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布局,实现景村空间互联。
五棵树搬迁后进行科学规划和空间布局,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村域综合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明确“旅游立村”发展定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旅游村寨景点。新村占地500余亩,紧邻石林风景区,周围环绕多个景点,形成“村在景中、景在村间”的美丽画卷,保留乡村古朴韵味,融入现代舒适设施,具备提供高品质乡村旅居条件。
(二)完善服务,实现景村要素互补。
五棵树村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以路、水、电、文、教、卫等为核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村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以文旅项目为支撑,引进福牛斗牛场、水上石林度假酒店、福牛风情园等重大项目,不断完善以吃、住、行、游、购、娱等为核心的旅游配套,实现景村要素互补,助推乡村旅居提质升级,带动周边地产项目闲置资产盘活。
(三)打造品牌,实现景村资源互促。
五棵树村着力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火把节、密枝节、阿诗玛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利用大三弦、赛装、祭祀、传统摔跤、斗牛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八方来客。发挥各级非遗传承人优势,组织传承人充分挖掘民族歌舞、民俗风情以及民族美食等文化内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使村寨留住特色、留住乡愁、留住居民,不断提升乡村旅居市场活力。
(四)融合发展,实现景村利益互享。
充分发挥景区游客导流、引流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村党总支围绕旅居产业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业,引导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民族服饰出租、民族刺绣出售、旅拍、导游服务等多种旅游服务业态。充分利用五棵树村丰富地热资源,依托“水上石林”温泉度假村项目,促进温泉康疗、养生美容、特色美食、运动健体等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民宿客栈、特色餐厅,形成独具特色“客栈文化”“餐饮文化”。积极发展具有石林特色彩玉、刺绣、石画、农民画等旅游商品,打造村级电子商务馆,推动“农特产品上网出村”。通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体运营,将村内集体所有2.4万平方米房屋出租,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种植杨梅、油桃、人参果等特色果品,建成千亩生态观光果园风景线路,通过拍摄微视频和景区旅游线路宣传方式引导游客入园采摘,有效增加集体收入。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业态经营和管理,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村民增收与乡村振兴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