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丨看展览
带你走进博物馆,让看展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突发!DeepSeek,重磅宣布 ·  昨天  
首席商业评论  ·  福建按摩大佬,9个月赚了1个亿 ·  2 天前  
揭幕者  ·  猛烈上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丨看展览

永州游学丨藏不住了!中国顶级的文人圣地,就在这座宝藏小城!(4/16-20)

博物馆丨看展览  · 公众号  ·  · 2025-02-14 13:20

正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在此期间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寥寥二十字,写尽了他的凄清孤寂。

宋·马远 《寒江独钓图》


从繁华的长安到荒凉的边陲,从朝廷重臣到贬谪罪臣,柳宗元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虽仍有官职却形同虚设,他只能将自己全部的情感都投射在永州的山水间。

八篇永州山水游记,有小石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寂静寥落;有西山宴游“悠悠乎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豁然开朗。

零陵古城柳子庙景区

柳宗元在永州山水间,寻到世间的“生生之德”,看似悲剧的处境,却有他人难以体验的“快乐”, 成就了古代山水游记的高峰。

除了柳宗元之外,永州秀丽的山水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历。

道县月岩,周敦颐悟道之地 图源/永州文旅


浯溪碑林 ,你可以看到 颜真卿留存字迹最大的《大 唐中兴颂》 ,感受字里行间的金戈铁马之势;在 月岩 ,可以看到置身岩洞的周敦颐思考着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九嶷山,可以寻访到蔡邕题写的 《九嶷山铭》 ,感受他对舜帝的敬仰。

他们是一颗颗无比璀璨的星星,在小小的永州城织就绚烂夺目的星河。

九嶷山舜帝陵 图源/九嶷山文旅

浯溪碑林,中国最大的露天碑林 图源/筱溪听泉


你可以漫步于青山绿水之间,寻找这些隐藏在石壁上的文化密码,感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才情与风骨。

在这里,人,与文字,与艺术,与思想,人类与他最伟大的创造们真正地交融为一体。 千百年来,他们被不断追思,他们被重新诠释,被赋予了超越时空、同辉天地的永恒意义。


上甘棠村,文脉不绝 图源/零陵旅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所看到的文字皆是文人墨客眼中的山水,而我们眼中的山水则需要我们自己亲身去感受。


4.16-20,让我们跟随文史大家刘墨老师一起走进永州 ,你也许会在愚溪遇见那个“ 小石潭 ”,亦或是在宁远县的田园中感叹“袁家渴”的美丽。



刘 墨

文化学者、作家


现为文化学者,独立艺术家,作家。少时读书,长而游学,喜书画诗词文史,擅研究魏晋以及中国历史中的文人,从历史学、艺术学、佛学等多方面切入,展现多方面的文人风骨。

代表著作:《永和九年,赴一场兰亭之约》《艺术中的文人》《苏东坡的朋友圈》《晴窗一日几回看——文人印史》《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中国散文源流史》《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等。





🌟 文人雅士“打卡”地,感受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柳宗元被贬永州, 寄情山水 做出《永州八记》《江雪》等,将山水游记的境界发挥到极致。而后诸多文人墨客游历永州,纷纷留下作品,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则是他们的经历与情感。

以诗词、文章为线索,走进 蔡邕、元结、柳宗元、周敦颐、黄庭坚、米芾、方信儒、何绍基等名人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浮沉宦海、贬谪之路上的艰难心路;还是慕名而来留下墨宝的欣喜之情, 跨越千年与古人共情,重新感受他们所经历的过往和当时的情感。


🌟 在地之野有摩崖,品读钟灵毓秀山水间的摩崖艺术

永州,“石头上的书法博物馆”。 这里有 颜真卿 书法进入成熟期的精品力作 《大唐中兴颂》 ,有浯溪摩崖的开创者 米芾的《浯溪诗》 黄庭坚 的长诗 《书摩崖碑石》 等等。

此次行程特邀 文史大家、书法艺术家刘墨老师 与我们一起走进这片人杰地灵之地,以书法为开端,欣赏书法大家的佳作,品读其文字背后的故事,解读文人墨客的人生。


🌟 藏在湖南边陲的山水秘境

春季踏青宝藏小城! 永州的山水,仿佛是大自然最得意的杰作。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所描绘的小石潭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的世界。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说的九嶷山,树木葱茏、林海莽莽、繁花似锦。“永州八景”鬼斧神工,每一帧都是绝佳的拍摄素材,一路上,你会发现许多隐藏的美景,等待着你去探索。


特别提示:
1.行程内需要大量站立和行走,请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或休闲鞋;
2.如遇临时交通管制、景区开放情况或天气影响,或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行车路线和行程顺序或内容作一定调整。


时      间 4月16日-20日

集合/解散 :湖南永州

原       价 5180元/人

组  团  价 5080元/人 (2人及以上同报可享)


*大小同价,参团年龄建议10-65岁之间

*8人成行,20人封团(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1人,如未成团将全额退款)

*报名人数达到上限将停止招募,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

*报名需二次确认。请不要购买高铁/机票大交通,待客服通知成行后再安排购买




他们的理想:峻极于天的高山

与小城永州的诞生同时,《史记》亦从这里开篇。

司马迁 记录下久远传说。 ,我们的华夏始祖、上古五帝之一, “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九嶷山 ,自古被视作舜帝归葬之地。 零陵 ,正是永州的古称。

九嶷山舜帝陵 图源/九嶷山文旅


受尽苦难的司马迁,将自己的至高理想寄托于此。 《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虞帝,即舜) 孔子 尊崇, 孟子 钦慕,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儒家文化因他而兴。 九嶷山,因此成为 万民敬仰的对象。 秦皇 望祀, 汉武 膜拜 中华文明因他 源远流长至今


今日的 山中 依然保留有 古老的 舜王庙遗址 秦、汉、唐、宋,长达1600多年有关舜帝祭祀的考古历史信息至今留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华民族始祖帝王祭祀遗址中, 在同一地点前后延续时间最长、唯一与史料及出土文物记载相吻合、唯一有实物可考、始建年代最早 的一处。 这里伫立的,是 岭南华夏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华文明史无可替代的奠基石。


舜王庙考古遗址 图源/九嶷山文旅


蔡邕

舜葬于山中,山因舜扬名。垂青这里的当然不只有帝王。


《九疑山铭》 在这里诞生 ,这是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铭文、湖南现存 最早 的铭文、目前所见 最早 的祭舜帝文 ,也是 最早 直接以永州风物为题材的篇章。 东汉末年,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 蔡邕 这样写道:


岩岩九疑,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时风嘉雨,漫润下民。芒芒南土,实赖厥勋。逮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征。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太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疑,解体而升。登此崔嵬,托灵神仙。


山高可比圣徳,润物犹如教民。 与司马迁一样,在蔡邕的心里,高耸入天、仙云盘绕的九嶷山,是他的 精神圣地 。尧舜禅让,为政以德,山中沉眠的舜帝,是他矢志不渝的 崇高理想


摩崖石刻《九疑山铭》 图源/九嶷山文旅


为此,他 奔赴仕途,却因 言获罪, 亡命江海, 丧于乱世。为此 ,他倾注一生心血 补续汉史,亦成为汉末文学史承上启下的关键。 蔡邕失意于政坛,却扬名于天下,所幸他的绚丽篇章留下,所幸他的精妙法书存续。


当时 《九疑山铭》 仅载铭词,而碑文不著,直到南宋李挺祖书于 玉琯岩 小小一处山体,却有绿荫如盖,被誉为 “天下第一盆景” 。南北朝至清25方摩崖石刻留存。


李挺祖书“玉琯岩” 图源/九嶷山文旅


方信孺


南宋嘉定六年 (1213) 的冬日,时任道州刺史的 方信孺 在铭文旁留下巨幅榜书。“九疑山”三个大字,高近两米,苍劲有力,雄踞半面山崖。据说这是 永州石刻中字径最大的一处 ,堪称奇观。


方信孺曾 三次出使金国,以雄辩口才折服强敌, 最终还是铩羽而归,惨遭贬斥。 可是,生于 衰败的王朝, 他纵然忧国忧民,那又如何呢?


方信孺榜书大字 图源/九嶷山文旅


像他们一样的文人,耗费一生苦苦期盼的,不过是同尧舜一般的明君。而这样的理想,不过一场永远飘渺的幻梦。这便是他们 终将迎接的命运。

方信孺倒是生性阔达,纵使深受挫败,仍然倾尽心力。 那么,当他望向蔡邕铭文的那一刻,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们的努力:铭心刻骨的磐石

永州真正成为熠熠闪光的文化圣地,是从一个现代人并不太熟悉的文人——元结开始的。


元结


唐广德元年 (763) 元结 被任命为道州刺史 (道州,即今日永州道县) 。他,开始第一次与永州结缘。此时的元结 未曾想过,他的一生会有近十年的时间属于永州。


唐永泰二年 (766) ,元结再授道州刺史。 这一次犹如命中注定,他的目光开始与这片山水对接,灵魂开始与这片天地共振。


浯溪碑林 图源/九嶷山文旅


元结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凄惨,也体验过宦海仕途的凶险;他曾辞官退隐山林,也曾奋勇抗击叛军。世事浮沉, 他似乎始终没有放弃,他在寻觅一个梦中的地方, 一个可以将生命寄托之处。 或许就在某一刻,他忽然明白了, 永州就是他苦苦求索的答案。


这一年的春日,元结与下属的江华县县令、书法家 瞿令问 同游,作 《阳华岩铭并序》 将这处峻异岩洞命名“阳华”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回,岑巅如辟。沟塍松竹,辉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讥我,以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于戏阳华,将去思来。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他请瞿令问参照《正始石经》,以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并刻岩上。《阳华岩铭并序》成为 永州地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


阳华岩摩崖石刻 图源/永州交通


元结的乘兴之举,就此开创了自唐以后湘桂两地摩崖石刻盛行的风气。 此后,勒石铭文者纷至沓来。 40余方石刻, 时历各朝,汇聚 各体,体裁多样。 其中南宋《江华阳华岩图并序》是国内少有、湖南仅存的摩崖图刻。


此后,元结的印迹遍布永州城的角角落落。 为潇水西岸峭壁取名“朝阳”,作 《朝阳岩铭》 ;为湘江支流的小溪命名“浯溪”, “浯溪三铭” 诞生。他延请 三位书法家以三种不同篆体书写 “三铭”。 罕见奇观至今存留 摩崖之上。


图源/筱溪听泉


唐大历六年 (771) ,在生命走向终点的前一年,元结将自己先前所作 《大唐中兴颂》 补充定稿,请书法家 颜真卿 挥毫并摩刻于 浯溪 旧稿乃元结当年抵御史思明叛军后有感而作。


这一刻,唐代 古文运动先驱元结激昂挥洒的奇文、东晋二王以来书法艺术 集大成者颜真卿臻于化境的奇字、湘江水畔拔地 屹立的峭壁 奇石 ,达成了完美的“珠联璧合”,世称其为 “摩崖三绝”


镂于金石,传遗后世。元结此举,是为了永远记录下那段跌宕的历史。 然而,绚烂表象的背后却暗藏机锋。文章的“明褒暗贬”、书法的“左行正书”,留下千古争议的谜团。 共同经历战乱切肤之痛的元结与颜真卿,他们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 图源/永州文旅


《大唐中兴颂》终 开浯溪书写先河。 黄庭坚、秦观、李清照、范成大、沈周、董其昌、顾炎武、袁枚 ……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以诗文、书法同元、颜二人隔空神交,在石壁之上 构建出一个影响千年的互文世界。


他们或许是迷醉于雄文翰宝的才华, 或许是有感于忧国贬君的用意。无声的石头告诉他们 ,他们不是君王的傀儡,不是时代的败者。 历经千年真正应该永存的,是他们的个性与自我。


浯溪碑林 至今现存从唐至民国的石碑 505块 ,是 中国最大的露天碑林 永州石刻的年代之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价值之著、保存之好,是当之无愧的湖湘第 一、华南称最。


浯溪碑林 图源/永州交通

米芾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十月秋日,二十五岁的 米芾 接到诏令,途经永州,来到浯溪。


他是北宋最杰出的艺术家,投入一生心力痴情书画;他也是北宋最知名的疯子, 拜石之举成就 “米颠”之名。 他与元结一样,始终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而比元结还更超脱恣意。


浯溪碑林 图源/永州交通


当爱石成狂的他面对 浯溪 ,他直言不讳:


胡羯自干纪,唐纲竟不维。

可怜德业浅,有愧此碑词。


在米芾看来,皇帝的功德是远远配不上所谓中兴的颂词的。


三百年前的元结含笑。 他知道,他是懂他的,他是懂 浯溪的,他是懂石头的。




他们的情思:苦中作乐的 清潭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而言,永州被熟知,是因为 柳宗元


他是声名赫赫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而更多人了解他,是因为那湾 小石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柳宗元


清潭背后,深藏悲鸣。唐 永贞元年 (805) ,出身河东望族的柳宗元不得不面对政治斗争的惨败,告别长安宽绰的居宅,被迫远赴永州。


偏远的 零陵古城 始建于公元前124年。古老的城墙、民居、祠堂、街巷,隐没山水之间,至今保存完好、格局井然, 处处遍布他的痕迹。


愚溪 图源/零陵古城景区


柳宗元最初住在龙兴寺西厢房,后来迁居潇水西岸的 溪。湘江边的 “浯溪”由 元结命名,这条 愚溪” 则是柳宗元取的名字 。“愚”字倒颇有一种自嘲 纾解的意味。


天之骄子坠落泥沼,前景难料。 柳宗元并不是一个十分能想得开的人。 谪居于此的漫漫十年里, 他或许还是激愤的,或许还是忧愁的,或许还是悲苦的。千万种复杂情绪纠缠心头,他却只能 游历山水、排遣幽怀。


柳子街 图源/永州文旅


柳宗元一生留下作品六百余篇(首),有 近五百篇(首)在永州完成。在 唐代诸多的贬谪官员之中, 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对贬所的山水有如此广泛的游历,也没有人能 像他那样 如此全面地反映于 作品 人称其为 “山水散文之祖”“游记之祖” 他与元结一道, 共同构建了千年永州的山水与文化景观。


人生的苦难对柳宗元而言,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千年以后,沿着他的足迹慢行溪岸,你可曾觅得 钴鉧潭 奔流不歇, 小石潭 清冽如故?


愚溪 图源/永州文旅


今日的岸边,仍有 柳子庙 伫立。庙宇为纪念柳宗元而建,初建于北宋, 后多次修葺更名,现存为清光绪三年 (1877) 重建。


院墙上嵌有 荔子碑》 ,由韩愈作文、苏轼作书,以缅怀柳宗元。三大文豪齐聚一碑,世称 “三绝” 。这件碑刻 也被视作苏轼书法的代表作,被誉为苏轼 的“书中第一碑”。 两旁还竖立 严篙《访愚溪谒柳子庙》 等许多珍贵碑铭。


柳子庙与《荔子碑》 图源/永州文旅


黄庭坚


唐元和十四年 (819) ,柳宗元溘然长逝, 享年四十七岁。在他过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却声名不显。


直到北宋崇宁三年 (1104) 的三月春日,他来了。 在赴广西宜州贬所途中, 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 经过浯溪。 相隔三百年的光阴,他与他的相遇,一定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他们一样出身显赫,一样颇受政治打击,一样被远贬岭南,一样 死于偏远贬所。黄庭坚的文字时常会化用柳宗元的诗句。他感怀同情他的遭遇,也是感怀同情他自己。


黄庭坚诗碑局部 图源/永州文旅

就这 样, 黄庭坚 继承柳宗元的文字,追慕柳宗元的精神,他也使 柳宗元的地位最终在北宋到达了高峰。

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
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文字工,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见人,古木荫溅溅。

溪水似乎还是当年的溪水,古木似乎还是当年的古木。但 是你思念的那个他呢?



他们的 使命:光 辉永照的明月

千年以来,过客匆匆。永州迎接着人们到来,又目送着人们离开。

北宋天禧元年 (1017) ,永州终于盼来了真正属于它的他。道县西南郊的小村庄里, 敦颐 出生了。

周敦颐

周敦颐的 《爱莲说》 至今被吟诵不绝, 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千古名篇。 而他更杰出的成就,是 开创了宋代理学 周敦颐 深度改造 传统儒学内涵 ,批 判吸收佛、道思想。 自他开始,儒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北宋逐渐摆脱了混乱的思潮,树立了全新的秩序。

上甘棠村 图源/筱溪听泉

在距离他的家乡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神奇月岩。月岩的奇,在于 一岭三洞,一洞三月 。群峰宛若屏障,天光透入岩中, 犹如鬼斧神工一般, 竟成三个"月亮"。 相传,“周子幼时,尝游息岩中,悟太极,故有书堂在岩内,石壁环之。”

高山仰止,后世名家纷至沓来,登临朝拜,将所思所感书于石上。洞内石壁至今保存有宋、明、清三代石刻54方。 徐霞客 游览后,更是发出了“永南诸岩谁最?道州月岩第一”的由衷赞叹。

道县月岩 图源/永州文旅

周敦颐继承孔孟、弘扬儒学、犹重教化,大力 促进了湖湘地区 各级学宫的兴建及地方书院的 普及。 永、道二州历代官学、私学无不雕塑周敦颐像以供顶礼膜拜。


宁远文庙 始建于宋,经明、清两代历次重修,是 我国现存的文庙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之一 ,拥有 全国古建筑中唯一的龙凤石柱群石雕 。石雕工艺囊括了高浮雕、镂孔、浅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成为文庙建筑装饰中的最突出特色。


宁远文庙 图源/九嶷山文旅


受周敦颐影响,以莲花、太极为题材的装饰手法在当地颇为普遍, 上甘棠村 甚至就以太极八卦布局。这处 湖南省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 保存有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还有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清乾隆年间的步瀛桥等,甚至有些 带有 明显的宋代特征。


村中世代居住的周氏一族,乃是周敦颐的同源宗亲。文风滋养千年,他们 秉承儒学,耕读传家,代代不绝。 载于族谱的七品以 上官员就有101位之多。


上甘棠村 图源/筱溪听泉

何绍基

八百年后风雨飘摇的晚清 (1799) ,就在周敦颐的家乡, 何绍基 出生。他是晚清最杰出的书法家,被誉为“有清以来第一人”。 何、周两家 世代联姻,交往亲密,何绍基小时候的启蒙读物 就是周敦颐的著作。

成年之后,宦海沉浮, 他不仅是周敦颐的同乡人,更成为了他的同路人 。官场受挫之后,他毅然请辞,往来书院、 校勘经文、 教化学生。

何绍基《归舟十次经浯溪》拓片 图源/永州日报

无疑,与永州结缘,他是幸运的。他们也是幸运的。


永州,依旧水秀山青,静静地等候着下一位有缘人的到来。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