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opDigital
TopDigital致力于帮助品牌实现数字化增长,关注新营销、新流量、新渠道和新消费趋势下的品牌增长案例和方法论,助力产品、品类和品牌的创新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opDigital

社媒时代的品牌新范式——内容品牌

TopDigital  · 公众号  ·  · 2024-07-16 18:28

正文


来源|品牌先锋BrandVanguard

作者|边边


社媒发展的几年,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人人都是创作者,迎来了内容全面的时代。不得不说,老的营销方式慢慢瓦解,新的结构逐渐形成。

消费场景的变化,造成了生意构成的变化,可能原来一些强线下商超渠道的品牌,线下能占到他们销售的70-80% ,但现在可能只有20-30% 。

生意战场的转移驱动着品牌的变革。社媒时代做品牌的范式革新了,背后有着大环境、消费趋势以及用户变化等多层原因,过去的经验开始失效,新时代需要新的品牌范式。

本文总结出社媒时代品牌成功的新范式——内容品牌,作为打造品牌的参考系。

图1:品牌类型矩阵

首先,在进入具体品牌类型分析之前,先初步理解一下这4个品牌类型。

用户变化决定了品牌视角的转变。 “内容型品牌”和“用户型品牌”都是消费者主权下的品牌思维,用户型品牌站在大众视角,更多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型品牌,主动创造大众需要的内容。

品牌角色决定了品牌类型。 领导、引领、创新的或者安全、可靠的、坚持初心的品牌角色通常对应的是“价值观型品牌”;服务者的角色对应的是“服务型品牌”,要体现无微不至、宾至如归的服务;“用户型品牌”通常是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比较好的群众基础,构建了强的粉丝群体;

简单来讲,内容型品牌说的是企业的“表达方式”、品牌沟通的方式,用户型品牌、服务型品牌说的是“对用户的态度”;价值观品牌是说品牌的发心。

这四个并不是互斥的,也可能是交叉的,但肯定有一个最为“显性”的特征 ,是驱动品牌的核心因素,也是需要长期品牌建设塑造出来的,留给公众心里最强的那个心智。

内容型品牌与价值观品牌位于品牌矩阵的对角线(见图1),内容型品牌也有价值观,价值观品牌也可以强内容,同时也需要用户导向、服务的思维,要根据具体行业和阶段来看,哪一个特征是当下最重要,最需要用户记住的。

未来的超级品牌,很有可能就是All in one(四合一)的综合体: 有价值观,面向用户,理解用户,从用户角度输出内容,提供贴心服务,完成品牌的“价值传达”。

接下来进入正题, “内容为王、内容战略”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怎么做内容还是存在很多疑问:什么是内容型品牌?怎么做?本文就试着从几个关键的问题研究入手,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内容型品牌。



01
内容逻辑和广告逻辑
的差异在哪里?

本文觉得两者最核心的是逻辑差异,搞懂了这个,就明白了。我自己认为一句话非常好的揭示了内容逻辑的本质,就是 “用利他的方式利己”

这代表着 “同理心、共情、为你着想” ,这都是可以被称为高情商的美好品质,所以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达方式。所以简单理解内容型品牌, 是一种高情商的表达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内容逻辑和广告逻辑的核心区别是视角的转换。“广告逻辑”是宣传产品,站在卖方的视角,而“内容逻辑”传达的是知识,站在买方的视角。

举个例子,广告逻辑:我可以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电钻,内容逻辑是我的电钻可以帮你打出365个不同花样的孔,我可以每天教你一种打孔方式,打了孔之后就拥有了“无孔不入的自由”。

这种思维的转变,就是站在利他的视角,在品牌中也有成功的案例。IKEA把产品手册变成了《家居指南》,突破了目录介绍的局限,做成了业内的参考书,也带来了销量的增长,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销量的一本书,也是审美培养和大众可鉴度最高的杂志。

大众喜欢这本“杂志”的原因:它通过产品,告诉你的是怎么让家更美更舒适,展现给你生活的更多可能。



很多品类都适合这种内容场景,比如美妆品牌教你化妆,服饰品牌教你穿搭、家居品牌教你软装等等。就很像是领域的博主,分享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帮助用户成长。然后把产品放到具体的内容场景里,并倾听粉丝的反馈,一起成长和共创。

其实与现在种草的核心逻辑是一致的,博主分享好用的产品,去演绎一款产品的“使用”场景,然后安利给粉丝。这种用户视角,跟用户站在一起的态度,会让用户感知到真诚,更加容易获得信任。

而这种逻辑的转变从“利己”的推广,变成了“利他”的吸引,从产品卖点到提供内容服务和价值,随之将决定着输出内容和形式的转变。

在toB行业也同样适用,在平台做商业PR的思路,就是内容逻辑,不是要去吹平台有多厉害,效果多好,而是站在客户的视角,结合平台内容和数据去挖掘一些真正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场景,建立用户沟通的内容。

最后用一张图总结逻辑差异:




02
内容逻辑和广告逻辑的优劣势
是什么?

内容逻辑与广告逻辑的优劣势也比较明显。传统广告逻辑是过去几十年被企业验证的成功方式,通过广告打响知名度,衍生出了从广告到渠道的整合营销打法,最经典的理论要属定位理论、STP、4P。

现在不是4P不重要了,而是叠加了新时代的打法。伴随着人群、渠道变化,内容越来越重要,是新时代与大众沟通的非常好的手段,也是未来持续的趋势。

当然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品牌肯定是侧重点不同的,要根据品牌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广告逻辑“放烟花”,而内容逻辑是“长期陪伴”。更好是将两种方式为己用,用广告逻辑沉淀的成熟的方法论来做内容型品牌。



“中心化媒体虽然不存在了,但中心的议题一直存在”,而且每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全民讨论的热点。瑞幸茅台联名、贾玲减肥、董宇辉小作文、小米Su7上市......

好内容形成热点、热点变成话题,从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各个平台流动。而这种流动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往往超过一支广告片所能达到的力量。

去中心化时代,只有好的内容可以跨平台传播。好的内容变成事件,有机会形成全网热议的热点。这也是好内容带来的杠杆价值。



03
内容型品牌和品牌做内容的
区别是什么?

品牌做内容,通常指品牌下场做内容出品,讲述品牌故事,比如品牌主导出杂志、开播客等是现在流行的内容形式。

下场做播客最多的是奢侈品牌,2023年9月,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 推出名为《Extended》的播客栏目,深入探讨品牌的创意核心、思想和项目。邀请到跨界时尚、艺术领域的制作人 Loïc Prijean 担当主持,在首期节目中邀请了男装部门创意总监 Pharrell Williams ,讲述品牌首秀背后的故事。


CHANEL推出《CHANEL CONNECTS》讲述CHANEL品牌故事,《Bottega Radio》则是聚焦音乐人的创作故事,围绕音乐、艺术、文化展开讨论。除此之外,Dior、Saint Laurent、GUCCI、Balmain等奢侈品牌,也都推出过品牌播客栏目。

可以看出所有的奢侈品牌播客栏目都 共同指向了对艺术、人文与社会议题的讨论 。也正是播客小众、有调性,人群偏向品质的属性使得奢侈品牌纷纷下场,通过播客的形式传递品牌内容。

另一种比较热门的形式承载品牌内容——“杂志、内刊、报纸”,尤其是近几年咖啡品牌,比较热衷于通过刊物来传递品牌,更加带动了这一趋势。

瑞幸推出“瑞幸新闻实验室”,把全球寻豆之旅编成了品牌报纸。


三顿半推出《咖啡、街区与对话》:“我们用一本刊物收录了返航中的一些片段,样刊已经藏在了这次abC艺术书展的空间里,等你探索。”


三顿半用书籍的方式,记录下与用户的故事,展现了“咖啡文化、咖啡品牌、咖啡的仪式感生活方式”。


GRID品牌总监何帆在采访中表达,“我们做品牌内容传达的时候,永远不会说单一产地咖啡好,拼配不好。我们就是把对咖啡的热情,用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出来,让大家平静地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品牌要用内容影响用户的原因,区别于广告的“强推”逻辑,内容更是给消费者打开一个“大门”,吸引同频的人,用热爱吸引热爱,用真诚吸引真诚。

内容型品牌,则是以“内容”为核心战略,产品本身就是好的内容,从产品原点的设计上就给了内容无限想象的空间。

本文以适用度最高的跟生活方式相关的产品,最典型的内容型品牌观夏为例。

2018年成立,定位于讲「东方香」故事,把产品和内容做了很好的统一 。区别于品牌做内容,内容型品牌会是把“产品、门店、渠道、服务体验”都融进了内容叙事。

在产品上,「中国甜」产品系列,品牌把产品变成了一个城市内容系列。产品名字开始,结合城市特点,从颜色、味道、感官上,把产品、视觉与广告都成为内容本身,主打一个审美上五官通感的享受。


首站:苏州甜——黄色

金黄色的温暖气息笼罩着太湖和麦田、白玉枇杷、碧螺春与泥土,宛如走进《小森林》的画面。


第二站:杭州甜——青绿

大量的特写镜头,呈现拱桥、茶园、湖水、天色,少女泛舟湖上,品茶尝酥,茶香和豆香与绿意相逢,杭州特有意境美。


第三站:北平甜——红色

砖瓦房、胡同、四合院、老式自行车、糖葫芦,展示了北京与南方不同的特有的张力。


产品结合地域文化进行了延展,既能与当地的用户共鸣,也能借力城市特色,是一个做内容的比较好的方式。

好的产品是可以跟内容形成合力,互相借力。 有的产品做内容的难度很高,有的产品设计天生就自带流量,自带内容属性,好的产品设计本身就是内容产品。

除此之外,不仅产品,空间也可以成为内容产品的一环, 观夏将空间结合整个消费体验打造成了一场“内容叙事”

今年妇女节,观夏在上海开了第二家门店,落地在有着悠久历史的海派文化街区——洛克 · 外滩源街区“哈密大楼149号”,曾经进驻过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和文汇报馆,见证了上海女性黄金时代的精神风貌,女性被看见、被尊重。



借着文化街区的历史沉淀,观夏打造了一家「女作家的书房」,并很好的把“女作家的书房”这一概念贯穿到体验店、产品和传播上。


在产品上配合主题,推出新产品「东方文学」的系列——“475号百货”和“149书店”,同时承载着记忆、历史和文化。


这里产品、空间、传播都极具巧思的融合一体,将内容以“巧思”做到了最大化的组合,把门店大楼的地址149号做成产品“149”,38妇女节出38页四级读物等等,每一个看似巧合的点,却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这背后都能看出品牌打造内容的综合能力。



04
如何打造内容体系?
做好内容需要4+1

也许大家都觉得做内容很重要,可持续的内容力更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真正具备相对完善“内容能力与内容体系”的公司其实并不多,有很多公司对于内容的理解还局限于宣传产品。

然而除了从产品思维转向内容思维之外,做内容最重要的是好洞察,能将产品语言转化成用户向的语言。

具体来说,做好内容有”4+1“个可以参考的关键词: “内容原点、利他、IP、开源+渠道”

第一,从产品设计原点上考虑到内容的设计。

让产品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要具备内容属性,在设计产品的原点就考虑到“内容力”,把内容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前文提到的观夏城市香系列、喜茶的五十六个民族系列等等。

如果产品研发部门和宣传部门独立,部门壁垒沟通不顺畅,就很容易是各干各的,过去传统营销也大多是这样,产品做产品的事,营销做营销的事,品牌做品牌的事,但是发现新的品牌往往能打破壁垒,强有力的打造内容。

第二,做符合自己品牌角色的“利他性”的内容。

设计自己的“利他”性内容,比如美妆品牌可以教化妆、时尚服饰行业教穿搭、健康行业做科普,将自己的产品以“利他”的方式,展示给大众,争取那部分认同的消费者,并贯穿设计到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

第三,把内容做成IP,持续的积累内容资产。

把内容做成IP,这点我觉得很重要,一是内容有支点,二是可以沉淀心智。很多内容做的很好,但难以形成持续的心智影响,一次就结束了,无论品牌做内容还是内容型品牌,都要建立内容IP,形成长期的、可持续的复利。

第四,更高阶的内容设计是“开源”——引入UGC引导用户加入创作。

内容型品牌,不仅要自己输出内容,更重要的组织内容社区,而内容社区的核心是UGC,让更多的用户创作,才是一个更加良性的内容生态。

比如品牌可以设计开口模版,调动用户积极性,让用户自发参与创作。最成功、持续最久的应该属于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甚至产生了“疯四文学”,让网友乐此不疲的创作小作文,在网上传播。

还有前几年火过的凡客体、聚美优品体,都是品牌为主导创作的一种“范式”。但这个模式在没有粉丝积累的时候,冷启动很难,除非机制、话题设计得都非常有趣,是一种靠创意驱动的内容互动。

在内容4要素之外叠加“+1”的部分,则要更多地具体考虑渠道的特点,根据渠道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内容、投放内容,根据当下的流行因素,制作贴合平台热点的内容,符合平台生态的内容。

千万不要一条广告片发所有平台,哪怕是一条千万的代言人宣传片,针对不同平台也要有不同的物料。



05
适合VS不适合做内容品牌

很显然具有文化属性、倡导生活方式的品牌更适合做内容,这类品牌有着天然的内容基因。

前文举例的观夏,还有打造社区类的品牌lululemon、阿那亚,很有意思的是虽然行业形态差异巨大,一个是香氛、一个是运动服饰,一个是商业地产,却有着很强的品牌相似性。

很可能家里香薰用观夏、穿着lululemon,去阿那亚度假的是同一批人。虽然产品不同,共同点是都是面向城市中产,提供“社区”产品和服务,倡导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还有有一些日用消费品,没有强文化属性的产品怎么办?

首先明确,任何产品要找都能找到意义 即使是一包纸巾,都能讲出品牌背后的故事,比如全棉时代围绕“一朵棉花”的故事,讲棉花的故事,棉花的好处、为什么要用全棉,棉和绵有啥区别等等。

所以如果产品是比较普通的日常消费品,就顺着产品深度挖掘产品原料、研发的故事、以及创始的初心等等,一定能找到品牌内容的原点(可以返回参照内容打造4+1)。

其次,如果以上都做了但还是找不到合适的点或者故事不够有吸引力,
如何赋予“意义”?

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强内容或者IP,带动自身的内容属性。

什么是强内容?动漫、影视剧、游戏都是强内容,本身有着很强的故事力和讨论度。如果跟强内容联合,就不需要品牌再创作内容,直接可以借助内容的故事和影响力,比如现在最流行的就是跟游戏联合,茶饮品牌跟漫画、游戏类IP多次合作,屡试不爽,古茗和《天官赐福》、喜茶与《恋与制作人》都不但获得了话题讨论,还可以实实在在的促进了产品销量。

举个很成功的品牌借助内容转型的案例——名创优品, 从渠道品牌变成了一个内容型品牌

在故事的最开头,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中专肄业从湖北大山里走出广东打工,依靠小饰品生意掘得一桶金,再度创业才成立了名创优品。

创立之初就是一个卖高性价比产品的零售渠道,有点类似品牌化的10元店,伴随着“低质、山寨”的品牌印象,然而从小商品生意到近600亿港元市值的上市公司,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名创优品,凭什么?

第一,就是“大IP战略”,聚焦三大战略品类,“盲盒、公仔和香水香氛”,与大量IP联名。据说,名创优品海外40%的产品都是IP产品,国内接近30%都是 IP产品。未来份额可能会增加到50% 。

2016年开始,与故宫、Hello Kitty、漫威、迪士尼、芭比、Loopy、chiikawa等仅百个全球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爆款。

直到2019年IP产品开始爆发,2019年3月,名创优品开始与漫威IP的合作,获得漫威全球IP授权的第一家中国公司;5月,名创优品漫威黑金店在广州的天河又一城开业,上架包含绿巨人、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黑寡妇等多个英雄人物近700个SKU,覆盖玩具公仔、生活日用、文具礼品、美容护肤、服装鞋帽等多个品类。

2024年名创优品又率先拿下chiikawa IP授权,Chiikawa上海快闪单店10小时销售额达268万元,开业三天业绩超800万元、客单价超千元,刷新了名创优品的销售记录。

IP力量有多大? 2023年报数据显示,名创优品单店平均年化收入为210万元,客单价只有37.6元。一家快闪店10个小时的销售数据,就能超过普通门店一年的收入,平均每个粉丝的消费金额能超过26个普通顾客。

第二,孵化自有原创IP。

除了大热的IP之外,名创优品还孵化自有IP,如DUNDUN鸡、PENPEN、中国熊猫等 。这些 IP 产品,被内部统称为“内容型商品”。

还会以自有原创IP打造主题店,图为DUNDUN鸡主题店,这个零售店就因为IP更加具备了内容属性,帮助用户主动创造好的内容和分享的场景。

(图:微博@Hindsight)

有媒体评论,名创优品越来越像泡泡玛特了,但是又比泡泡玛特的价格更加友好,熟悉的9.9元、29.9元和39.9元区间让每一个IP粉丝疯狂,把正版IP价格打下来满足粉丝需求,正是这几年名创优品能够全球扩散的核心动力。

从渠道品牌到内容品牌,从性价比向美好生活转变,是名创优品成功转型的密码。



结语

● 成为内容品牌,而不是渠道品牌。

近几年新消费的洗牌,更加印证了靠流量不是持久的生意,必定要走品牌化之路,然而品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内容的积累。

过去几年的淘品牌、抖品牌,借助渠道起来的品牌,必然会绑定电商的属性,容易被流量绑架,很难形成强品牌心智。

要将渠道能力转化成内容能力,把流量的控制变成通过内容主动“吸引”,再通过流量的加持放大,通过渠道放大内容,“做内容品牌而不是做渠道品牌”。

● 成为内容品牌,而不是网红品牌。

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不少新品牌因为红利成为“网红品牌”,网感强、会玩转流量,而网红意味着“短期现象”,没有一个网红可以一直红。

虽然获得了关注,但也容易与负面印象关联,风口起来的品牌很大程度上要接受更多的“监督”,要能接受公众的检验,一旦负面出现很容易造成重大影响,比如钟薛高从创始人的言论,到雪糕刺客、不融化,从网红产品到抵制也就一瞬间。

要从网红品牌,变成内容型品牌。这里的区别是,网红往往是踩中了一个风口,但是没有根基。而内容型品牌是品牌面向用户沟通的逻辑。成为爆款不是目的,而是做内容的结果。

TopDigital市场精英群

欢迎市场/公关/品牌/运营等相关领域精英人士,扫码加入TopDigital市场精英群!与5500+品牌创始人、市场操盘手在社群内互动交流、资源互助、资讯分享、异业合作等。


立刻扫码加入!


TopDigital

推荐阅读

1

2024第12届TopDigital创新营销盛典


创新营销盛典

超越边界,2024第十二届TopDigital创新营销盛典正式启航!

「赛道深度解析」

年度人物奖项赛道 | B2B奖项赛道 | 技术产品奖项赛道

「评委阵容大公开」

点击查看本届评委阵容名单

2

TOP专访

「品牌专访」

爱玛科技 宝宝茶&米茶公社 arena丨 黛优佳丨 汇美丨 林清轩丨 小罐茶 拜尔斯道夫丨 欧莱雅丨 4iNLOOK 七分甜 卡士乳业 明日酿造 德国俊宝 桂桂茶&酸奶罐罐 Miok 介陌 水獭吨吨 足力健丨 Focusen浮颗森丨 百丽 拜尔斯道夫 |欧莱雅 |逐本| 节气盒子 CoFANCY可糖丨 如新丨 红星美凯龙丨 骊住水科技 娇韵诗丨 Everclean 铂钻丨 五谷磨坊 (上) 五谷磨坊 (下)丨 宜家 Visa丨 名创优品 安德玛 优衣库 泡泡玛特丨 贝诗珠宝 哆猫猫丨 a1零食研究所丨 和気桃桃 汉堡王 炊烟小炒黄牛肉丨 和府捞面 乐乐茶 7分甜 Seesaw丨 元气森林 安慕希丨 完美日记 Blank ME Rever乐若 HAYDON黑洞 每日鲜语 时萃咖啡 轩妈食品 自嗨锅丨 FITURE Keep 决色丨 伊士曼 剑南春 旺旺 Flowerplus花加

「营销专访」

卓尔数科 |蒙彤 丨小米 丨爱奇艺 新潮传媒 予之文化 KAWO科握 站酷 世优科技 饿了么 天与空丨 介陌创意 秒针 未来竞技场丨 鲸梦丨 欣翰国际传媒 全新娱乐 瑞狮网络 宝洁 校友会丨 分子互动 欧游传媒 容易网丨 即科金融 复歌科技 Marketin 闲画部落 力领互动

「市场人发展指南」

骊住水科技大中华区CMO丨 猫人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丨 宜家中国区市场部负责人丨 Visa全球副总裁丨 名创优品集团副总裁丨 立白总裁助理兼DTMO主任丨 安德玛中国品牌总监丨 雅高酒店集团高级副总裁丨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丨 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

「全域种草」

Athletic Greens® 飞利浦 GNC健安喜中国 金红叶纸业丨 全域增长实践白皮书

3

TOP案例

「案中观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