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者将城市旅游地景观划分为典型旅游景观(自然型旅游景观)、非典型旅游景观(人文型旅游景观与一般城市景观)和非旅游型城市景观(一般城市景观)。柏林的非典型旅游景观和非旅游型城市景观较多,除一些古典园林和自然保护区外
,柏林的公园多属于后者。城市公园能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同时丰富空间层级进而提升城市形象感。西欧在
20世纪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公园运动后,其公园开始承载文化功能并成为旅游资源。柏林的城市公园数量巨大,目前,2.2万的柏林居民的住处距离最近的公园不超过500m,每步行15~30分钟就能走到一个公园。
根据《柏林城市绿地空间》手册中的内容,对柏林城市重点公园的类型进行现状划分。在19世纪中叶以前,柏林是没有公园的,只有一些小的花园遗留下来,并且都是贵族的产权。而到1830年,柏林博物馆建成的首个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该绿地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馆岛”。
柏林艺术博物馆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些绿色历史遗迹,其中还包括有1.4km长的柏林墙遗址公园、德国现存最古老的动物园等。这类城市公园本身作为遗产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市中心繁华地带提供了绿色休闲空间。除历史遗迹绿地外,一些早期市民公园都尽量保留一些原有的雕塑,在加入新的主题设施后成为市民轮滑、慢跑、观赏露天电影的休闲场所,更有保留了原有驳岸的亲水公园。
而市政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在其中劳作、玩耍。与其他的景观公园不同,在有些该类公园中,市民可以种植蔬果、培育鲜花,这种自主种植和环境教育可以持续增强公众参与。另外,这些市民自主营建的公园对于老人和移民者来说十分重要,在参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令他们感到在柏林这座城市扎下根来,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
大型自然保护区在柏林有两个,还有一些自由生长的自然地块。柏林是个有着很高生物多样性的城市,
共有约
3300类植物物种,其中有2/3为本土植物, 同时还有很多的鸟类, 不乏珍稀物种。在欧盟制订Natura2000自然保护区计划之时,柏林总共6000h㎡
的地段被划入保护区名单,超过城市总面积的
7%。
在草坪上野餐的柏林市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柏林人对于自己居住的社区有着依恋情感。提升社区邻里的公共环境,例如街坊公园(neighborhoodgarden), 一方面能减少噪声和污染,另一方面也为居民提供更强的归属感。有些街坊公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一般都在密集的建筑区之间或者河岸边,作为市民的交流场所。这种利用边角空间的口袋公园相比于其他游玩场地往往更能吸引成人和儿童。此外,另一种绿地形式——公墓,在西方也是重要的公共绿地,为人们提供交流休闲场所的同时,也为很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并且对调节城市气候有着重要作用。
① 以城市公园为主体的特色旅游
植物园越来越多地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统计,每年有将近250万人参观游览植物园,而除了专门的植物园外,一些非正式的公园能够更好地展示动植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阐释环境中不同的物种是如何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柏林的绿地范围广阔,且有着很高的绿量,植物物种极为丰富。丰富的植物种类可以提高空间异质性,更好地筛选和驯化植物,构筑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绿色景观。此外,利用这些植物自然生长的公园,可以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新型的旅游线路。目前,柏林当地已有一些关于荒野植物之旅的线下活动,如采集当地的野生植物作为草药和食物,让居民们接受植物学科普教育,同时可以在野外放松身心。
高空俯瞰下的柏林 图片来源:摄图网
② 城市公园与其他资源相组合
将博物馆、景点以及码头等元素同城市公园相叠加。在柏林市中心地带,景点、博物馆与城市公园都十分密集,也是游客集中的区域。一方面,城市公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城市公园也为游客提供了休憩场所,可以在游览间隙略作停留。一些柏林城市公园本身历史悠久,是重要的遗产资源,也可以作为旅游吸引物构建游览路线,而人与遗产公园的互动也能更好地达到遗产保护的目的。在柏林市中心南部、西部以及东南部河道交叉处,景点和博物馆相对不太密集的区域,一些较大型的市区公园和小型的街坊花园形成组团,结合其他设施,可以独立形成公园为主体的特色游览线路。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不再仅限于观光这一类型,人们在城市中漫步、融入城市生活、感受目的地风情,成为一种趋向。因此这种能够充分观察到本地居民生活方式、体验当地特色文化的旅游线路,未来应该会成为较广泛的游览选择。
施普雷运河游船 图片来源:摄图网
③结合水体优势的城市运河旅游
水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其设计要充分挖掘滨水区再生的潜能和特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进入性与周边环境亲水性,增加娱乐机会,提高滨水区土地利用价值;同时,运用景观塑造的手法体现高差的变化,使水岸更加多变、灵活,增加舒适感与亲切度。
柏林的观光河道由运河和自然河流组成环形水域,可以坐游船进行游览,途径柏林众多历史遗迹和现代建筑。其中,东边水域附近的建筑多为新旧结合,亲水性不强;而西北水域附近多为现代风格的新建筑,有开阔的沿河绿地空间,与水体结合,形成多样的沿河景观。例如柏林城区的码头,其大部分集中在市中心的观光区域,并在市政官网上发布了多条特色乘船游览线路。但是这些路线都是全程坐在船上完成游览,尽管沿线景观丰富,但对游客来说显得灵活性不足。对此,可以将河道与步行公园游览线路、自行车游览线路等进行结合,开发不同主题,并增加多功能码头和类型多样的游船,使得聚集人气的水体景观更加活跃。
多样的城市公园不仅吸引当地人休闲游憩,也吸引外来游客驻足,应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此外,应结合规划地新兴的设计产业集聚地所产生的文化创意背景和人才聚集效应,开发出更为多样、新颖的旅游线路,为城市旅游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