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现役军官”爱上我?女子被骗250余万 ·  2 天前  
爱否科技  ·  华为 Pura 80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案例发布|乡村旅居业态广 撒尼共富新篇章——昆明市石林县石林街道五棵树乡村旅居案例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众号  ·  · 2025-02-08 19:00

正文

编者按:

旅居是乡村振兴的大事、新型城镇化的大事、文旅产业的大事,是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的新空间、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文化传播的新通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当前,云南正以做优做强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八大”旅居业态,打响旅居云南品牌,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在全省范围内总结优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可持续的旅居典型案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各州市、省直各有关部门,首批遴选了8种业态、50个典型案例,编写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供全省各地发展旅居业参阅借鉴。




乡村旅居






乡村旅居业态广 撒尼共富新篇章

——昆明市石林县石林街道五棵树乡村旅居案例

图片1.png

一、五棵树乡村旅居业态发展的背景和优势

石林街道五棵树村彝语发音“卓切”,意为“富有的村子”。全村共有村民423户1206人,其中97%是彝族撒尼人。为支持石林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五棵树村从石林景区整村统规统建搬迁到现址。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位于石林风景区的核心区域,距离景区入口仅1公里,游客往来十分便利;周边分布着冰雪海洋世界、未来也来公园等多个旅游景点,形成旅游资源集群效应。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五棵树村保留大量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节日,火把节、密枝节、阿诗玛文化节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大三弦、赛装、传统摔跤、斗牛等民俗文化表演深受游客喜爱。独特文化资源为城镇旅居产业提供强大吸引力。自然环境优美。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石林县将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五棵树村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五棵树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自身深厚的撒尼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云南省金牌旅游村、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美丽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建引领打基础。 一是优化队伍。注重从旅游行业创业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全村共有27名党员在景区党员先锋岗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工作,有6名党员利用自家的房屋开设民宿客栈,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村民积极投身全域旅游发展热潮。二是建强组织。2021年党总支牵头成立石林五棵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设集体股1股,资产归集体所有,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五棵树村旅游服务联合党支部,不断推进旅游服务规范有序、提质创新。三是完善制度。制定《五棵树村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办法》,村集体统筹资金30万元用于积分兑现,按月考核,年底兑现,全程公示公开,年度清零。并将积分制与红黑榜制度结合在一起,得分最多和最少的3名在红黑榜公示。村民通过开办民宿、特色餐饮,发展文化刺绣、彩玉、旅游商品零售,绿化美化庭院和小花园等方式获取积分,激励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旅游村寨建设。

图片2.png

(二)景村联动促发展。 一是景村相融,带来旅居新体验。五棵树村依托周边景区优势,打造服务型乡村旅游特色村。村民们利用民居和集体资产打造民宿客栈、餐饮服务、民俗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旅游配套服务产品,为游客的旅居生活增添无限乐趣。二是业态升级,端上旅游“金饭碗”。村民从过去单一从事租衣照相、销售农特产品为主过渡到现在以开客栈、做餐饮、办赛会,销售刺绣、彩玉、石画等特色旅游商品为主。经营项目越来越多,旅游收入越来越高,景区游客导流引流取得突出成效。

(三)合作共赢促振兴。 一是政府筑基,旅居无忧。全面升级乡村基础设施,管网改造畅通无阻、道路美化引领风尚、门坊亮化点亮夜色、安防智能化守护安宁、舞台电子化演绎精彩,更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让文化之根深植于心。为乡村旅居奠定坚实基础,让游客尽享便捷与安心。二是企业赋能,业态多元。引培能容纳12000人的福牛斗牛场,能容纳1000人康体休闲的水上石林度假酒店,能容纳126户商家的福牛风情园,能承办1000人大型文化活动的演艺公司。多元化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三是万众创新,彰显特色。发展刺绣销售、彩玉店等其他服务实体店30余家。天天火把节点燃热情,彩玉一条街闪耀珠光,美食音乐广场味蕾盛宴,旅游特色商品电商馆便捷购物。客栈主题百花齐放,彝族、藏族、白族风情各异,红色、军旅、航海等文化元素交融,休闲、复古、欧式等风格并存。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村寨独特韵味,让游客在旅居中体验多样文化风情。四是电商助力,联动发展。邮政物流进村入户,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文化旅游商品和农特产品132种。建立综合便民服务示范点,提供便民缴费、票务出行、集邮文化收藏、政务学习、旅游文化宣传等综合服务新体验。五是旅居引领,共同富裕。通过发展旅居产业,五棵树村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花费8.6亿元。农工商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村集体所有企业,实体运营水上石林度假酒店从2015年至今每年接待游客达4万人次,天地人和客栈年收入达到5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年均纯收入700余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分红近4500元,人均纯收入达4万元。全村开办民宿72家,每家民宿年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23年,五棵树村旅居人数550余人,实现旅居花费284万元;2024至今,旅居人数820余人,实现旅居花费448.8万元。

图片3.png

三、经验启示

(一)科学布局,实现景村空间互联。 五棵树搬迁后进行科学规划和空间布局,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村域综合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明确“旅游立村”发展定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旅游村寨景点。新村占地500余亩,紧邻石林风景区,周围环绕多个景点,形成“村在景中、景在村间”的美丽画卷,保留乡村古朴韵味,融入现代舒适设施,具备提供高品质乡村旅居条件。

图片4.png

(二)完善服务,实现景村要素互补。 五棵树村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以路、水、电、文、教、卫等为核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村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以文旅项目为支撑,引进福牛斗牛场、水上石林度假酒店、福牛风情园等重大项目,不断完善以吃、住、行、游、购、娱等为核心的旅游配套,实现景村要素互补,助推乡村旅居提质升级,带动周边地产项目闲置资产盘活。

(三)打造品牌,实现景村资源互促。 五棵树村着力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火把节、密枝节、阿诗玛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利用大三弦、赛装、祭祀、传统摔跤、斗牛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八方来客。发挥各级非遗传承人优势,组织传承人充分挖掘民族歌舞、民俗风情以及民族美食等文化内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使村寨留住特色、留住乡愁、留住居民,不断提升乡村旅居市场活力。

图片6.png

(四)融合发展,实现景村利益互享。 充分发挥景区游客导流、引流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村党总支围绕旅居产业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业,引导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民族服饰出租、民族刺绣出售、旅拍、导游服务等多种旅游服务业态。充分利用五棵树村丰富地热资源,依托“水上石林”温泉度假村项目,促进温泉康疗、养生美容、特色美食、运动健体等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民宿客栈、特色餐厅,形成独具特色“客栈文化”“餐饮文化”。积极发展具有石林特色彩玉、刺绣、石画、农民画等旅游商品,打造村级电子商务馆,推动“农特产品上网出村”。通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体运营,将村内集体所有2.4万平方米房屋出租,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种植杨梅、油桃、人参果等特色果品,建成千亩生态观光果园风景线路,通过拍摄微视频和景区旅游线路宣传方式引导游客入园采摘,有效增加集体收入。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业态经营和管理,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村民增收与乡村振兴双赢。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亚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推荐:





案例发布|盘活空心村 发展旅居业——曲靖市马龙区月望乡水箐村乡村旅居案例



案例发布|盘活旧村拓新业 乐业宜居促增收——昆明市西山团结街道龙潭社区乐居村乡村旅居案例



案例发布|徒步探密山水间 民宿带动点线面——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罗古箐村乡村旅居案例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