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𝒐𝒖𝒕 𝒐𝒇 ... ·  23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𝒕𝒂𝒍𝒌 𝒕𝒐 𝒕𝒉𝒆 ... ·  昨天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你捡过最大的漏是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你以为演员没化妆的时候,其实都化了妆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6-11-07 18:11

正文

题图来源:《自娱自乐》

影视界有什么冷知识?

知友|陈八冬

1. 你以为没有灯的时候可能现场全是灯。

2. 你以为是晚上其实是白天,反之亦然。

3. 你以为是夏天其实是冬天,反之亦然。

4. 你以为这场戏只有十分钟,但是可能拍了十小时甚至十天。

5. 你以为演员可以随便走动,转头,站起来,蹲下,其实每个动作都是设计好的打好光的。

6. 你以为阳光 / 月光真的是阳光 / 月光,其实可能只是灯光。

7. 你以为只是一个移动镜头,你用手拿着相机也能拍出来,其实可能用了摇臂轨道斯坦尼康等等等。

8. 你以为真的在下雨,其实并没有。

9. 你以为烟雾缭绕大火弥漫,其实就是烟饼 CG。

10. 你以为演员真的在高速公路火拼追车枪战,其实他们都在摄影棚里疯狂中二的开架子车

11. 你以为一个镜头只有一句词所以演员很轻松,其实整场戏的台词都要背过。

12. 你以为拍是最花时间的,其实布景打光排练走戏占了大部分时间。

13. 你以为剧组在摄影器材上花的钱最多,其实美术才是最花钱的,当然,除了演员的片酬。

14. 你以为录音就是摄影机直接录就像你的单反一样,大不了在上面装个麦克风,其实录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有专门的录音机,一个麦克风可以买个五台单反。

15. 你以为一场再平常不过的文戏里肯定没有特效,其实窗户,街道,道具等等都可能是 CG 的。

16. 你以为一场对话戏里两个人只是坐着说话,其实两个人的位置可能移动过很多次只是你看不出来。

17. 你以为拍电影就是从第一场拍到最后一场,其实有可能第一个镜头是最后拍完的。

18. 你以为这场戏在非洲拍的,其实可能在南美。

19. 你以为是真的墙真的玻璃,其实只是泡沫塑料和橡胶。

20. 你以为主角在深夜里坐在台灯旁边真的是被台灯照亮的,其实是镜头之外还有各种灯光器材。

21. 你以为一场戏的灯光一直都不变,其实随着景别变化灯光也在变化。

22. 你以为胶片电影就是模糊全是颗粒和划痕,就像所有照片滤镜里那样,其实 70mm 甚至 35mm 胶片比现在很多数码摄影机都要清晰细腻。

23. 你以为宽银幕电影就是把上下用黑条遮住,其实是用变形宽荧幕镜头拍出来再拉伸成宽银幕的。

24. 你以为电影镜头一定可以自动跟焦,其实所有变焦都是测量标记后由摄影助理手动完成的。

25. 你以为两个主角在一个嘈杂的餐馆里聊天,其实所有群演都只张嘴不出声,后期才把环境音加进去。

26. 你以为女主坐在小房间里非常孤独,其实四面墙拉开是个摄影棚。

27. 你以为胶片拍完就拿剪刀剪胶片,其实现在胶片洗完都直接转数码文件剪辑。

28. 你以为你在电影里听到的各种声音都是现场录的,其实连你在岛国片里听到的活塞声都是后期用各种东西拟声的。

29. 你以为这已经是全部了,其实是我懒得想了。
深夜更新一波:

看到评论要说明一下,我说的并不适用于所有电影,只是告诉你有这个可能性,有些电影就是不按套路来你让我怎么办。

顺手又想到几个再写点吧。

30. 你以为整部电影是导演说了算,其实可能是制片人,出品人,等等有钱的人。

31. 你以为拍摄电影的那个人叫摄像,其实你如果把摄影指导叫成摄像的话,他可能会摸出一把刀砍你,这点非常重要。

32. 你以为演员没化妆的时候,其实都化了妆。

33. 你以为每部电影都是在不同地方拍的,其实很多外景都是重复使用的只不过你看不出来。

34. 你以为在电影院放的电影分辨率肯定超级高,其实也就是比 1080p 高那么一点。

35. 你以为在电影院看数字电影就是用投影仪播放个 avi 什么的,其实有种东西叫 DCP。

36. 你以为导演一定很懂摄影,其实他可能完全不懂。
再次更新:

我发现评论区里有些对电影有些了解的朋友不太满意我的回答,觉得不够冷。

但是我真的写一些很冷的大多数同学们又看不懂,不过为了有基础的各位,我就再写点关于摄影的更冷的吧。

37. 你以为阳光的色温是不变的,其实根据天气和每天时间变化从 4000k 到 20000k 不等。

38. 你以为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各种民用灯真的是民用灯,其实换了高瓦数灯泡可能还在里面加了各种柔光纸和色纸,而且灯上还连着一个控制灯光亮度的调光器。

39. 你以为平时我们用的灯和电影用灯除了功率差异之外没什么区别,其实在显色性上差异很大,一般的民用灯可能 CRI(显色指数)只有 60 到 90,但是电影灯都在 95 以上(满分 100)。

40. 你以为电视、灯具等等有屏幕或者发光的家用电器都是常亮的,其实在电影拍摄时为了防止这些电器因为交流电而频闪,需要根据所在地区(50hz 或 60hz)而调整快门开角和帧率。

41. 你以为拍电影就像拍照片一样自动白平衡或者选个「日光」、「钨丝灯」什么的就可以了,其实需要精准的灯光和摄影机色温控制,用各种色纸和滤镜(胶片摄影机)来调整并且有专门的色温计来测量。

42. 你以为慢动作镜头就是改变一下摄影机帧率就行了,其实需要特别调整灯光强度,对于一些摄影机要重新暗场校正,对于极慢的镜头还需要使用专门的机器。

43. 你以为电影素材一定色彩特别真实,其实拍的都是 s-log, log-c, c-log, bmdcinema, redcolor,v-log 之类的,意思是你看素材就是一片灰暗,全是噪点。

44. 你以为电影剧照里镜头前面的遮光斗就是为了遮光的,其实不止是要遮光,还要上各种滤片,黑白柔,星光镜,ND,IR,偏振,CC 片,LB 片等等。

以上。


知友|陈十一

1、职业编剧的剧本字号必须是小四,行间距必须是 1.5 倍。

2、拍摄时间超过 12 天的,剧组里往往都会产生亲情、爱情、友情。

3、场记要自己粘「棒棒糖」就是把水性笔的尾巴用布粘上,方便擦,节省时间(曾经一度想开发此类产品)。

4、如大家所说,灯光以河南人居多,家族似的扩张传承,所以在组里最好不要和灯打架。另外,每个灯光组里都会有一个叫「三儿」的。

5、一般的摄影师对于摄影机除了开关等简单操作其他是不会用的,“跟机员”反而是对摄影机各种设置最熟的。

6、后期会把前期的所有人都骂一遍。

7、至于一些绝想不到的东西比如:碧丽珠,保鲜膜、苹果箱(就是空木头箱子)暂时就想到这些。

8、出了一切问题都可以往制片组身上推。
回答下补充问题:

在我看来补充问题远比以上有意思,因为更具体,回答更有方向性。

1、根据不同的体量以及题材等等,制作成本具体的分配比例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某院线大片演员小鲜肉,制作费≤演员费,制作费 + 演员费 = 宣发费;某小成本独立影片演员戏好没名,或者一些韩国或港台演员,制作费 >演员费。

2、呈现出来的每一分钟实际拍摄都用了数十倍的时间,如果按我的理解实际拍摄就是开机到关机的时间,那么我可以说并不是用了数十倍的时间,因为好的演员导演都是有出片比的,尤其是在胶片时代,每一秒都是钱,你重拍一条就意味着损失,所以一般我定义的好演员片比在 2:1 导演在 4:1。

如果要是算上筹备时间、走位等等那么肯定会用了上百倍时间。

3、没错,同一场戏可能是很多天拍摄完成的,甚至同一场戏不同的镜头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拍完的。

本来想截几张图给大家看的,但是硬盘找不到了,先用文字解释吧。

首先,同一场戏不能同时一次拍摄的原因大概有几种:

一、场面太大短时间内拍摄不完,例如:《杀死比尔》中最后的大决斗。

二、由于演员的问题,这其中又分为了钱的问题、尺度问题、时间问题(钱的问题更主要,对于这个问题下一个问题会涉及,在此不赘述)比如某大咖只有一天时间,在这有限时间里要先把大咖的脸拍到,剩下的比如手部特写,带关系镜头等等全部可以甩到后面再拍,所以可能你看到的很多片子某大咖正在和演员 B 说着话,反打演员 B 说话时这些都可能是别的时间拍的。

当然还有一些是由于场景和其他各种因素不能同时拍摄的,也都和以上大致相似。

至于衔接的问题我相信剪辑更有发言权,但是一般的特写啊、反打啊是不会引起衔接问题的。这是同一场景,当然不同场景也可以这样。

比如找好上一镜头的角度,光圈开大点,找点相似物等手段都可以让观众看不出来。

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时空概念,如果不是对场景这么熟悉的观众是不会有这个体会的,比如:《解救吾先生》(好像是,具体记不清了,说错了的话还请包涵)很多北京的对道路很熟悉的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三里屯为什么会开车绕道西直门,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对于不熟悉的观众来讲这个就是合理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