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微信朋友圈中的“白富美”骗子是怎么练成的?看完服了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01 18: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去年,江苏无锡警方摧毁了一个面向22个省份实施婚恋诈骗的“白富美”诈骗集团,受骗者达数百人。这些所谓的“白富美”既会卖萌又会撒娇,可绝大多数由青年男子假扮而成。近日,该案开庭审理,诈骗人员的作案手段被曝光。


冒充女性“白富美” 骗大额红包


10多位被告人大都是年龄在20多岁的青年男子,而他们在微信上的名字却是“沈诗蓝”、“胡音音”这样富有诗意的女性名字。


警方介绍,诈骗人员和受骗男性迅速形成所谓的网上恋爱关系,直接向这些男性索要红包或要求对方转账,都是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或888(发发发)之类有特殊寓意的数字金额。


王先生是众多的受害人之一。去年3月8日当天,就给骗子转账了6000多元。“一共发了三个红包,第一个红包上写‘三’,第二个上写‘八’,一直写到‘乐’(三八妇女节快乐)。每个红包都是388.88,七个红包一共将近3000元,加上第一笔,转的是3888.88,一共转了6000多。”


1个月养一新微信号 朋友圈秀“白富美”形象


让警方疑惑的是,受害人加了犯罪嫌疑人的微信后,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转出大笔金钱呢?


警方对涉案的手机进行了取证。经调查,业务员通过搜索新浪微博不太知名的“网红”,下载50到80张照片,包括生活照、工作照、与亲友和宠物的照片以及私密照等,营造出一个“白富美”形象,然后利用微信、QQ添加全国各地的男性好友实施诈骗。


诈骗人员介绍,“一个新的微信号大概需要养一个月的时间,养这个号去加客户,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展工作了。”


回馈礼物麻痹被害人


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受害人多是25岁到50岁、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男性,其中有商人、医生、工程师,还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公务员。那么所谓的“白富美”在收了受害人的钱之后,为什么要回赠礼物呢?


“通过所谓回馈礼物的方式,可以让被害人心理产生麻木感觉,好像真的是跟她谈女朋友,真的是有礼尚往来,不只是纯粹的感情交流。”警方介绍,但这之后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越来越高。



部分业务员被抓后都是百般抵赖,他们认为,最终客户给了钱,他们给了客户商品,这是一种销售模式,所谓的虚构女性身份,也只是一种对自己的包装

其实,警方还发现这个骗子公司和5家网站关联,这几家网站同属一个老板,打着销售红酒、茶叶、皮包等旗号,实施诈骗。“这个诈骗团伙结合了以往酒托诈骗、购物诈骗、婚恋诈骗等种种诈骗形式特点,进行了改良。”


有个被害人,被忽悠在网站上买了一个标价15000多元的拉杆箱,经相关部门鉴定,这个箱子的价值只有150元左右。


各种借口 百般推脱拒绝视频或见面


很多受害者碰到这样的“网络美女”,想的肯定是能见上一面。但据受害人反映,在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在微信聊天,犯罪嫌疑人会找各种借口拒绝见面。



被害人介绍,“视频都用各种借口给挂断了,打过电话,但也不多,基本都是微信语音。”


犯罪嫌疑人称,公司有女孩子,让公司女孩子临时进行语音聊天,一般不接视频。


警方提示,在微信和QQ聊天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凡是涉及到需要汇钱转账或者购物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核实之后才能进行具体操作。

更多

国土部放大招!这两类人的房产要危险了

欠款3亿不还,县政府被法院判成"老赖",县长飞机、高铁都不能坐了…

女大学生取卵20颗换iPhone7P!医生:在拿生命冒险!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责任编辑:闫欢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