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远见时评”加关注,谢谢!
自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美国重启对伊制裁的措施,而且比以往更加具体而严厉。上周五,美国国务院单方面要求所有国家今年11月4日之前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让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否则将会被列入美国政府的黑名单中,所有美国实体和个人不得与之发生商业往来。美国这一霸道行为,招致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
在特朗普5月份宣布退出伊协议时,曾经给予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180天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到11月3日结束。原来世界各国没把美国这个单边制裁措施放在眼里,没想到最近美国国务院开展一系列外交行动:一是游说沙特等产油大国,请求他们增加产量,弥补伊朗断供后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的供应压力;二是专门派人安抚印度、日本等主要石油进口国,说服他们配合美国的制裁;三是重申届时将执意与伊朗发生商业往来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中,并且特别强调对包括欧洲盟友在内的各国企业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人会得到豁免。
有意思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进口国——约占伊朗石油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但美国这回对中国却视而不见,既没有特别请求中国的帮助与配合,也没有对中国发出特别威胁。中国政府的公开立场跟国际石油进口大国欧盟、印度和日本相似,认为这是美国的单边制裁,不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但似乎是为了避免对中美贸易战火上浇油,中国的公开立场远不如欧盟那样强硬。
欧盟在苦求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无果后,为了说服伊朗继续执行伊核协议,通过了一个“阻断法案”,大意是说欧盟企业可以不理会美国的单边制裁,继续与伊朗发生商业往来,除非伊朗退出伊核协议。可惜,欧盟知名企业与美国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冒着被列入美国政府黑名单的风险,继续与伊朗发生业务往来,因而正被迫逐步撤出伊朗市场,结束与伊朗的合作项目。
日本和韩国虽然抱怨连连,但因为自身安全完全依赖美国保障,自然不敢跟美国公开翻脸。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伊朗石油进口量最大的中国和印度。中国是不甘心于美国的霸权,毕竟中国也是伊核协议的签字国,而且与伊朗关系密切;印度则主要担心从其他渠道进口石油,因为价格上涨让自己多掏腰包。在美国这两天差不多已经说服印度之后,全世界都期望中国能硬起来。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全球最七大石油出口国,每天原油出口量超过200万桶。据专家分析,如果美国盟友放弃进口伊朗石油,而中国、印度等国被迫减少进口,那么伊朗每天石油对外供应量将减少约150万桶,由此造成的供应缺口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1.5%。
对于美国为何退出伊核协议,国内专家们有各种不着边际的阴谋论解读,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要维持其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或者说美国要操纵国际油价来为自己谋利。这种说法其实极其可笑。
第一,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排在后面的印度和日本也与美国关系密切,相反,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石油出口大国还是美国的敌人,美国如何操纵石油价格为自己谋利?
第二,伊朗石油出口量只占国际原油出口总量的大约2%,而且很容易被其他产油国扩大产量所弥补,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极为有限。再说了,许多中国人不是认为上海的原油期货开通之后,中国就掌握了国际石油的定价权么?美国人若操纵上海交易的国际石油价格,公安部门还不赶紧出面抓人?
其实,特朗普5月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时说得清清楚楚,第一,他认为这个期限十年的协议只会让伊朗壮大实力,不能真正消除伊核威胁,相反后患无穷;第二,这个协议没有限制伊朗中远程导弹的研发,以及限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胡作非为,解除对伊制裁后,一旦伊朗经济壮大起来,将给中东带来灾难。
国际社会对伊核问题大都抱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不指望能与伊朗达成一个一劳永逸的圆满协议,认为现在这个好不容易达成的协议总比尖锐对抗导致军事冲突要好。特朗普的想法是,如此对伊朗这样的危险国家不能达成一个满意的协议,那就以严厉的制裁来让其虚弱,绝不能养痈遗患。
很难说国际社会与特朗普的想法哪一个更高明,但说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通过退出伊核协议,来给中国、日本、印度、欧洲这些与美国亲疏远近不同、敌我关系复杂的国家设一个同样的大陷阱,很难自圆其说。
我认为,特朗普制裁伊朗问题上的立场是认真的,固然由于美国是单边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因而美国无法通过在公海上拦截其他国家的油轮,来武力执行它的单边制裁措施,但正如美国政府宣布的那样,它可以将与伊朗发生商业往来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中,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与之发生商业往来——就像中兴通讯公司被列入黑名单一样。简单地说,如果你执意与伊朗做生意,那美国政府就禁止美国的实体和个人与你做生意。美国政府管不了其他国家的企业,但美国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美国政府的法令。在这个问题上,说美国政府侵犯了其他国家主权,还真是冤枉了它。
问题恰恰在于,石油交易牵涉运输、进出口和银行结算等众多机构,而且差不多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大银行,以美国无处不在的科技和金融影响力,任何一个大型国际公司和金融机构,如果完全断绝与美国企业、个人的商业往来,不死也要脱层皮,其中一些立马就会遭遇中兴通讯那样的突然休克或死亡。
因此,应对美国对伊制裁,中国企业别有选择,要么忍痛与伊朗割爱,要么通过科技创新确保不再使用美国的任何技术与服务。或者说,在中国科技与金融实力全面超越美国之前,我们不得不暂时忍耐。欧盟、日本、印度、韩国等其他国家的企业也一样,最终大多数只能被迫中止与伊朗的商业往来。
在许多人看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算政治账,不能算经济账。若是如此,我倒有一招让特朗普制裁伊朗政策一败涂地。这个办法用来打破美国的科技和金融封锁非常简单实用,那就是让成千上万的中国渔民,以个体户的身份,与伊朗进行易货贸易,比如向伊朗运去中国的水泥、钢材、日用品等,然后运回伊朗的石油。这种蚂蚁搬家的办法,虽然可能导致进口伊朗的油价比国际市场高出3-5倍,但确实能突破美国的科技与金融封锁,体现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简单地说,不管你美国的计算机技术如何先进,金融业如何发达,我们中国人有一把算盘在手,美国人就只能徒唤奈何。
问题是,你愿意用20元一升的汽油而不用6元一升的汽油么?或者你愿意舍计算机而用算盘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当然,愿意不愿意,根本不由你我说了算。前几年就有专家说过,高油价可以减少汽油使用,从而减轻空气污染;同样道理,用算盘不用计算机,可以减少许多工业垃圾,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有利于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