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16岁寒假工因意外离世:一个拆迁家庭跌落之后的悲剧 ·  1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长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普通人该怎么存钱?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看完这本书,数学能力原地起飞 ·  3 天前  
新周刊  ·  这个老北京粤语说得比你好,不服来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安利这网红家电的人咋没说它这么费钱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2 09:0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 指听

自从被去年国补开启以来,各个品类的智能家电都迎来了一波销售狂潮。


无论是独居年轻人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今几乎都已经接受了“自己干不如机器干”的观念。


但很多人花大几千买回现下风最大的网红家电,却会在另一项隐藏的附加消费上抠抠搜搜—— 那就是买耗材。


正如买车容易养车难,如今买得起智能家电不代表“养得起”。


扫地机器人的一次性尘袋敢卖好几十,洗地机的滚刷100多一个只能用三个月,净水器一套滤芯四五百还得年年换……单看钱不多,耐不住每个月都有笔固定支出让人心里憋屈。


但最会省钱的人,已经找到了属于“穷鬼”的“养家电”方式。


“这年头谁还买死贵的官方耗材,花十分之一价格囤平替不香吗?”


“一块破抹布凭啥卖100”,

县城贵妇也狂买平替耗材


耗材,顾名思义是指智能家电上需要定期更换、添加的部分。


比如电动牙刷的刷头、扫拖机器人的拖布头,还有空气净化器的滤网、洗地机的清洁剂、除菌模块等。


最早入坑智能电器的朋友,通常会选择在每年的打折季、购物节在旗舰店囤上能用一年的存货。


但边买还是边抱怨——“不就是一块圆形抹布吗?超市里10块钱能买一打,凭啥前面加个扫地机器人专用,就敢买99块2对?”


直到有精打细算的网友发现了耗材平替,家里的电器才从“电子吞金兽”摇身变成了最好的赛博仆人。


这些平替们大多由购物平台上的不知名小店家售卖,会在页面上标注“源头厂家”“原装品质”“适配XX型号机器”等字样。


(图/购物软件截图)


比如空气净化器滤芯平替,各种品牌型号应有尽有。


质量或许参差不齐,但售价却是清一色的诱人。


让人终于找回了智能家电普及之前,“15块钱的拖把用3年、几块钱的洗洁精仿佛永远用不完”的安全感。


以石头扫地机为例,基础款拖布在官方店铺里卖39块一对,相当于20块一个,非活动期间不包邮。


但相同的价格你能在平替厂家那儿买到10块拖布,还是“全绒加厚升级款”。


如果是质量差一点的普通纤维抹布,15块钱就能买到10块。价格直接打到1/20,买得多还额外送你几个边刷。


(图/购物软件截图)


140块一个的滚筒拖把,号称原厂同款的小店平替“五个只要两位数”。


就算质量比官方差一点吧,但用两个月就扔完全不心疼。“下单一次你就用去吧,哪怕让洗地机天天干活疯狂磨损,也能用上1年多。”


追觅、云鲸等品牌的地板专用清洁剂普遍定价在100块出头一瓶,按照官方用法大概能用30多次。


平替价格直接打到十几块,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图/@小达同学呢)


担心这种不知名的厂家产品质量不过关,没关系,去超市里买常用牌子的洗地机款清洁剂也一样。


很多号称“专用”的官方耗材看似需要适配型号。


比如现在很多扫地机器人都使用了密封的“清洁模块”设计,清洁剂用完后无法灌装,必须把盒子整个换掉。


但并不能难倒想省钱的消费者,“找个漏斗或者注射器,把我的平替版清洁剂加进去就行了。”


(图/@元方测评)


除了清洁类电器的拖把、滚刷外,一些看起来更有“技术含量”的电器耗材同样被找到了平替。


比如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的滤网,以及公认“贵过机器本身”的净水器滤芯。


市面上稍微有点名气的净水器品牌,最便宜的、6个月就需要更换的PP棉滤芯都卖到一百多。


负责精细过滤的专用活性炭滤芯、反渗透滤芯动辄就要四五百,一整套换下来经常过千,贵到让人心脏滴血。


(图/@Wilson学长)


与此同时,平替滤芯的价格已经被打到了“90块钱4个”。


虽然就是通用滤芯套了个适配品牌尺寸的“外壳”,但已经满足了很多人“能用”的需求。


“相比于抠抠搜搜把一套官方滤芯用到超时,还不如多买几套平替及时更换。”


如今热衷于在网上搜罗各种便宜耗材平替的,不止是相对囊中羞涩的年轻消费者。


住200平大房子的中产,还是每周花一千块代购山姆的县城贵妇,都在哐哐下单。


对于他们来说,倒不见得是觉得官方耗材贵,而是觉得“不值”。


就拿洗地机、扫拖机器人这个品类来说,大家选购时往往更加看重路线规划、电机功率、基站好不好清洁、轮子是不是磨损地板……


相比之下,需要定期更换的拖把、清洁剂这些耗材反而是其中最没技术含量的,好像就因为加了个“XX专用”几个字就价格翻几番。


“以前自己擦地的时候,抹布也都是随便买的便宜货,照样擦得干净无水印。”


而对于不知名的小厂商来说,这些耗材复制起来也很容易。


像上面说的一体式清洁剂、净水器滤芯,那些原本就在做清洁剂、滤芯生意的厂家完全可以原地转型,只需要根据具体电器型号设计一批外壳。


之前有网友嫌扫地机器人的官方尘袋太贵,搜遍全网平替也没发现自家机器适配的型号,直接去购物平台上私聊了一个生产无纺布的商家。


结果没到1个月商家就做出了一批新货——反正也就是无纺布袋子上加个对应的纸壳卡扣。


(图/@艳子小姐姐)


甚至很多平替耗材在设计方面,比官方更加贴心。


比如大多品牌的扫地机集尘袋都是一次性的,但有平替厂家贴心设计了拉链,满了之后可以倒掉反复使用——


可以说是看穿了咱中国人用拖地水冲厕所、拿用完的洗脸巾擦桌子的节俭心态。


(图/@扫地机配件商家)


洗地机的拖把不仅有常规的纤维布,还出现了纳米海绵材质的设计,专门用来擦瓷砖地上的顽固污渍。


“有时候买平替还真不只是为了省钱。”


(图/@月半宵夜趣)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平替耗材的翻车情况。


比如清洁类电器往往需要使用低泡型的清洁剂,有人买了平替清洁剂之后发现水箱里出现泡沫,机器开始疯狂报错。


在第三方厂家下单的吸尘胶刷因为尺寸没有严丝合缝,工作时声音大得像拖拉机。


(图/社交平台截图)


也有博主对比过平替版的空气净化器滤网,发现折叠层数比官方滤网要少,过滤空气的效率也更低一些。


(图/@硬核师姐)


但耐不住动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差距,实在是过于诱人。


“只有买了平替耗材,我才觉得自己用得起这些网红电器。”


买智能家电一时爽,

换耗材时却“钝刀子割肉”


虽然经常被骂,但客观来看,很多智能电器的耗材并不算是品牌在“创造不存在的需求”。


就拿洗地机、扫拖机器人的拖布头来说,网友反映普遍的更换频率都在3个月左右,太久不换会出现擦不干净、留水渍等问题。


传统拖把用久了都会破洞掉毛,更何况扫地机上的拖把会被反复清洗、高温烘干,磨损的速度只会更快。


(图/@茶姐洗地机测评)


如今各家智能电器都在卷新功能、新设计,好用是好用了,但电器需要的耗材种类也会更多。


最早的扫地机器人没有集尘袋,只通过机身内的塑料尘盒收集灰尘,用几次就得手动倒,还会有二次扬灰。


而现在主流的扫拖机器人会配备一个基站,每次打扫完,机身里的灰尘都会被压缩吸进基站中的集尘袋内,满了之后扔掉就行了。


当然缺点就是以前只需要一两年换一次滤网,但现在又多了个俩月就得换的尘袋。


空气净化器最开始只有过滤颗粒物的简单功能,需要定期更换的也只有滤网。


后来变得能除菌、能去甲醛,甚至开发出了减少宠物毛发过敏的功能。于是需要更换的耗材中,又多可以除菌、吸附致敏原的滤芯。


传统加湿器原本没有耗材,但为了避免吸入细菌和有害物质,只能在里面加纯净水。


直到出现了可以直接加自来水的型号——于是机器里有多了一个可以把自来水变成纯净水、需要定期更换的过滤器。


只不过目前来看,智能电器对国内消费者的“心智教育”,刚刚更新到1.0的版本:


我们愿意花点钱解放双手,但难以接受这其实是一笔旷日持久的金钱投入。


大多数官方耗材的价格虽然只是机器本体的零头,但如果你买的智能家电够多,那么加起来也不算便宜。


更别说如果想要达到官方宣传的效果,往往要保持高频率的更换。


像净水机和空气净化器的滤芯滤网,更换周期甚至根据的都是开封时间,哪怕你用的频率很低,照样免不了为耗材花钱。


(图/社交平台截图)


事实上,在第三方厂家生产的平替耗材在社交平台上火起来之前,很多人已经研究出了自己的省钱诀窍。


“什么一次性耗材?在我这通通可以重复利用。”


家里养三只猫,扫地机器人的尘袋半个月就装满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