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使100是2015年11月在上海创建,以建立天使投资全产业链众创成长中心( 研修、募、投、管、退、社会资源整合)为目标,通过众创众筹、资源合、合力共赢,深度服务天使投资人,建立天使投资人及所投项目共同成长的资源生态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摩根斯坦利:外资新动向 ·  13 小时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摩根斯坦利:外资新动向 ·  13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阿里云数据中心核心概念股梳理(附股) ·  2 天前  
秦皇岛晚报  ·  深地塔科1井10910米完钻创亚洲纪录 ... ·  2 天前  
秦皇岛晚报  ·  深地塔科1井10910米完钻创亚洲纪录 ... ·  2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DeepSeek研讨会来了!一起相约北上杭深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跨越这五个障碍,最直接目的是让自己不苦逼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8-15 21:43

正文

点击上方 “天使100众创空间” 关注我们

来源:金泽在说话


写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某天在看书的时候突然间想到了自己创业过程中犯的几个重大的错误。所以就想写一篇关于“失败”的文章。


有人说,创业大潮变成时代的主题是错误的,只有极少数人真正适合创业,所以号召创业可能会让大多数年轻人扎根到自己根本不适合的领域,在社会效能上是一种资源浪费。这种说法不算错,但是却不完整。因为无论是创业还是其它,当上升到一种潮流的时候,必定会出现一些杂质和失真,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更为有趣的是就算舆论不鼓动创业,创业难道就不会形成一股潮流吗?有几个年轻人不想改变自身命运,想要获得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精神自由。


曾经的“士农工商”理论刚问世的时候,无论机制如何重农抑商,老百姓但凡有一点条件还是会偷偷摸摸的想要多攫取一些财富。更何况是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成功的案例和开放的环境给了大多数草根一个意淫的幻境。就跟“偶像剧”和“知识竞答”里演的那样,“我”跟电视里的主人公半斤八两。是的,确实是差不多,并且你的境况可能都好于节目中的人,但是节目都是导演设计过的,你的人生却只能被现实雕琢。


第一个障碍:“成功学理论”的干扰


这是一个招式漫天飞的时代,在年初,有专家和行业领头羊会披露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且各种大咖和达人把创业的心得通过书籍,媒体和知识付费节目进行“完整无码”传授,且获取成本极低。资本会提供钱,猎头提供人才,似乎创业的基础设施达到了空前的完善。这时创业者需要的是整合资源实践自己的战略目标似乎就能成功。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创业这个行业在今天有点像中国的A股,这里面真真假假,人头攒动。喊话的人或许早就布局了“老鼠仓”,你要是跟风要么快进快出,要么挨宰。所有的趋势和招式都是对的,但是你总感觉赚到钱的就是最早进入的那几个。在今天,定力和克制比任何以往的时候都重要。


我自己在十年之前很幸运的进入到了一个培训组织,领略了当时国内顶尖培训高手的风采。两次在培训公司的实习经历,让我见识了“成功学”是可以如何快速的撬动听众的心智力。当时我就有一种体会,“成功学讲的都是对的,它唯一的错就是告诉听众只要按照讲师说的做就一定会成功。所以今天市场上流行舆论和价值观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你信了可能就会出问题。这跟成功学是一个道理。屏蔽“成功学”信息的摄入是秉持自我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个障碍:核心能力缺失却不自知


我做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服装代工企业,在工作的时候攒了不少客户,待到自己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辞职创业了。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跟客户的关系非常牢固,如果我要创业他们肯定会支持,提前也跟他们打过招呼。但是当自己真的开了公司后这些客户全都模棱两可,一开始我以为是他们不仗义,后来才知道是他们担心我做的新工厂工人技术不熟练,产品质量不稳定。他们希望工厂运营一年半载磨合一段时间后再下订单。


所以我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判断错误,我认为是业务驱动,然而是生产线驱动。当一位创业者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判断不清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掣肘,因为你要依靠内部其它人来提供核心能力,这时你在企业的权重和话语权就会下降,一把手的位置名不副实。


是否能够抓住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不跑偏和茁壮成长的根基。


尤其是在今天创业环境下,一家企业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创始人是否能够驱动企业的核心能力。这在很多的创业者身上是一个障碍,原因是他太想通过整合资源来完成某件事情,而不是从所从事行业的商业逻辑本质出发树立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障碍:品类选择的局限


当一家创业公司在行业中找到自身生存的根基后,往往会发现自己做的是个小生意。这是因为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才真正认知到自己创业的方向是一个多大空间的品类。


我从事的第二个行业就是这样,公司赚钱,但是整个行业的钱都让你赚了也只有那么多,你总是感觉没有奔头。这时该怎么办?


你已经预见到打破运营平衡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但是维持这种状态又不甘心。一家创业公司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聚焦和抉择。是选择新的处女地,还是坚守旧有业务?这往往会困扰创业者的战略决策。尤其是在今天变化如此之快的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当时的选择是弃旧从新。


只是有一点特别重要:“何种基因就会诞生何种模式并生出何种产品”。品类错误可能是自身商业基因判断错误,是瓶颈问题还是基因认知问题也许比探究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第四个障碍:总认为自己能做更大生意


我相信每一个在创业中第一次赚到钱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还会在未来赚更多的钱。如果是做产品的,总想平台化。如果是“小姐”模式,总想成为“妈咪”。我听过不止一个创业者跟我说过,他认为某某生意不好,因为不能睡觉的时候也在赚钱。


我在前几天写过的《走近自己的基因》文章中提到过主干能力和枝干能力。“总认为自己能做更大生意”的障碍什么时候会形成,就是当枝干能力迸发,并自己意淫认为可以在枝干上长出新的主干的时候就出现了。枝干能力呈现效果后最应该做的是回到主干,加强主干的能力,因为一旦枝干过强并且超过主干,这时整颗树就会断掉。


我在最近这两年犯的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枝干能力上想要寻求更大的突破,幸亏及时反省并且制止。其实生意大小是随着自己的基因长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但是创业的人往往逐利为先却不自知。这个障碍很容易让得意和贪婪的人折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