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部署了包括金融能力建设、
金融消费者保护
等多项具体措施。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强调了普惠金融的重要位置。
有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够促进普惠金融的深化:通过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更多人群受益于金融服务;通过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个人财富增长;通过投资陪伴引导消费者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能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有鉴于此,本期《北大金融评
论》封面专题聚焦“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从理论角度探究金融包容性、可持续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平衡之道,从实践角度分析如何聚力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生态,以及剖析并探讨新形势下金融消费者行为变化与权益保护新策略。
详情如下。
面向经济金融领域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金融机构从业者等相关人士。
1. 可以但不限于从以下角度切入撰文:
(1)
金融包容性、可持续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平衡之道(多元理论视角)
全球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使许多欧美国家深刻认识到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长期稳健运行的重要性。金融包容性旨在让更多人获得金融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确保这些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金融可持续性则是确保这些服务能够稳健和实现长期发展。因此,从理论和国际经验探讨如何在推动金融包容性的同时,不牺牲消费者权益,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2)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生态(现状、问题与对策)
实践中,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生态需多方努力,例如: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权益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市场监管、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手段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金融机构需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让消费者能够清晰理解产品特性、风险收益比及潜在成本,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金融选择;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投诉、调解等服务;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进行舆论监督,曝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消费者亦需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用好金融产品与服务,等等。
(3)金融消费者行为变化与权益保护新策略(焦点问题重点解决)
近年来,中国居民金融消费的规模与内容日益扩大,金融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迎来了新的时代命题:数字时代下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与权益保护创新,跨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与国际合作,老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
2. 此次征稿的原创文章需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结合前沿研究与实际应用,做出深入分析。
3. 投稿稿件须是未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原创文章,稿件正文字数在3000-5000字,且查重率不得高于10%。
4. 稿件中需要注明作者的简介、详细通讯地址和电话联系方式。
5. 作者保证拥有稿件的完整著作权(版权),并授权本刊拥有稿件的独家使用权。
6. 更多例文可参考“北大金融评论(pfr_2019)”微信公众号或北大金融评论官网发布的相关文章。
(https://hfri.phbs.pku.edu.cn/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