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好营养
营养健康科普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好营养

夏天出汗多,补水补营养的好食物是这些…

中国好营养  · 公众号  ·  · 2018-06-25 16: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暑热来临,每天汗水涔涔,到底该多吃点什么呢?


那就要考虑汗水里到底有什么了。


有钠,有钾,有微量的钙和镁,有水溶性的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还有少量水溶性的含氮物,它们来源于蛋白质代谢。


当然,还有大量的水分,这个成分绝对不能忘记。



少量出汗时,我们几乎无需关注这些出汗损失,但如果出汗量大,就不能不考虑了。比如说, 运动员日常训练会出很多汗,所以运动饮料和运动营养餐就必须考虑到及时补充这些营养素 。如果不补充呢?夏天就容易身体疲劳,精神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容易中暑。

夏日补水,喝什么最好?


咱们先来说说喝饮料的事情。


若论满足以上要求的饮料,很少有比 豆汤 更好的选择了。 比如 绿豆、黑豆、扁豆煮的汤 ,传统用来作为夏天解暑饮料,是有道理的。


豆类富含 多种B族维生素 ,也 富含钾 。黑色、绿色、红色皮的豆子还含有 丰富的多酚类物质 ,煮汤的时候会进入到汤里。这些成分有 抗氧化作用,对应付暑热的应激状态有帮助


特别是绿豆皮中的成分,已经有动物实验文献证明,它们能够提高实验小鼠的抗热能力。



不过, 豆汤中没有维生素C,也没有足够的钠


  • 不过,夏天有 瓜果 供应,可以得到足够的维生素C。


  • 三餐中有 咸味 食物,也可以得到钠。


  • 假如用餐时盐摄入较少,那么可以在豆汤中 加入一点盐


过去,很多工厂夏天就给高温作业的工人喝加了少量盐的绿豆汤来解暑。


除了喝饮料,日常三餐中还有 菜汤和粥汤 。这些食物的水分含量通常在90%以上。 加了盐的菜汤能供应钠和钾,粥汤则溶出了粮食里面的B族维生素


去油鸡汤 中的水分含量高达95%以上,它含有钾、钠元素和多种B族维生素,还有水溶性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也有利于振奋暑热时低落的食欲,其实真的很适合在夏天喝呢。



请注意,无论豆汤、菜汤还是鸡汤,只需少量盐,淡淡一点咸味就行了,渗透压高了是不利于补水的。

果蔬也能补水,补营养


不过,仅仅靠饮料还不够,日常饮食中的 果蔬 也是很好的补水、补营养来源。


人们往往想不到果蔬中的水有多么丰富。来看看蔬菜中的水分含量吧:

黄瓜95.8%,小油菜94.6%,番茄94.4%,白萝卜93.4%。


即便是看起来不太「水灵灵的蔬菜」,其中水分含量也非常可观,比如菜花是92.4%,豆角是90%。


不过, 那些含有淀粉的蔬菜,水分就稍微低一点儿 ,比如荸荠83.6%,藕80.5%,土豆79.8%。这是因为淀粉抢了一部分重量份额。



水果呢,因为含有糖分,水分含量普遍低于没淀粉的蔬菜 ,不过,数量也相当可观了:

西瓜93.3%,草莓91.3%,鸭梨88.3%,橙子87.4%,富士苹果86.9%,桑葚83.7%,猕猴桃83.4%。香蕉因为含有淀粉和糖,水分含量只有75.8%。


有欧洲研究发现, 那些吃果蔬最多的人,身体缺水的可能性最小 。这是因为,


白水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排出身体也快;而果蔬的水分储藏在细胞里,它们在咀嚼和消化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释放出水分和营养,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身体的水分供应。


同时, 果蔬中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这些都对解暑有所帮助 。缺乏它们的时候,人会更容易中暑。

这几种「水货」不能少


最后还不能忘记另外一些高水分食物—— 牛奶、酸奶和豆浆


牛奶 的水分含量约为88%(其中有3%多点的蛋白质,3%多点的脂肪,还有不到5%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干货共计12%)。


酸奶 比牛奶 多加了点糖 ,水分含量大约是83%。


豆浆 呢,就要看放多少豆子了。

如果1倍黄豆(黑豆更好)加20倍的水,打成豆浆之后,水分含量大约是95%。如果多加豆子呢,水分就低一些。


酸奶和凉豆浆尤其适合夏天饮用 。它们既口感清凉,又能补充夏天出汗损失的多种 B族维生素和钾 ,还能弥补用餐时减少鱼肉食物所欠缺的 蛋白质



如果家里的小朋友最近 胃口不好 ,用餐时蛋白质食物的食量下降,让他或她 在餐间喝些酸奶和豆浆 ,是个比较轻松的方法。


那么,如果是 主食吃的数量减少 怎么办?就在 打豆浆的时候减点大豆,加些杂粮好啦 。这种豆子杂粮糊糊当成两餐之间的加餐非常好,老人孩子都适宜。


只是要注意,因为它们营养好,所以更容易被细菌盯上,所以一旦凉到不烫手,就要把喝不完的部分赶紧装盒放入冰箱。不能在室温放几个小时啦!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微博 / 公众号: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头条号签约作者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转载 / 合作请联系

media@fanzhihong.net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