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DeepSeek 的全民热度非常高,但是真正将 DeepSeek 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很好的融合起来,是不容易的。比如使用 DeepSeek 撰写深度研究报告,或者学术文献综述等。
我们需要首先了解AI,才能更好的使用AI。在笔者看来,AI所从事的,更接近“广义的翻译”,比如
-
-
-
不同感官之间:视觉,文生图,文生视频;听觉,实时转录等;
-
不同形式之间:主要是指问与答,把问题“翻译”成答案。
那么我们也要清楚,AI的短板是什么:
-
AI不掌握最新的真实事件和数据,比如问AI今天是哪天,今天天气怎么样,除非AI调用搜索接口,否则是答不上来的;
-
AI难以驾驭长文本,因为AI相当于把问题“翻译”成答案,由于问题一般很短,所以“翻译”出来的回答,也不会很长。如果强制AI输出长文本,则会出现严重的幻觉,因为AI已经忘了问题;
-
AI不识数,AI认字但不识数,比如经典的3.08和3.11谁大,strawberry里面有几个“r”,这一直是困扰AI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去定向克服AI的弱点,笔者近期探索了如何更好的使用AI撰写深度报告,从经验上看
-
尽量给AI输入一个更详细的方向,比如把研究的题目和一级标题都输进去,效果比单纯给一个题目要好;
-
把完整提纲整理完成,分段输入给AI,让AI分段细化撰写,避免一个长文章一次完成;
-
让AI调用搜索接口,去搜索最新的信息和数据,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
-
最重要的是,人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严格把控质量,不要有当甩手掌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