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厌恶动物园,他们认为动物园是剥夺动物自由的渊薮,被禁锢的动物过得很惨,只成为了麻木的看客取乐的玩物……这种厌恶,在中国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很多中国动物园槽点确实太多。然而,就在我们的动物园进步缓慢的时候,国外的同行们在《怎样展示一只牛蛙》这个行业圣经的指引下快速发展,无论是理念还是实力都甩开了一大截。
清明期间,花老师跟几个朋友去了趟新加坡,专门去逛动物园。新加坡动物园群号称亚洲第一,它们由4个分园组成,由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运营。去之前我已经找了很多资料和游记,没想到一进去还是一路“卧槽”个不停。
——实在太棒了。
棒在哪里?让我们一条条说。
新加坡动物园一进门就能见到的动物们。铁笼玻璃笼在这里都是非常罕见的。这只狐猴大哥常年在门口那一带活动,有去过的同学们应该可以认出它。
看过花老师以前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以4个维度来评价动物园的:笼舍设计、丰容、自然教育、本土物种展示。笼舍设计的水平好不好,基本是一目了然——而笼舍的设计,又是后面3项的基础。(评判标准,请参考:如何看待动物园?如何评价一个动物园好不好?)
个人认为,新加坡动物园里展示得最精彩的一类动物是灵长类,它们场馆的平均水平在整个新加坡动物园里都是可圈可点的。而在灵长类中,最棒的莫过于红毛猩猩自由活动区。
我们在国内动物园里看到的猿类,常常就关在不太大的笼子里,还往往是孤零零的一只。这样的画面就很惨。好一些的,会给动物较大的室外活动场地,并提供比较高的树或是爬架让它们能自在的运动,并会照顾到猿类群居的特性。杭州动物园的黑猩猩笼舍、广州番禺长隆的长臂猿笼舍都是不错的例子。
而新加坡动物园的红毛猩猩自由活动区,则是好到令人惊叹——它的地面部分,是一个上千平米的活动场,绿化不错,有设计很精良的爬架,但这部分并没有什么让人吃惊的。厉害的在天上。
新加坡在热带,树长得快,也能长很高。红毛猩猩自由活动区里,有不少高度在十米以上的大树。新加坡动物园不但允许猩猩们往上爬,还用木头把这些大树的树冠层连接了起来。这样一来,这些猩猩就拥有了一个方圆上千平米、上下十多米自由穿梭的立体活动场。所谓“自由活动区”就是如此。在现场,我就看到几只未成年的小红毛猩猩在树冠层上穿梭。
这是我在国内完全没有见过的。
更厉害的是,在树冠和地面之间有一条步道,人可以走上步道,观察下方和上方的猩猩。树冠上垂下了若干钢缆,在比步道稍高一两米的地方悬挂着几个平台,这里是饲养员给猩猩投喂的地方。游客可以用接近平视的角度,观察猩猩进食时的动作,以及猩猩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以前,我曾盛赞过巴厘岛动物园的熊狸笼舍,因为它是个利用有限空间和资源做立体展示的绝佳案例(朋友圈里的海岛游全是阳光沙滩比基尼,看着好烦?AI带你看点不一样的)。而新加坡动物园的红毛猩猩自由活动区,让我觉得它就是同样思路在不缺空间也不缺资源的情况下的华丽升级版。
园中长鼻猴的展示也很精彩,笼舍里有流水,水里有鱼,岸上有树,还原了河流红树林的环境,里面甚至还混养着犀鸟,这也是个加分项。
我总是说,一个动物园怎么样,看豹养得怎么样就知道了。豹养得好的动物园都不会差。因为在动物园里,豹常常生活在狮、虎的阴影下,不受重视。对待豹的态度,可以体现一个动物园对非明星物种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动物园的下限和节操所在。
新加坡动物园的豹养得如何呢?来看视频:
对于这个展示,我朋友@图腾两爬工作室 是这样总结的:
在不大的空间里要造出这样的效果那是要花挺多心思的。通过植被的遮挡使整个环境像是截取了原生境里的一个片段,再通过栖木的搭建以及,让花豹可以最大可能展示在游客面前。这需要笼舍的设计者除了有美感,还要对花豹的习性也有充分的了解。
而再看动物本身。相对于同属的狮、虎,花豹在大猫里面属于偏敏感、胆小的一种。要把花豹养饲养到能在游人如鲫的动物园展馆里处之泰然,旁若无人地蹲在整个笼舍里最空旷的位置上展示自身,意味着这只花豹自身处于非常安定,健康的状态。园方高超的管理水平可见一斑。
优秀的场馆设计和丰容,会让动物展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能让游客看得更爽,也能让珍稀的动物繁育更多。在新加坡动物园的入口处,展示了一群亚洲小爪水獭。在场馆的一个小角落里,水獭们搭了一个窝,在里面产下了一只幼崽。借助高高的草和枯枝烂叶的遮蔽,水獭们轮流跑到窝里围观獭妈妈和小獭。没有优秀的丰容,这样的画面在动物园里可不太容易看到。
上图角落的水獭幼崽,你看到了吗?
优秀如新加坡动物园,也有养得不太好的动物。比方说:北极熊。
新加坡位于热带,热得要死;北极熊来自北极,很怕热。这就是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坦率来讲,这头名叫伊努卡的老北极熊养得并不好,动物园给他提供了大水池,放了很多水,还做了个小瀑布,但这是个露天的场馆,热这个问题怎么都解决不好。如果它能拥有河川生态园里熊猫场馆的环境,估计会开心很多。
在大家眼中,老熊伊努卡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的背——背上的毛是绿色的。
是的,这只北极熊他……长。藻。了。
毛发变绿是怎么回事?长藻是不是动物园水质不好?都长藻了,他的健康会不会受很大影响?这些问题,看了旁边的展板就都知道了:
上面两张图中的展板,承认了伊努卡因年老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解释了绿毛的产生,对熊的影响。如果你在此观察到熊身体的异样,看到了奇怪的绿毛产生了疑惑,看到这些展板就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动物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只要好好对待动物,它们出现难免的疾病和问题,游客是能理解的。但前提是,你得主动告诉游客。国内很多动物园的动物健康出了问题,从不会主动向游客解释,直到有人怒了上网曝光造成了舆论压力,才会匆忙讲是什么原因,那时已经晚了。如果像新加坡动物园这样用科普展板主动解释问题之所在,那么危机公关的需求就会少得多,也更能让游客了解到动物园在做的工作。
丰容方法介绍:玩具(球),食物丰容(冻在冰里的苹果模型),浮漂板。饲养员的许多日常工作,展示出来都是很好的自然教育。只是悄悄做的话,其实是浪费了。
当然,科普展板的作用不止于此。新加坡动物园里的展板都是多语言的,非常清晰、简洁的介绍了动物,让你知其然又知所以然。这样的科普是成功的。
我听说,伊努卡将是新加坡动物园最后一头北极熊。这样的明星物种很吸引眼球,但实在很难养好,为了它们好干脆以后就不养了,这样的态度很赞。
那养什么呢?
多养一些本土动物嘛。
新加坡动物园似乎把自己当做一个扎根于亚洲面向世界的动物园,因此养了很多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动物,展示得都特别棒,非常有本土特色。
但对本土动物的展示,可以不只是养在笼舍里的那些。动物园这样的地方,肯定还有野生动物嘛。一个好的动物园,也会成为所在地野生小型动物的家园,这些动物能够补充展示。新加坡动物园里有很多展板,提醒游客:这个区域附近,有野生蝙蝠活动哟~
前一张图是花老师用单反拍的,这张是本AI用手机拍的。如果没有提示板,你恐怕注意不到这些小小的、不在编制内的动物员工们。
果不其然,我们在两爬馆的屋檐下发现地面被染黑了,还有新鲜的粪便,抬头一看,啊,好萌!野生的小蝙蝠在睡觉耶!它们睡觉是还会摇摇晃晃,是做梦了么?
同样的,在夜间动物园里也常常出现野生蝙蝠的提示牌,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它们——
上面这张模糊的图是在夜间动物园拍摄的,那里常能看到露天挂在树上的香蕉,旁边有标识牌让你注意野生蝙蝠。仔细看看香蕉,运气好的话会遇到好几个可爱的小家伙在贪婪的啃啃啃。
如果没有园方对这些野生蝙蝠的重视,我们肯定无法发现它们。
如果你要问我新加坡动物园里最棒的场馆是哪一个,我肯定回答说是脆弱森林展区。
这个管的格局是啥样的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国内曾经十分流行的鸟语林。各地的鸟语林,基本都是拉起一个大网子,把各种鸟都放进去,让人进去看。但这些鸟语林实际上是有很多问题的。比方说:热带鸟、温带鸟、寒带鸟都特么放在同样的环境里面,这也就是养活就够了吧?这样的展示缺点很多,但也有一些好处:合笼能带来更大的可利用空间;参观者进入笼子找鸟,会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
而在国外的一些很棒的动物园里,有一些看起来和鸟语林比较类似,但内核很不一样的展馆。这些展馆也会支起大网,把多种动物放进去养,然后把人放进去找动物看。这些场馆和国内常见鸟语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馆里的环境和放进去的物种,都是由同一主题总领之下,受到严格控制的。
具体到新加坡动物园的脆弱森林展区,这个馆在大笼子里重现了热带雨林的环境,无论是植被还是湿度,各方面都和外面不一样。园方在里面放养了许多东南亚热带雨林环境中的鸟类、兽类,辅以少量非洲、南美的热带物种。在落叶层里,还有故意放养的发声蟑螂、独角仙,以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青蛙和蟾蜍(可惜不管是虫子还是两栖类我都没找到)。
在一个可控的场馆里还原热带雨林的环境,种满雨林的植物,就能让里面几乎所有的热带动物生活得很自在,这是一般鸟语林做不到的。而用环境匹配合适的动物,也能让这些动物展示出正常的自然行为,和环境有良性的互动,展现出来的信息也更加丰富。人依旧能在大笼舍里走来走去,在天空、树冠、树干、林下各个区域寻找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各种动物,仿佛能感受到在真正的热带雨林里找动物的感觉。
整个馆里,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绿蓑鸽。绿蓑鸽是现生动物中和渡渡鸟关系最近的物种。它们的脖子上披着蓑衣一般的长羽毛,羽毛的基色是绿色,其上覆盖着华丽的结构色。当一只绿蓑鸽从树荫下迈步而出,走到树冠漏下的一缕阳光中时,它们的羽毛会变换出金、赤、蓝、绿等多种颜色,熠熠生辉,让旁边的凤冠鸠、雌性百眼雉鸡这样本来很好看的鸟类黯然失色。
在树荫之中,有不少半埋的水泥管。如果你蹲下身来,会看到里面有一只小鹿扑闪着大眼睛盯着你。有时候,它们会走出管子找吃的,你会看到它们的腿跟牙签一样,非常搞笑。这是鼷鹿。我们在馆里目睹了一只小鼷鹿被突然跳下树的鸭子吓了一大跳,这个小家伙镇定下来后,二话不说,迅速跑到鸭子的食盆中尿了一泡,不知是不是故意在报复。
馆里的动物当然不止这些,还有些会和人靠很近的猴子,特别污的狐蝠,多种小型鸠鸽,树冠上跑来跑去的松鼠(好像还有巨松鼠)。在这里看到动物很简单。但想看全就必须好好找。
猜猜看,这张图上的白脸僧面猴,距离游客有多远?
当然,这样钻进雨林找动物的游览效果,有高素质的游客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新加坡动物园里也遇到过喜欢嚷嚷、拍玻璃的熊孩子,但这就是下限了。如果有那种追着动物跑、乱投喂、看见猴子在眼前晃就上手摸的游客,热带动物馆肯定是没法开的。
答案揭晓:就这么远。换个游客素质差点儿的地方,它不得叫人给摸秃噜了?
逛夜间动物园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车行线,一条是人行道。两条路线有不重合的地方,遗漏了一条,就有些动物看不到。地图上的红线是车行道,其他颜色的是几条步道。
我们选择先上车。坐车绕夜间动物园一圈,需要大约40分钟。车比较快,在上面只能走马观花的把整个动物园逛一圈。这一圈,如果不细看,会漏掉不少亮点。
比方说狮子。狮子嘛,是个动物园就有,即使养得特别好也就是狮子嘛。所以看到这些大猫——即使是上面那头大白狮——我们也没有太在意。没想到,一群奇怪的雌狮出现了。它们耷拉着肚皮,上面有很多褶皱……我了个去!
这是亚洲狮!
是的,亚洲也是有狮子的。为啥大家都不知道呢?因为太少了。它们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南亚,但现在几近灭绝。要不是印度人给它们留下了一点血脉,亚洲狮早没了。目前,全世界的亚洲狮也就几百头,在新加坡夜间动物园一看就能看到近10头,简直超值啊!
为了体现我的激动,转载一个由Youtube网友Gilles Delhaye制作的视频,告诉大家如何分辨亚洲狮和非洲狮:
亚洲狮的几个特点:1 体型较小;2 鬃毛短,色暗,一般藏不住耳朵;3 肚子上有皮褶;4 尾长,顶端毛球大;5 狮群小,雌雄分居。
从看到亚洲狮之后,我就惊觉夜间动物园的厉害了。下了车,走上步道,这才是主菜。
熟悉花老师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鼓吹去动物园看的应该是自然行为。夜间动物园的一大魅力,就在于能够看到动物在夜间的行为。
灵猫笼舍算是比较亮的一个。
新加坡夜间动物园整体环境非常暗,最亮的动物展区,也仅仅有一盏亮度类似于满月的灯。而针对那些适应极暗环境的动物,笼舍里的灯光就特别暗了,甚至在有些笼舍里灯是暗红色的,这就是在尽量减少对夜行动物行为的影响。于是乎,仔细看,能找到不少有意思的自然行为。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赤麂和鼷鹿混养区展示出来的。
赤麂是一种小型鹿,只有大狗那么大,比较容易神经质。上面这张图里是个公赤麂,角很漂亮,身体状况很好,皮毛油光水滑。在它身边,还有一头雌鹿……等等,暗处有个小东西在走动。
咦,这是一家子么?兴许是大晚上的,雌鹿放松了很多,带着小家伙出来转了转,然后就遇到了我们这些游人。我是第一次看到“赤麂崽子”,于是和朋友们多待了一会儿,没多久别的游人见我们站着看,于是人群聚拢了起来。
这时,鹿们有点紧张了。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雌赤麂抛下“小崽子”,径直走向趴在地上的公鹿。公鹿也不动,就看着雌鹿在自己身边走来走去。被抛下的“小崽子”掉头走向远离雌鹿的方向,躲到了一棵树的阴影之下,一动也不动:
上面这张图是我用单反长曝光+超高感光度拍下来的,人眼根本看不到——要不是我观察到了全过程,根本没法在乌漆墨黑的树影下找到小鹿。这样的应对方式,我猜应该是赤麂幼崽避敌的策略:自己躲阴影里,老妈把敌人引开。
但是,我猜错了。经过@夜来香 老师提醒,这个小的不是赤麂,更不是幼崽,而是只成年的鼷鹿。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它嘴巴,上面有个小獠牙。躲在暗处不动,是鼷鹿的夜间御敌策略。
好玩的是,回看照片时我发现这小家伙一直在嚼嚼嚼,倒没忘了吃啊……
麂在英语里也叫“犬吠鹿(Barking Deer)”,说的是它们在遇到敌害时会像狗那样吠叫。这个声音我们没听到,看来赤麂也不是很紧张。
那些嚣张的掠食者在夜晚动静就大多了。比方说斑鬣狗。我们刚看到那群斑鬣狗的时候,它们还很恬静,岁月静好。
没过一会儿,喂食的饲养员出来了。他刚一靠近,斑鬣狗们就炸锅了……等到几块肉扔了进来,狗群争抢了起来。几只斑鬣狗兴奋得开始互相追逐,一时间,“啊哈哈哈哈哈”的狂笑声在夜空里飘荡不停。
——斑鬣狗的叫声,真的和人类的怪笑很像,在暗夜里确实令人毛骨悚然。我也是第一次亲耳听到。
仔细找!
首先要找到动物,然后再去观察它们在干什么。尤其要注意动物园在动物周围放置的东西(例如食盆),它们会和动物有互动。如果能拍照,可以拍回来仔细看看鉴别特征,别跟我似的犯错出糗。
动物园里该有的狮子、老虎、长颈鹿、斑马、河马啥的,新加坡的几个动物园都有,养得比国内几乎所有动物园都好,种类也多。就拿非洲的动物来说,这里有:
断了只角的弯角剑羚,野外绝灭(EW):
紫羚,一身条纹超好看:
红河猪,号称全世界最好看的猪:
这是一个梳双马尾的猪,给大家看一个日间动物园的近景:
以上这些,这都不是动物园里常见的动物。
新加坡几个动物园逛完,让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管理方认为自己是一个亚洲的动物园。所以,园内尽管展示了很多非洲、美洲的动物,但对亚洲动物的展示似乎是最卖力的。(此处要排除河川生态园,它是个更为优秀的世界动物园,之后讲。)
夜间动物园里,光是亚洲猫科动物我就看到了虎、豹、云豹、亚洲金猫、豹猫、渔猫。上面这张照片就是金猫。在中文里,龙虎豹彪中的“彪”就是金猫,据说这个字的三撇,就是金猫头上竖纹的象形。这种亚洲本土中型猫科动物肌肉虬扎,看起来孔武有力,我特别喜欢,但在国内跑了好几个动物园都无缘看到。这次还是第一次见。
夜间动物园对渔猫的展示,尤为好,场地很大,有可以爬高高的树,有可以下去捉鱼的水池,但又比较开阔。晚上渔猫出来晃悠的时候,很容易就能被人看到。渔猫是猫科里的特种兵,脚上有蹼,特别擅长下水捉鱼。
除了猫,还有鼠。夜间动物园里有个很大的网笼,里面养着鼯鼠。人可以钻到这个大笼子里,在树枝之间寻找鼯鼠、蝙蝠和几种鸟类。在夜间,鼯鼠硕大的眼镜亮晶晶的,非常萌。
另外我还看到了我最关心的穿山甲。不过小家伙在睡觉,没露脸,只能看到一个球,鳞甲随着它的呼吸均匀的起伏着……就算只有一个屁股也还是好萌呀~
做功课!
其实功课不用做太多,最重要的是看动物园地图。像新加坡这几个园这样的知名动物园,地图在网上很好找。地图上标了都有些什么样的动物,稍微查一查,哪种稀罕就知道了。
一只只有三条腿的云豹:
豪猪:
会自拍的黑冠猕猴:
黑猩猩:
还是绿蓑鸽:
还有一只总编:
下面是在黑猩猩展区外的科普展板。图里左中右这三个表情,分别表示什么呢?请连线!
害怕
要吃的
准备攻击
果壳粉丝不应该答错哟~~
……我都特么跑到新加坡了,为什么还是会看到总编??
花老师目前还在新西兰嘚瑟,并且刚刚发了一篇惠灵顿动物园游记……他还欠着新加坡河川生态园&鸟园的帖子没写,欢迎关(催)注(稿):
让我看看是谁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