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善易-智堡网
Hi, I'm Mikko, that's all.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善易-智堡网

可达鸭看到()政治想吐

善易-智堡网  · 公众号  ·  · 2019-10-09 03: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群里少谈ZZ哈。」

每当我在微信群里平息同事们对时政内容的火热讨论时,心里总是颇为惶恐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着“ZZ”的味道。一方面我不希望他们把我理解为那种害怕谈论ZZ、明哲保身的懦弱之人;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过度地表达对ZZ的鄙夷,以免产生与优越感相关的误解。

之前我有一位重要的朋友就指责了我对ZZ的戏谑。并用了一个非常扎心的词,“高高在上”。


今年的10-1,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宅在家里。作为一个颇为珍视自己注意力的人,做研究、玩游戏、听音乐、看足球这些事儿已经足够耗费我的精力了。我也喜欢观察身边亲朋好友的假期生活,生而为人,一切都是为了生活,所以,看到朋友圈里的喜怒哀乐,看看五花八门的观点,也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儿。

但,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因为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被ZZ强X了。

驰骋在艾泽拉斯世界中,做着自己在年轻时没有完成的爱与家庭任务。却看到公屏里一大堆部落的勇士在刷屏阅兵和ZG母亲生日快乐,这也就罢了,竟然还有直接狂喷美国的。也难怪说Vili Lehdonvirta说“Virtual Worlds Don't Exist”,并认为早期互联网思想中的网络空间分离主义,现实世界vs虚拟世界的两分法是一种谬误。

The world of players does not respect the boundaries of an MMO server.

艾泽拉斯世界似乎不值得这些死忠的尊重,他们甚至没有在公频发过 Lok ' Tar Ogar !


假期的电影院没什么可去的,因为看不了小丑。

老老实实听歌吧,毕竟音乐无国界嘛。

打开网易云音乐,毫不意外地给我推送了王菲的新歌,真好听,Liz Fraser式的咬字,轻盈的编曲,非常抓耳朵。

恰好一篇公号文章闪过“ZG好像越来越会跟年轻人沟通了”……blah blah blah

所以,音乐本身作为载体的价值,次于它的政治立意?

突然特别理解谢玉岗老师当时说得了:

“而且现在听后摇的青年们的那种自怜自艾的状态我特别抗不了,你不要觉得音乐是你的庇护所,音乐就是音乐,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音乐可能会给你一些想法和感染,但音乐什么也不是,后摇更不是,狗屁不是,它不是你的庇护所,都是扯淡,你要去过自己的生活,要不去死。”

当时还一直在反思,是不是自己也让自己的情绪凌驾于音乐本身了——就像烧Hifi器材的那个阶段,器具的表现力已经高于音乐本身了。那么此时你还真的是喜欢音乐吗?

我想,没有东西可以高于音乐,哪怕它总是被一种题材所绑定。


打开微博,看到一个小姑娘很生气,在指责联合国的人不作为。两方对其论点与背景争论不休。而我却只觉得困惑。年龄那么小,又受到疾病困扰。不应该先即时就医,保证最基本的健康,再投入到工作中去吗?

一个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自己的身份是他的ZIYOU权。一个人在美国的土地上表达自己的政见也是他的ZIYOU权。但他们一个挨了打、一个挨了骂。这难道不是很魔幻吗?

可达鸭看到(过度的)ZZ想吐。

在我看来,真正的智慧是将一切从属于生活的范畴中,经济、ZZ、哲学或艺术相比于明天午饭吃什么、谁和谁又分手了、国QING以后是否降温了这些问题都一样,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高于你的日常生活,你的日常生活也不值得被一样东西完全主导。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才是所谓的幸福。因此,我会一直对虹吸注意力的东西保持警惕。

如果一个人想不断地虹吸并蚕食掉你的思维,那他一定会像Trump一样毫无保留地表达,而看上去根本就不在“聆听”;看看那些成天没事做而碎碎念的媒体吧,他们根本不在意媒介的双向性。

我很喜欢申炫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耳语均衡”的概念。正如现在许多央行家所犯的错误那样。现阶段很多人无法闭嘴,而一些人却又过度沉默。

ZZ甚至开始高于语言。

这是多么悲哀啊。

幸好,威士忌却毫不在意。ZZ是无法战胜酒精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