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
1.
汽车市场结构变化
不管身处哪个行业都有压力,都有不确定性,钢铁、房地产、石油等等目前都面临转型,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所以压力无处不在。
汽车行业在过去30年一直都在增长,但是去年突然降了5.2%,尤其是结束了过去的10年黄金时代,但在这些变化当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规律:
(1)新能源,在过去5年里面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2)中国豪华品牌,也就是BBA去年细分市场增加了15.2%,其他的细分市场在下降。
(3)过去5年越野车增速比较高,2014年增速达到35%,但是去年的增速明显下滑,降了2.5%。
(4)未来3年市场的需求,作为华东发达市场增长的期望比较低,相反中西部还有华南、华北未来市场的需求要大于华东等发达市场。
2.
汽车智造 战火纷纭
产业有很多跨界进入者,虽然大家都说汽车市场现在不乐观,但是最近包括恒大、格力、苹果等等不断进入。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大众,提出了未来要成为一个专业的汽车软件公司。
有的人想进来,有的人想出去,我们现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3.
汽车工业处于十字路口
我在汽车行业20多年,我觉得汽车行业正在升级改造,也面临很多选择,我们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现在讨论多聚焦在几个方面:
1)
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
?
如新能源车到底是像福特、大众、通用传统的引领,还是特斯拉这样的新技术引领?
2)
无人驾驶重要还是互联互通重要
?
中国美国选择不同的道路,美国主要选择的发展方向是无人驾驶,中国的方向是互联互通,我们更推IoT物联网、5G技术,因为在这两方面中国可以领先其他的国家。
3)
新能源
,包括氢能源,混合动力,太阳能等等。
4.
世界眼中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
我们不仅埋头苦干,同时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是怎么看待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
(1)德国数字化部长Ms. Bar对中国数字化非常感兴趣,她多次考察的结果是:
中国的发展确实非常蓬勃、创新,或者是有影响力。
但是在德国、欧洲目前还没有办法照搬。
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
,德国人自己看来他们只有三个大城市,其他全是农村,因为比较发达,人们也没有到城市里的欲望。
二是人口老龄化
,京东、淘宝有几万个快递员,在德国找几万个快递员一年要创造几十亿欧元的工资,网点这种经济形式能支持吗?
(2)日本是传统的制造大国,也是我们企业学习的榜样,我挑了一个典型——丰田,智能化不可避免是未来潮流,我们只能适应不能对抗,
日本企业认为智能制造最重要改变的不是设备,而是改变人,让人变得更智慧
。
(3)
工业4.0:
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长Mertins博士,第一个提出德国工业4.0,也被行业里面称之为“工业4.0之父”,他认为,
工业4.0的理想状态其实是企业把所有的要素,人、机、料、法、环放在虚拟的环境里面,通过测量找出短板,然后在现实中改善从而实现均衡,而不是仅仅引进一个机器人,仅仅引进一个工具。
回到“披萨故事”,无论选择做什么样的智能化制造,不能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减了多少人,提升多少产能,而是要看看顾客怎么想?
如果不解决客户只付50块的问题,那么智能制造是不长久的。
工业5.0
:
大家思考工业4.0是什么的时候,5.0已经成型了。
Dr.Mertins说工业5.0是什么样子他还不知道,但是他清楚地感觉到必然会发生在生物科技这个行业当中,未来下一个科技增长点会出现在生物科技方面。
二、智能制造的目标在哪里?
接下来我给大家引入一些我的观点,光做智能制造不够,这仅仅是一个过程,还要多去考虑考虑目标在哪里?
我们要通过创造引领制造
。
当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机械时代;
当人类发明了电,我们的工业进入电气时代;
当我们发明了电脑,这个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当今有了电话还有互联网,我们进入了互联时代;
下一个科技在哪?
你的智能制造定位在哪?
是机械时代、是数字化时代、还是互联时代?
如果看不到未来,你的智能制造早晚会被淘汰。
2018年5月李总理日本考察,他是去看日本怎么造车的吗?
不是。
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中国和日本的技术目前走在行业前面,他要和日本达成一个技术协议,就是制订新能源汽车的标准。
当大家自己觉得我们的智能制造有所突破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一些阻力?
先进的发达国家不会允许中国技术那么快占领市场,他们会阻击我们。
行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ESLA投资500亿成为上海最大的独资企业;
它立项之后马上宣布产品全部降价;
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如果想超越它而它和你打价格战时,你有没有本钱跟它抗衡?
另外为什么最近美国政府集中打压华为?
华为是5G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如果华为的5G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全球的推广,所有的国外用户向中国公司付费的时候,会是多大一笔钱?
所以美国政府阻击的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未来在行业当中的领先地位,而不是仅仅每年几百亿关税而已。
同时你的智能制造技术会不会对外界有依赖?
比如说,你的智能制造是基于美国的GPS技术,如果美国把GPS关掉,你的智能技术还能继续应用吗?
如果你的智能技术是基于CPU或者是芯片,而美国公司停止供应,你的智能技术还能存在吗?
在座的行业领先者,技术创造者,请你们考虑考虑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智能制造的核心?
Dr. Bertrand Piccard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用一滴油飞遍全球的人,他发明的太阳能飞机曾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钱,第一,大家都知道太阳能电池非常重,没有任何一个飞机设计所能给他设计。
第二,没有任何的飞机制造公司给他制造。
但是他就是创业者当中非常有代表的人物,他没有放弃,他找到一个赛车手,一点一点摸索,最后实现了这个飞机在蓝天翱翔,也使他成为第一个没用一滴油飞遍全球的人。
他到处演讲和参加社会活动,把丰厚的收入继续投入到他的创业当中。
这就是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的情怀,虽然我们现在没有看到他成功,但是他可以感染很多人,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可以走得再坚持一点、坚定一点。
物流跟制造是密不可分的。
1900年左右奔驰发明第一台汽车,所有的动作是独立完成,造车的时候也没有卡车和叉车来协助,全部工作都是独立完成;
1930年代,福特引入T平台进行汽车大批量生产时,强调的是分工合作,物流分为入厂物流,厂内物流和出厂物流。
未来的物流是什么业态呢?
跨界和融合
,以产品为例,原来提供轮胎的并不只是提供轮胎了,可能是装好的前驱机构、后驱机构。
供应链也是一样,一个物流服务商过去只提供运营服务,未来也要提供规划,提供装备。
同时汽车非汽车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例如顺丰就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物流服务商,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三、小结
智能制造的未来是需要大家考虑的,而不仅仅是关心技术,我在这里面发一个倡议:
我们不仅仅关心智造,也要关心创造;
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同时要改变环境
,谢谢大家!
延展阅读:
机器之心产业研究
机器之能
汽车行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其中包括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在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汽车行业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本文从技术、场景、应用案例等角度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与趋势,与此同时也指出了该技术在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本文列举了在汽车行业有较多应用的人工智能代表技术,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分析了该行业中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如汽车研发、汽车制造、整车智能升级等。之后还根据不同的场景分析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总结了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发展趋势。
作者 | 陆少游、陈宝锐、田辰
一、汽车制造业市场规模
从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协会的统计,全球汽车生产总数自2013年到2017年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约为2.89%,并在2017年生产超过9700万辆。直到2018年出现下滑,全球汽车生产总数下降了1.24%。而全球的汽车销量趋势基本随产量同比出现波动。在这五年的周期中,中国的汽车生产总量长期占据全球第一,随后则是美国和日本。
2013-2018年汽车制造与销量趋势图(数据来源:
国际汽车制造协会)
二、汽车制造业中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
计算机视觉:
该技术试图创建能够从图像或者多维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
在汽车制造业中,计算机视觉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技术之一。
比如在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上,计算机视觉可以帮助生产机械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数据,保证生产线的高精度。
大数据分析:
该技术指对各种不同来源的非结构化或者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信息,观察和追踪发生的事情,从而帮助人类决策和判断。在汽车制造业生产线上,操作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学习并预测生产线状态,提前进行设备维护,防止在车辆生产时候出现故障。
机器人:
该技术涵盖了机器人的设计、建造运作等。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技术有了更广泛和灵活的应用,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和精确抓取等复杂操作。汽车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提高了精确度,强化了协作关系,提高了车辆的良品率。
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让系统理解并明白人类写作、说话方式的核心技术。而语音识别技术则是自然语言处理的眼睛与耳朵。它们的结合使用可以完成文字抽取,信息归纳,语音转文字等多项任务,在相关的文件处理、售后服务以及汽车的交互功能中广泛应用。
云计算:
云计算是利用网络将本地任务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地设备无法实现的功能的技术。包括车载电脑的路径规划手机互动、车辆自检、行车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功能均有云计算的支持。
AR/VR: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是基于虚拟和现实环境,并结合视觉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
习等多种前沿技术的集合体。
此项技术能为车企通过打造虚拟场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研发效率,同时为车辆本身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持。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分布
其他相关服务:
人工智能在汽车相关服务领域用有丰富的应用,包括车企利用聊天机器人进行智能客服、通过算法基于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保险服务等等。本报告仅基于所选全球500强汽车相关企业案例有限地进行了场景划分,故不包含此类热门服务场景。
四、汽车制造业500强公司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案例
通用汽车:
通用汽车在设计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Fusion 360学习原始的汽车零件设计图,之后人工智能算法会根据现有的条件、重量、需要、材料等提供上百种不同设计,供设计师选择。
该步骤可以减轻零件重量,优化安装流程,增加零件耐用性。
宝马汽车:
宝马汽车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汽车冲压过程。宝马推出的先进的测量和分析系统,可以针对每一部分材料分别收集数据,智能化调节冲压模式,让整个流程可以更精确和有针对性,产出的产品也更加稳定。
起亚汽车:
起亚汽车人工智能销售聊天系统采用了CarLabs.ai的人工智能销售系统,让用户可以直接与机器人对话并解决销售中的问题。该虚拟助手利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用户的问题与答复,充分理解后提供特定的答复。该聊天机器人目前主要存在于Facebook的平台内,可以为用户提供偏好匹配,车型比较,车辆细节信息,线下商店信息,试驾预约,财务计算等功能。
吉利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