来有一种说法是21天养成一个习惯,但是我觉得那个其实有点扯,21天根本养不成一个习惯,太短的时间了。在一个团队中的好处,可以相互的提醒和督促,这个会有助于你去养成好的东西。

坚持很难,很难

谭校长: 我们看下一条: 建立清晰的衡量标准,来确保你的严格执行方案。理想的做法是让其他人客观评估并报告你的进度。 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总是很难客观地评估自己,很难。比如领导给你一个任务,你本来说三天可以搞完,结果过了五天你还卡在里面出不来。

然后你一定会为自己找到很多的理由,可能是电脑坏了,可能是在某个地方有被耽误了,或者就人会主观地为自己找到很多理由, 你要自己评估自己,永远会给自己打一个不太差的分数,这是人性。

但这是有害的,因为你没法客观的看待这些。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个客观的评估,他就会告诉你,这个东西就应该三天做出来,你用了五天还没做出来。一定是你自己在某个地方出了问题。

但你需要客观的东西去评估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如果你不照镜子,永远不知道自己穿什么衣服。所以这个客观的第三方的评估,非常重要。

关于这个执行的部分有没有什么问题?

虚竹 :我觉得这个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坚持是很枯燥毫无乐趣的一个过程。人的天性就是追求一些新奇的,让自己有不同的体验,很难去长期的去坚持做一个很枯燥的事情。

那这个时候除了有一些比如像冥想,愿力这些有帮助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更好更简易的方法?怎么样能够更容易的坚持下来?

就像那个美国戒酒协会那样,我觉得他们的方法还是值得借鉴。他们定期会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一些交流,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相互监督这么一种关系。这个对他们肯定帮助是很大的,这是一个比较。就我所知的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方法。但是,比如在我们的交易里面,说实话,我们通常说做交易的都是相对比较孤独的,而且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策略。

有时候亏了钱就更不想说了,所以在交易这个领域里面,好像这种互助相互监督这种,就大家都不是很坦然,不太愿意去接受这么一种方式。虽然知道这个可能对自己有帮助,但是都很少人去做这个事情。

谭校长 :那大家讲一讲,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一下,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坚持更好的执行,有什么技巧有什么工具?

令狐冲 :这真的很难。99%的人都知道这些道理,但估计没几个人能实现。能实现的那些人都是有那种很坚定的目标。

韦小宝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第三方去监督促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坚持执行下去。

帮助你坚持的五个秘诀

谭校长 :为什么坚持这么难?我们先找到这个原因。首先是现在诱惑太多,比如打开电脑,不小心弹个广告出来,然后你点开看了一下,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还有吗?

虚竹 行为跟结果之间,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 ,就比如说止损这个事情,有时候你不坚持,反而这个结果可能还赚钱了。所以有时候好的习惯跟你最重要的结果或者说自己的感受,不是那么匹配。

谭校长 :就是坚持不一定必然会带来好的结果,即使有了一个习惯,你就坚持下去,但是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也有不确定性。是这意思吧?

虚竹 :对,首先坚持本身就是痛苦的,很多时候你付出了那么辛苦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你看不到结果, 比如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你会过得很舒服。

谭校长 :所以这就是人性,我们讲到人性一个非常大的痛点或者难点,我理解的坚持, 我认为坚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延迟满足 。跟我们讲过的棉花糖实验一样,你是用短期的痛苦去换长期的利益。就本来我今天可以出去喝个酒唱个K的,但是我在家里复盘,这个是牺牲了我的娱乐活动,一定是牺牲了我短期的效应,是吧? 但是我要去换取什么?换取长期利益。

所以它本质上是个延迟满足,但延迟满足本身是反人性的,因为人性是希望即时满足。

那我们说一定要做的话,有什么方法呢?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说, 你既然是去换取长期利益,那么你要把这个长期利益具象化 ,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做这个东西十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那谁愿意苦等十年呢?

就你要把这个东西具象化,在有一些方法技巧里面,你要达到目标之后,你要去想象那个场景,把它图像法,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去体验这个情感,去想象那个场景 ,甚至分解,把这个长期的利益把它分解成我在过程中得到什么?给自己一些奖励,在这过程中我达到了某一个阶段,我要自己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奖励自己去旅游或者吃一顿好的等等。

第一个是具象化,然后分解。第二点,我们刚才说了,坚持是苦的,对吗?那怎么办呢?学会苦中作乐。苦和乐有时候是相对的,你说跑马拉松苦吗?有人觉得很苦,但是那些爱上马拉松的人,一天不跑个五公里十公里的不舒服啊,这个也很有意思。

苦和乐,它不是一个绝对标准的,你认为苦,有些人认为是乐。你觉得是乐的,有些人说是苦。比如说你吃肉吃得很开心,一个佛教徒看起来觉得很苦。 所以有时候你要去调整你的视角,在这个苦中能够看到乐。

第三点,大家都提过,靠一个人很难,让别人来帮你, 让别人给你赋能,别人给你压力就是赋能。 比如你可以跟人打赌,打赌就是一种典型的借助别人的力量,这个叫同济压力。最典型的戒烟之类的事情,你可以跟人打赌,这就是靠别人的压力来给你赋能。因为你的能量不够,你通过打赌的形式或者公开宣称的形式,然后让别人来监督你。这是一个技巧。

第四点,就是说我们原来讨论过的愿力,愿力确实很重要,我原来看过曼德拉的自传,曼德拉坐牢坐了几十年了,但他坚持每天四点半起来跑步,因为牢房里面地方太小,就原地跑。每天锻炼身体,一定是有强大的愿力支撑他。他觉得还要出来干点什么事业,没有这种愿力人可能就垮掉了。

这个还是最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愿力,还有我觉得还有一个就叫做最简单的就是戒律。比如我们有时候在教育小孩的时候,跟他讲不清楚的时候就要靠戒律。

戒律就是有把戒尺放在旁边,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小孩上私塾,那个老先生身边都有一把戒尺,很多时候维护纪律就要靠这个。既然是反人性,你就很难。尤其在小的时候,就像我原来在书里面写的,最终可能以戒为师, 你把纪律定下来,但是一定需要一个外部的力量来监督这个。

如果你自己既定规则,又是裁判员的话,你就很难坚持下去。但是坚持真的真的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个也是最难的一件事。

第五点就是:文化。 我们说在公司可能有团队的文化,在家里面有家庭文化,这个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个有益的文化会让你坚持起来非常容易。比如你在巴菲特的公司,你去坚持价值投资,会觉得非常容易,因为它整个的价值观和导向,所有的细节都在支持你做那件事情。

对人用“优势理论”,对事用“短板理论”

我们继续看下一条: 2.6。谨记,如果你找到了解决方案,弱点是不重要的。

虚竹 达利欧说弱点不重要,但是根据短板理论,一个木桶里面最短的那个板子把它加长一点,装的水就会多很多。怎么理解这个呢?

在具体的事情当中,找到弱点可能比较容易。比如在交易当中自己不能够坚持某些行为,可能是对市场理解不够,或者说交易规则不清晰。但是对人来说,要找到一个人的弱点并不容易,比如说一个人,他为什么不成功?他最大的弱点在哪里?很可能他自己是不清楚的。

是自己学识不够,还是自己没有出去跟别人做更多的交流?得到更好的机会,还是自己在工作当中没有更努力一点,还是自己因为自己没有一些特殊的才能,或者缺少这样的一些表现的机会?

这里面还有一个悖论在于:一个人没有成功的话,就证明他认知程度不够,但是既然认知程度不够的话,怎么能保证找到自己最大的弱点呢?

令狐冲 :比如说很多人选择行业,其实他就是看周围的哪个行业工资高一点,很多时候特别像中国这个教育,很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你毕业后在打听哪家公司福利好,待遇高,舒服一点那就去那家嘛。其实很多事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所以根本就不会考虑自己跟这份工作之间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了再说。然后一旦做了之后,又懒的换了,有时候一做就做个几年几十年。我觉得一个人认清自己,自己看自己有时候真的很难,不知道自己具体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高度怎么样?

韦小宝 :个人觉得找到自己最大的弱点,其实跟设定目标是一个性质的,都非常难。你在纠结目标是什么,其实也是在认清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你能真正找到自己最大的弱点的话,目标也会更加清晰,也许找寻自己的弱点,并解决它,克服它,才是真正的目标。

谭校长: 我问大家有没有可操作性,听起来是很简单,做起来其实非常难。 其实在理论界有两个模型,一个是刚说到的短板理论, 一个木桶里面最短的一个板,决定你能装多少水,所以一个人应该把这个弱点尽量改良,你就变得更有能力。

第二个理论是我上次跟大家讲过一个优势理论 ,优势理论是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叫盖洛普发明的,哈佛幸福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也非常强调这个优势理论,说一个人应该去发挥发展你的优势。

如果你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弥补这个弱点上,就算弱点弥补到正常的,你也不过跟别人一样而已,但你的优势如果发能力去发扬它的话,有可能出类拔萃。这两个理论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是也许它们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我觉得一个人在对自我的定位上面,要更多的去找优势 ,找到你最强的那一点,然后让它变得更强,这才是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但是在对事的时候,可能要更多的用短板理论 ,为什么?因为你绕不过去。比如交易,如果你的交易体系需要止损,你就绕不过去,不然你就永远做不好交易,所以在世上有很多东西是绕不过去了,你必须补短板,但人上面有的你可以回避掉,比如说上次达里欧打了一个比方,绝对不会把爱因斯坦放到你的篮球队去,他不擅长这个,但你可以用别人。

人是可以去做搭配的,在有些事上面你是绕不过去的, 所以我提出一个就是在人上面,我们要去用优势理论,但在事上面要用短板理论。

谦逊,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自恋

谭校长 :每个人都应该去加强自己的优势,然后一个团队可以互补搭配。人与人是活在关系里面。很多时候你需要别人来帮你,所以达利欧非常强调谦逊,事实上在易经有64卦,只有一个卦象是六爻皆吉,就是谦卦。

中国的文化也非常讲究谦,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深入的去理解什么叫做谦,我们从小学的那个谦虚有点假,就好像你是假客气, 说自己不行就是谦虚,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我觉得谦,首先是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自恋 。你要客观的看待这个点,有些时候你去请教别人,你放下了你的自恋,这个方面你比我行,我来请教你,我请求你的帮忙,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连这点做不到,永远闭门造车,在这个时代你注定会落伍。

韦小宝 :大家在找自己的最大弱点,觉得很难,然后绕开去找自己的优点,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谭校长 :其实很简单,我们还是回到刚才问题的基础,盖洛普他提出的这个优势理论,他出一本书叫《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有一套整套的测试题,大概归纳了几十个优势圈,做了那套题,会给你一个分析报告,你在哪几个圈是最有优势的,这个就是方法论。

当然他也不一定完全百分之百正确,但是他积累了数百万的案例做出来的东西,大数据做出来的东西,我觉得是相对靠谱的。这就是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可能是没找到方法。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现在的时代,因为大量知识,都在baidu和google上面,你可以不用在脑子里存,但你要知道他们,有方法去用他们。

如果你没有这个方法的话,那些知识对你来说一钱不值。你的记忆能力永远比不上云存储,但是你怎么把它们组织起来,这是方法的问题。

所以回到方法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比结果重要很多。

进化的坐标系

再来看下一条: 2.7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和谦逊性 。达利欧画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坐标轴,横轴是你的谦逊程度,或者叫开放程度,纵轴是你的认知能力。

有的人他的认知能力很强,能够自己去定义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有的人这方面能力不够,但他很谦逊,他很善于去请教别人帮他。 但是绝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在左下角,就是两方面能力都不够。 为什么呢?第一个,一个人生下来,你的认知能力肯定是不够的,你的开放程度可能也不够,因为人在越小的时候是越自恋的。

你要达到右上角,你要从两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停留在左下角。这个确实是实话。

从左下角爬到右上角去,既提升认知能力,又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谦逊。 简单的说就是,一方面是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提升你获得别人帮助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这么回事。这两方面的能力同样重要。好,大家讲一讲关于这个坐标轴有什么看法。

虚竹 :从这个坐标轴里面来看,绝大部分人走的路线应该都是沿着这个对角线45度向前走。具体能走多远得看个人的能力,但是很靠边的这个点,其实是很小概率的。比如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头脑很不开放,他怎么能做到认知能力加强了,他都不开放,不接受新的知识,他认知一定是上不去。

如果一个人认知能力很弱,他如何开放呢? 所以这两个能力我觉得对于绝大部分人基本上同步增长的一个过程,就是你越开放,你认识的东西就可能越多,你认识的东西越多,那头脑就会越开放。

谭校长 :所以你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说要么就两个都差,要不就都好,所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进化是多么的重要的。 要不你就在泥坑里出不来。如果能出来,能够持续地走上这条路,你就会越来越好。 但大部分人可能真的是走不远。

谭校长 :就像索罗斯讲的正反馈一样,这两个要素有点像是一个正反馈环里面的,一个增强了会促进另外一个的增强,另外一个增强又会反过来促进这个的增强,理论上它应该是这么一个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面,怎么样去启动它是非常重要。因为你一旦启动,它可能像滚雪球一样 。我先提升认知能力,会促进我的开放性的增加。为什么?以我自己的体验为例,你认知能力提升了,你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牛人还挺多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把你的开放性提高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变得谦逊。然后你会跟他们学习,这个时候反过来又会提升你的认知能力。

它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这个时候你就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地往上,但是这里面取决于两个,第一个你如何启动它,第二个滚的速度不一样。每个人进化的速度不一样,还有些人都不启动进化,真有这样的人,他可能一直封闭, 怎么样去启动它可能跟环境会有关系。

比如说在达尔文的进化里面叫做适者生存,物种进化的动力是什么?是因为环境不断的在改变。有的原来是大海的地方,经过地质运动变成了高山,比如珠穆朗玛峰,原来是在海底。这样环境的巨变,让原来的生物不进化就无法生存。

至于说进化的速度,我觉得那可能就是说也是有方法的。我们又回到方法,进化的本身有方法的 ,《原则》整本书其实就是讲进化的方法。


-------------------近期精彩回顾------------------


同样是市场下跌,你的痛和他的痛闻起来味道不一样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 9


乱设目标你就真输在了起跑线! 小心目标的反噬 |彼得明奇《原则》研讨第 8


想要改变“亏损的天赋”? 除非你的情感体验浓得像一团火 |彼得明奇×李传山《原则》研讨第 7


不是每个人都有小宇宙,除非你有“接受“与“愿力”这两极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6


负面情绪自带十倍杠杆,你赤手空拳如何应对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5


它连大脑都没有,进化速度却是你的N倍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4

“极度开放”是剂猛药,治你与生俱来的两种病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3


高手的门槛:用“游戏化”思维重构你与世界的关系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2


99.99%的人进化失败,只因短期太聪明而长期太蠢 |彼得明奇《原则》闭门研讨第 1


股票暴跌之后注定会出现这三种情绪,你敢不敢跳出抑郁的剧本?


谭昊《原则》笔记2:原则里有洪水猛兽,乱入者九死一生

谭昊《原则》笔记1:为什么投资圈的人都悄悄说“要带着儿子读这本书”


大道至繁:李国飞历时2500天推倒重来的四维投资框架 |2018年春论之三


反方:现在正是A股长期职业投资者最好的时期 |2018春论之二


在也许是A股职业投资者最痛苦的时期 |2018春论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