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古典音乐真正“出圈”,郎朗的存在毫无置疑。
他登台音乐会,发行专辑,举办大师课,还在网上甩段子、抖机灵,演出动作幅度大了、表情“放飞自我”了,立刻会被网友做成表情包,
还有网友暗搓搓关注,他那双灵活无比的手,到底上了多少元的保险……
可作为一位钢琴家,郎朗刚刚走过了一段“很痛苦”的岁月。2017年起,他因左手腱鞘炎发作,取消部分音乐会,告别舞台达十几个月,时年35岁的郎朗都觉得:
“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
好消息从2018年下半年陆续传来。去年11月,郎朗和柏林爱乐乐团携手在北京登台,而在昨天(2月25日),
他宣布自己的2019全新独奏专辑《钢琴书》将于3月29日全球同步发行。
对于职业音乐家来说,举办演奏会和发行录音室专辑是不可或缺的两件事,这意味着:郎朗终于满血“复活”了!
方非 摄
本来,2017年4月,郎朗准备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一场音乐会。可那场演出取消了,再次在大剧院见到他,是2017年8月份的大师课上。
他主动调侃起了数月前的伤情:“看来以后不能叫驻院艺术家,这下真‘住院’了。
朋友们还告诉我很多偏方,有说泡温水的,泡苏打水的,还有说泡盐水的,就差让我泡红酒了。”
“现在说起来挺可笑的,可是当时一点都不可笑。”
郎朗自己加了这么一句,并没掩饰他的纠结。那段时间他甚至会做噩梦,眼看着音乐会一场一场取消,心疼地都想哭,
“但这不是童话故事,不是哭一场,眼泪往手上一掉,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好了。”
即使生着病,他看见钢琴还会手痒,
直到一位德国的医生把他的手绑了起来,他的左手才停止了“多动症”。
郎朗与柏林爱乐乐团 王小京摄
十几个月后,郎朗终于回归了北京舞台,回归演出相当华丽,和他携手登台的是大名鼎鼎的“天团”柏林爱乐乐团。
他演奏的是莫扎特的《C小调第24号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不是“力气活”,却相当符合郎朗一贯的活泼气质。他和柏林爱乐的配合恰到好处,
凸显了莫扎特的流畅,彰显了木管的灵活,也显现了郎朗暗藏其中的丰富技巧。
音乐会复出,郎朗选择的是并不“虐手”的莫扎特,
这和他最新推出专辑《钢琴书》的风格很相似。
《钢琴书》不是一张高难度炫技专辑,其中收录的是大众流传度最广的曲子。
有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德彪西的《月光》、肖邦的《雨滴》、中国民歌《茉莉花》,甚至还有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爱美丽圆舞曲》、动画《麦兜故事》主题曲等。
“这些曲子大多数是我小时候学琴时经常练习的。”3岁开始学琴的他,正是接触了这些启蒙曲目才拥有了成为钢琴家的梦想,可当他很想找它们的录音版时竟发现很难找到。毕竟,录制这些小曲目的知名钢琴家太少了。
“我小时候听过那么多场音乐会,最难忘的就是著名钢琴家霍洛维兹,他在一次音乐会上弹奏了舒曼的《梦幻曲》。”
那是1986年,郎朗只有4岁,在舞台上演奏的霍洛维兹已经80多岁高龄,
“《梦幻曲》听着音不多,但弹好不容易,他把这首简单的曲子弹出了比他之前演奏的大作品更多的魔力。”郎朗想让更多朋友知道,
“大家最经常接触的曲子,不只有小朋友在弹,成熟的艺术家也会弹。”
去年七八月间,手伤痊愈的郎朗开始为复出音乐会忙碌。复工后第二周,他就一头扎进了国家大剧院的录音室,为这张专辑连续录制了五天。
“小时候弹《致爱丽丝》,当时我还不怎么会用踏板,只知道踩踏板、组装乐句,全凭心里的感觉在弹。”
但当现在的他再坐到钢琴前,脑子里不仅“装满”了贝多芬的所有交响曲,手上也弹过了他的五首奏鸣曲,再摸这支小曲子时,所有的技巧自然而然地从指间涌出。
“还有踩踏板的层次,对节奏的剖析、结构的安排都不一样,现在它可以说是我人生的浓缩版。”
这是昨天郎朗现场弹奏《致爱丽丝》的视频,大家感受一下。越是流传度高的作品越不好演绎,郎朗能弹出他自己的韵味。文学评论中有一句话叫“平淡而山高水深”,平淡中方显层次,和这首曲子十分契合。
此外,郎朗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他的下一张专辑将录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可是个难啃的骨头,看来郎朗的手恢复得还不错~
在公众心中,郎朗不仅是蜚声国际的演奏家,还是一个接地气的“段子手”。说起这张专辑,郎朗想起不少儿时往事,就又毫无偶像包袱地“自黑”起来。
《钢琴书》专辑里有太多曲子是我从小登台就弹的,就像车尔尼练习曲,那都是上了邻居黑名单的曲目。
这
可不是郎朗随口说说,他在小时候练琴时真的收到过邻居的投诉!他练琴练到夜里11点,甚至还有邻居报警找上门,当时郎朗父亲满不服气地跟邻居说
:“我儿子是个天才,免费听他弹琴是你的福气,有一天人们会花老多钱去听他弹。”
全被郎爸说中了,现在人们想花很多钱去听的现场,都可能买不到票。
郎朗也相当享受登台演出的感觉,他自己从不掩饰听到掌声和褒奖的满足感。
他5岁时就登台演出,那时候流行让小朋友化装登台,“穿得像杂技团,脑门儿中间还点个红点。”
郎朗自己都笑了,但他还是爱上了舞台上的感觉:“当时我觉得舞台上光一打,一片光亮,特别温暖,在家里练琴的时候却很冷。”
而他最经常在少年宫弹的曲子是《少女的祈祷》,每次弹这首台下都掌声雷动,“弹这首曲子,我尝到了很多甜头。”
一直以来,郎朗就是个走下神坛的演奏家,他外向、话多、幽默、动作夸张、表情丰富,赢得很多观众喜爱。不过同时,评价他“表演浮夸”“表情炸裂”的说法始终存在,也有人认为他的行为让古典音乐失去了庄严的面孔。郎朗对此照单全收,甚至还曾登上《吐槽大会》的综艺舞台,听网友对自己犀利吐槽。
在《吐槽大会》上,这样一则评价得到了网友的广泛点赞:
“一般像郎朗这个段位的钢琴家,都在维也纳等西方国家,为欧洲的皇室演出,如今却出现在综艺节目上。我们能够‘嘲笑’郎朗,其实是他给了我们嘲笑他的机会,否则我们根本没有机会认识他。”
诚然,郎朗走红以来,频频出现在聚光灯下,与此同时,他举办音乐会、出专辑、做大师班、网上授课、推广古典音乐一件也没落下。就像在最新专辑里,他特意加入了《茉莉花》等中国民间曲目,“有机会我就想向西方推荐中国曲目,每次我在国外弹了中国作品,总有外国小朋友跟我要谱子。
我确实还挺有影响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