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P.A
【G.P.A】每天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求职阶段的你。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突发!巨头被曝大规模裁员 ·  昨天  
数据宝  ·  证监会重磅!刚刚发布,涉及市值管理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回复@软羔羊2017:他们估计描述不清楚,应 ...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速看!今日情绪指数来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P.A

全球化经历退潮期,作为留学生还能进本地投行吗?

G.P.A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5 12:00

正文


留学生进本地投行真的各种难?



如图所示,如果从比例上讲,咱们的留学生进本地投行的真不多。上图男女比例也十分感人,后文也有分析。


原因得从内外两方面来找。


(1)外部原因: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劳动市场不是一个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公民,对外来职业移民有各种各样的限制。美国、英国这些大国,可能还要相比中国开放一点。也正是这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博弈之中小小的一道缺口,给了我们这些异国留学生们无限美妙的梦想,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国梦、英国梦的实现者。


目前国际环境形势比从前更糟糕。美国禁止穆斯林7国公民进入的总统行政命令表面上没有影响到留学生、中国人,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美国想要成为一个更白、更纯粹的美国,第一代移民,无论学历高低,所处的位置都是十分尴尬的。英国也一样,特蕾莎·梅想要巩固国境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东欧各国为了留住外流的人才费劲了力气但成效并不显著,可见没有铁腕手段仅仅靠经济激励,是无法达到控制人口流动的目的的。而中国,就好似一个铁桶,改革开放40年但在人口的范围内,还有许多的开放工作。



(2)内部原因:


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每个出国的人都曾为此挣扎,没有例外。我们只从求职这个角度切入,详细聊聊国内外的求职环境有什么区别,希望能给各位的招聘季打好有准备之仗。


国内外求职环境最全比较


  • 国内的投行/券商求职环境是:


(1)专业契合度99%,学金融的去做金融;


(2)看重教育水平,博士生去做行业研究,研究生去做券商分析师;


(3)性别也是重要因素,实习招聘里会写明“男生佳”、“女生佳”这类非常令人不舒服的字眼,我对我身边十分biased/skewed样本的观察是,同等资历的男生和女生,女生最终的去向会比男生低一个档次;


(4)学校是决定性因素,清北复交,985,211,海外top10/50/100/200学校出身的每一名选手都与最终找到的职位有紧密的线性回归关系;


(5)证书很有用,在岗位描述中往往会有一行“CPA/CFA/注会/司法考试通过者优先”(以及不得不吐槽,应届生里面就没有所谓的‘CFA通过者’,各大公司的招聘还是要写的更严谨一点);


(6)看重实习经历;


(7)需要面试综合素质;


(8)时间表和录取渠道方面,往往有暑期项目,校招(1、2月份开始),以及通过3-6个月长期实习后录用。



  • 而国外的投行业求职环境是:


(1)多样性/Diversity挂嘴上


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是政治正确并不走心,毕竟最终进去的大多还是专业对口的白男选手(看图一就知道了)。但许多大投行是有各种开设给多元背景的学生提前了解投行的短期项目的,所谓“大一沉浸项目“,“女性深度项目”,还有少数族裔、身体有残疾者、LGBTQ群体、退伍兵的特殊招聘渠道等等。


不过有一点要有谱儿,在投行的世界咱们亚裔并不算少数族裔,美国可能有25%的投行从业者是亚裔,比例明显高于人口中亚裔的占比。所以想要通过什么少数族裔项目进去那是不可能了。只有你是个女生,可能还有一点点录取率上和机会上的性别优势,这和国内情况正好相反。


(2)教育水平重要,本科生和MBA才是标准


还有少数的quant trading和strats岗位会需要数理基础非常好的博士生。


行业里道听途说是这样的,80年代的投行只招收商学院应届毕业生。后来开放了本科生的分析师项目,但一开始是只有2年合约,期满走人,无论是去读商学院还是换行业也好。显然本科生的学历是不够在投行业继续发展的。


目前的投行大部分的校园招聘是本科生进入analyst项目,大约占所有人数的80%+,少数MBA毕业生进入associate项目,大约占人数的不到20%。


那咱们最喜欢的研究生呢?好像,不在目标候选人群当中。所以许多同学出国前并不知道这个状况以为和国内招聘环境相似的,就吃了一个大大的亏,等回过神来发现要剑走偏锋另辟蹊径才能够在本地投行占得一席之位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不过在国外读完研究生回国做投行,香港或者北上广,外资投行或者中资券商,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道路。


(3)女生友好型环境


在国内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的女生出国后可算是来对了地方。国内有人做过实验,同样一份简历仅仅把性别从女变男,收到面试的数量会是原本的2.83倍。而在美国这个情况可能会被反转。美国本地的女生想做投行的不是很多,每年申请人当中只有不到20%的女性。但由于对多元的追求和外界给予的舆论压力,大投行每年都很努力的提升女性职员的比例。我们公司今年招收的analyst当中就有将近一半的女性。


不到20%申请,将近一半录取,不能再好的套利机会了吧?


(4)学校是/不是决定因素


传统的投行,基本上招收的都是一些非常容易分辨的人:常青藤,成绩全A,从大一就开始做各种投资型社团活动,案例挑战,商业大赛,选股比赛,实习经验丰富。


而如今信息化时代,所谓的“目标学校”更多是一个主观的意愿而不是客观的限制。几乎所有同学只要对投行感兴趣,即使你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州小村小学校,也有渠道去了解这个行业,有渠道去申请。


同时投行主观上也意识到只招收一种人对于商业其实也并没有利。回到第一点diversity的问题。我们投行的理论是:我们的客户是各种各样的人,那为什么我们的分析师必须是同一种人?这不科学。只有招到所有背景、所有学校、地区最出色的那一批人,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客户的需求。


这可能是更先进的人才选择观念。只可惜,仍然有太多雇主仍然需要各种名牌名校傍身的选手,来凸显自己的身价。



(5)证书没有其他因素重要


我这么说真的不是因为我没有什么证书!相比于我们十分看重各种“硬文凭”“硬证书”,这里的同学对于考证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热情,除非是Series这种有监管需求的行业资格证,不得不考。当时公司请来的培训师对我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考到一个完美的分数,那就是及格分,70分!”


举个例子说,CFA证书,可能在行研或者做资产管理的领域非常受到认可,但超出了这个范畴,就更多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最重要还是业务水平,你做过多大规模的交易?是什么行业的?你建了什么模型?你是如何和客户保持亲密的关系、是否有炉火纯青的社交技巧?这些可能在招聘过程中比一纸证书要来的有说服力。


(6)看重实习经历


这一点国内国外的公司是一样的。对于留学生小伙伴来讲,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有“行业相关的”“本地实习经历”。我听过无数朋友吐槽,美国人中国人都有:“招聘的时候公司看的都是我们有没有从业经历,即使我们是刚从学校毕业根本不可能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也一样。”“大公司招人的时候好像要找一个全才,但到了实际工作岗位或者在实习中,我们做的日复一日都是些重复的工作。”


可是同学们,如果从人力的角度上看,所有候选人都是学校出来、都是没有经验、什么方面的才干都没有,我们又如何成为让他们另眼相看的那一个呢?


此外,所有工作对于新人都是一样的枯燥重复,但我们从学生时代就不断提升自己从不仅仅是为了找到第一份工作,而是为了找到我们最后一份工作,以及让我们在进入职场后能够走得更远,不是吗?人力和未来老板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找他们认为最适合、会在这个岗位走得最远的人。


实习这么重要,因为老板会想:“她即使不是这个专业的,却还做了相关的实习,她一定是真的对此感兴趣,付出了额外的努力。”以及:“她虽然来自中国,却在本地的这家公司做了实习,证明她来我们这儿也会适应的很好。”设身处地从未来雇主的角度着想,倒推着去寻找合适的实习,是找工作的一个上策。


(7)面试综合素质


这也是国内外非常有默契的一点,但面试环节又略有不同。


国内由于竞争激烈,普遍需要有更多轮面试。在国外找工作的话,就没有听说过什么群面,基本一进入面试环节就是一对一面试了。


而且非正式环节的面试(informative interview)和各种聚餐活动,也是海外求职的一个特色。国内的招聘季从千人宣讲会开始,HR这么忙不会单独约你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和你聊职业规划之类的。


从面试过程本身来讲,我也经历过国内的面试,一般来说落落大方、行业知识渊博就可以。在海外求职,面试时更需要一些“套路”,比方说开始前的寒暄很重要,但留学生求职者往往会不重视。海外求职时必须准备好的各种“行为问题”,在国内也只有少数外资会用。


另外有一点,和整个文化大环境相关。国内求职者往往要表现的谦逊,而在海外求职,则得显示出你的自信,这一点当你不是在用母语交流的时候,往往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关,可以说大多数人都倒在这里啦。有一个小诀窍,我当时也这么做,就是如果怕麻烦朋友陪你mock interview,那就用录音功能把自己的回答录下来,反复听反复练,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你会被自己的答案尴尬死,但自己听总比面试的时候被面试官听了要好多了。


(8)不是现在,就是错过(Now or Never)


海外求职的时间表太重要了,80%的投行工作者是在毕业前两年的时候开始准备暑期实习招聘,通过录取后,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获得return offer,以这种方式被录用的。所以是否知道各家公司什么时候开放申请,什么时候截止,就是生命线。这也是研究生海外求职不占优势的一大原因:整个学位只要两年,那就是说一开始到国外就要开始找夏季实习了,这对于各方面都还在适应期的留学生来说,未免太为难。


国内也有所谓夏季实习生、秋招、春招之说,但在金融行业,可能外资银行严格遵守,本地的券商还是很依靠长期的实习生转正,所以毕业之前三个月开始实习都没有问题。但在海外的各位还有身份问题需要担心,OPT申请和工作签证的抽签等等,这方面要比本地学生面对更多的压力、需要更早做准备。



写在最后


在找工作这场持久战上,就和申请学校,或者之后想要去任何一个职位上一样,重要的不是你认为你可以,而是别人看到你可以。(就是这么现实)所以无论是你的毕业院校、证书、实习经历,最终都是你综合水平的一项佐证。


马上又是毕业季了,祝大家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已经找到了),完成从学生时代到“成年人”的跨越!


公众后台回复“金融职场

查看更多金融职场求职分享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女博士投行女和小公举(ID:shier1213),作者:Vera。


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