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仍讲子张未仁。与上章子游偏于行为上的某种肯定不同,此章曾子似着眼于整个气象的称赞。想来子张真的是很好的人,但就是缺少人情,否则曾子何至于说“难与并为仁”?
人固然是理性的,也应该是理性的,但人终究又是情感的,而且本能上更是情感的,因为人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一个人如无情,无论多么优秀,终难让人与之“并为仁矣”。试想未来智能社会到来,智人将完美地承担起俗人的事务,但俗人又将如何与智人“并为仁矣”?
人动真情时,会倾心倾力。孔子以为失去父母最为伤情,其它事情或能从缓,亲丧是一定会全力以付的。
由此或能识情。情如水,水至柔而无坚不摧。情舒缓时,似水柔软;情汹涌时,排山倒海。一人之情尚如此,若群情激奋,其状自然更猛烈。
儒学是人学,人的存在既然如此呈现于情,则情的面对与处置自然是儒学的关键。接受人的情感,理解人的情感,进而怡和人的情感,既使人的生命循理尊义,又使人的生命情趣盎然,这实是儒学的生命理想。
孟庄子是鲁国大夫,其父有贤德,庄子不仅任用父亲旧臣,而且沿用父亲政策,孔子以为这是庄子孝行中最难得的。
孝,通常以为是赡养敬顺父母,但这是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中庸》讲的“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是后代人创造性地继承前代人的事业。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仅是天子的要求,而且往往也是臣子的要求。庄子留用父亲旧臣,沿用父亲政策,这意味着他不仅虚怀若谷,而且少有私意,这对拥有权力的人确实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