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那些事
侃侃互联网那些事儿,挖内幕,晒规则,被记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意图  ·  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送别》 ·  昨天  
每日意图  ·  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送别》 ·  昨天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引录剧场之旅 | 2024新文本孵化编导工作坊回顾 ·  3 天前  
钱币头条  ·  开始预约!圆明园蛇首银章发行!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那些事

为什么资本追捧共享单车?为什么ofo的估值会更高?

互联网那些事  · 公众号  ·  · 2017-06-22 17:45

正文

最近,马化腾和朱啸虎在朋友圈的互怼传遍了互联网。已经晋身中文互联网最有权势人物的马化腾已经很长时间在公众视野中保持低调,即使是在网约车大战最紧张的时刻也未公开现身。这是一起罕见的事件,也为共享单车大战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视角。


为什么资本追捧共享单车?


关于共享单车的融资,据统计,在过去7个月时间里,包括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科技、中信基金等投资方,ofo小黄车至少获得了6亿美元以上融资,同时据媒体报道,ofo小黄车还正在寻求新一轮大金额的融资,估值超过第二名摩拜。


摩拜也在不断融资,其背后站着腾讯、富士康、携程、红杉资本等金主,据统计,截至最后一轮融资达成以前,摩拜今年累计进行了6轮累计4亿美元的融资,其中最近完成的一轮融资据称达到6亿美元。


不断升级的竞争中,双方的互怼从暗战升级至硬杠,参与人员级别也不断升级。


共享单车为何如此之火,资本方为何如此追捧共享单车?纵观市场多种解读,唯独缺少一种视角。而这种视角无论ofo还是摩拜都明明白白告诉外界,他们要发展“物联网”,狭义的物联网可以认为是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广义的物联网可以认为是万物互相连接、万物数字化,或者认为是下一代网络。


迄今,似乎没有什么比万物互联更能撩动科技资本的神经。


从固定光纤到移动宽带,从PC到智能手机,互联网的边界由始至终在不断扩张,而随着主战场的转变,上演了一幕幕潮起潮落、江山易主的话剧。迄今,中文互联网的格局是BAT三大巨头和各自势力范围,BAT掌控了几乎所有线上流量入口。


不过共享单车不一样,共享单车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智能设备,既提供了通勤的连接性,也具备物联网的特质。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物联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补性,或者说是颠覆性。他们必须入局。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不是理论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目前,通信技术快速从4G向5G演进,我国早已成立IMT2020(5G)推进组,5G预计今年将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外场测试。除了广义的5G,专注于M2M(机器到机器)的NB-IoT网络也在我国快速落地。


最近,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NB-IoT网络和应用建设,并提出在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实现总连接数超过6亿。


同时根据业界预计,在下一代网络中,绝大部分的连接发生在M2M领域。


共享单车天生是M2M的一部分,是万物互联重要场景。乐观估计,未来的共享单车全球在线数量可能达到亿级规模——规模非常重要。


关于共享单车,还有更大的想象力,即每一辆单车都成为下一代网络一个中心节点。未来,不仅是连接车与车,是不是还可以连接例如手环等智能设备?连接身边商店的终端,根据你的兴趣推送打折信息?



是尾声也是开始

未来属于平台


谈完共享单车的连接想象力,谈一谈ofo和摩拜。


最近摩拜刚刚宣布融资,笔者注意到科技圈出现两个有意思的讨论:一、共享单车大战是不是已经到了尾声?二、为什么摩拜只获得了第二名的估值?有作者大胆预言,共享单车大战已经结束,摩拜输掉了战争。同时也有媒体放风,摩拜仅获得第二名估值。


无论从订单量、用户数量、用户黏性等真实数据来看,ofo的确已经在一季度就超过了摩拜,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开。所以ofo获得更高估值可以预期。而共享单车大战是不是到了尾声?各人各有看法。

在我看来,这两个有意思的讨论其实牵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共享单车哪种发展模式更优?

从参与下一代网络发展角度而言,假如决定万物互联的通信连接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基础技术都可以拉平,那么,发展模式,或者说每一家公司的基因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前期的运营策略,一些关键指标显示前两名差距事实上已经拉开,证明“模式更轻”的ofo的确获得了更多优势。外界已经有很多阐释,笔者不必赘言。我要说的是“基因”。


从决定自主建立工厂、设计轴传动等等开始,摩拜的基因就已经确定,好听一点,是“自建体系”、“自创门派”,难听一点,其实是在自己划定的封闭圈子里自己玩,这多少和关键创始人、投资人的性格也有关系。


但是,如果要构建物联网——ofo和摩拜都宣称在打造物联网战略,网络的精髓是,必须开放、包容以及互联互通,一直宣称在连接车、打造平台模式的ofo显然战略上更加契合。


现在,无论ofo还是摩拜,都很像分时租赁公司,但这未必就是以后的形态。“ofo未来只连接车”,ofo这句话更有深意。未来,是不是有可能从运营单车的阶段进入到运营单车平台的阶段?通过一个共享平台来连接车和车的运营商、连接外部智能设备?这是一种猜想。不过在它和骑呗单车合作的案例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雏形。


ofo想做一个连接车的平台,这是ofo的基因。而摩拜想做一款可以长期分时租赁的自行车,这是摩拜的基因。


现在,摩拜已经宣布了新一轮融资的用途,和物联网、大数据高度相关。ofo也推出了首款支持NB-IoT技术的智能锁,并传闻融资已经基本完成。构建技术想象力,发起物联网大战,才刚刚开始。


未来什么更加重要?无论ofo和摩拜,都不是网络基础技术服务提供商,笔者相信技术差别并不是竞争关键,都可以拉平。而真正的关键点,是你的战略是否足够适应下一代“无所不在”、“融合人和万物”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