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市场监管矩阵  ·  电梯如何开展自查自纠!视频教学片来了!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刘畊宏突发!全面下架!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你的“女神”,被抓了! ·  5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惊人! ... ·  5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价格大跌!杭州这里卖5元一斤,很多人爱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行到水穷处,我寻访了一群在高山乡放飞梦想的年轻人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3-03 18:06

正文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有力推动基层事业发展。


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生活、工作习惯吗?他们有哪些困惑和难题?本报记者日前选择一个偏远乡村——丽水莲都区海拔最高的峰源乡,进行蹲点调查,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感受他们放飞在大山里的青春和梦想。今天,浙江日报用两个版的篇幅刊发大学生基层就业调查报告(第8篇报道):《青春和梦想放飞在高山之巅》。


文 | 李应全 石天星 胡昊


青山不老乡人渐老

高山呼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在浙江的版图上,峰源乡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遥远而偏僻。从杭州到丽水,距离280公里,坐高铁1小时40多分钟就到了;从丽水莲都区再到峰源乡,距离仅58公里,开车疾走大约也需要1小时40分钟。


耗时,其实是耗在28公里蜿蜒的盘山路上。上山一直在急转弯,据说要转333道弯,转得我们头晕目眩。就是这曲曲折折的弯,拉大了时空距离,让峰源乡成为人人口中的“偏远”之地;又是这曲曲折折的弯,使这个平均海拔达735米的高山乡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如荒漠需要甘泉,如婴儿需要母乳,这个偏僻的山乡渴望着更多的大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


老龄化的乡村需要医科大学毕业生。全乡远近8个行政村、8479人中,79%的村民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的约18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健康状况不佳,生活需要有人照料。


空心化的乡村在复兴之路上需要大学生。全乡生态资源丰富,却缺乏足够的有激情有创意的人才来开拓。


留守儿童需要大学生教师的爱心浇灌。当地61名孩子(其中小学47人、幼儿园14人)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或许,数字是枯燥的,但只要听听我们看到、遇到的故事,你就会更加理解基层对大学生深切的渴望。


在峰源乡工作的大学生中,外省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今年35岁的女医生胡红梅,湖北仙桃人;另一个是今年31岁的小学教师王智文,云南昭通人。


“这么偏远的地方,你怎么会来呢?”记者调侃胡红梅。


“一切都是因为爱情。”胡红梅快人快语。


原来,胡红梅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和丈夫是同窗,毕业后双双来到丈夫的家乡莲都区。丈夫在碧湖镇一家民营专科医院做骨科医生,而她最初在莲都区联合卫生院工作,在几个乡镇卫生院辗转后,来到这个偏远山乡做全科医生。


让胡红梅记忆深刻的,是第一次随访一位空巢老奶奶。


长年的寡居生活让老人心情郁闷,食欲不振,睡眠失调。平时饭桌上多是咸菜与腌制食品,随便应付。来到她家后,胡红梅一边干着手头的活,一边和老人用当地方言拉家常。体格检查后,她确定老人属于高血压三级管理对象,便劝老人以后多吃蔬菜,不要只吃咸菜与腌制食品。


老人的脸上露出笑容。天快要暗下来的时候,胡红梅起身要走,老奶奶依依不舍,拉着胡红梅的手说:“谢谢国家这么关心我们老人家哦。”“姑娘,路上小心。”


走出老远,胡红梅回头张望,老奶奶仍然站在那儿目送她。此后,每一次上门、检查、离开,老人都感激地目送胡红梅远去的背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在胡红梅的健康管理下,老人血压日趋平稳,心情逐渐开朗。今年春节,老奶奶的儿女从外地回来,专程来到乡卫生院,一定要当面感谢胡红梅这么多年对老人家的照顾。胡红梅淡然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是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要靠胡红梅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去落实。胡红梅的每一次走访,就像一缕春风吹进农民心田,让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像胡红梅一样,乡卫生院9名医务人员(其中有6名年轻大学生)负责全乡8个行政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6年,全院门诊仅仅只有0.92万余人次、医疗业务收入44.2万元,却为全乡676名高血压患者、149名糖尿病患者、56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了规范管理。


庞山村70多岁的村民李琪儿说:“有了这些年轻医生,我们看病、吃药不用愁。”


令人牵挂的,还有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


在囿山小学峰源校区,吴菊青老师在上课。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应全 摄


“我好想妈妈,想哭。”一张张类似的小纸条,写着孩子们对亲情深深的呼唤。


囿山小学峰源校区的老师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真情浇灌孩子的心灵,让快乐回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设立在教学楼二楼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名为“心灵小屋”,藏着几百张这样的纸条。针对留守儿童多的情况,学校3年前专门成立这个“心灵小屋”,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校长叶永海指定年轻教师王智文负责。


王智文2013年从丽水学院中文师范专业毕业以来,一直在该校工作。2015年,他被评为莲都区“孝老爱亲好人”。


我们在“心灵小屋”看到一只特殊的泡沫箱子,里面装着几百张纸条,上面写着学生们心灵深处的小秘密。王智文解释说,孩子们心里有很多小秘密,不好意思对老师说,但喜欢给老师悄悄写纸条。他们用稚嫩的文字或图画表达想念父母之情、讲述学习困惑、倾诉成长烦恼。无论多忙,王智文有信必复,然后找适当的机会,把回信悄悄塞到学生手里。


包括王智文在内,老师们在悉心安慰、开导孩子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开展“清雅劲节”竹文化活动,教孩子们吹笛子、葫芦丝,跳竹竿舞和火筒舞、画竹板画等,引领孩子们培养特长、砥砺品格、丰富生活。


我们在校园里看到,这些孩子十分阳光、乐观、懂礼貌,见人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叶永海校长赞扬说:“这些大学生教师工作认真、富有爱心,正是老师们潜移默化立德树人,将爱心、细心、真心化作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而这,需要多少满满的爱啊!老师们的心里,一定装着留守儿童的快乐和悲伤,一定装着孩子们的渴望和未来。


情系乡土游子归来

基层工作六成是年轻大学生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 ——《雪》


故乡的歌,如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浓浓的乡愁,如古堰画乡瓯江上的点点帆影,萦绕在游子心头。对家乡的眷念,使一群高山之上可爱的人们,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返回故乡。


丽水市的人才政策对他们颇有吸引力。近年来,丽水实施筑巢引凤计划和特别引才计划,通过组团外出招聘、赴省外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加大人才引进和聘用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例如,自2012年起,市、县(市、区)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录用计划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力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基层服务项目。“211”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研究生等以上人才应聘丽水事业单位的,不受招聘时限限制,采取灵活简易的招聘程序,可直接办理正式聘用手续。


在峰源乡工作的46名35岁以下年轻大学生,在全乡71名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占比达64.8%,其中44人是丽水本地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着平平凡凡的事,但有几个人的身影总在记者的脑海中驻留,难以忘怀。


林昌俊(前)等人到农户家看“猪小乖”。 甘龚欣 摄


85后“硕士猪倌”林昌俊。


林昌俊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学的是动物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师兄师姐毕业后一般都去了大城市,而林昌俊上大学时一门心思想考公务员,去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


毕业后,他一边在丽水做家教,一边准备省级公务员考试。去年过完年没多久,恰逢莲都区农业局在武汉招录人才,他远赴武汉报名,顺利通过考试,作为引进人才被分到峰源乡做畜牧员。2016年初,莲都区峰源乡开始在农户家中推广“猪小乖”计划,林昌俊负责指导农户在高山上饲养当地土猪品种“碧湖黑猪”。当地人称他为“硕士猪倌”,此名号流传开来。


海归“账房先生”钟高源。


85后硕士,话语不多,书生气十足,自言性格像老人,喜欢宁静的乡村生活,喜欢房前养花、房后种菜的日子。


他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统计学专业,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读会计研究生。毕业后,申请延长驻留时间一年半,做的却是洗碗工、会计员、装修工、服务员、清洁外包等。“什么都想试一试。”回国后,恰逢2016年莲都区农业局在成都招录人才,他赶到成都,顺利考入区农业局,被分到峰源乡农技站,做农村双代理会计工作,主要从事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和帮村里做账,合同一签就是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生找工作不易,先进来再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想在乡村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公务员蒋洪勇。


他毕业于温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来在温州一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当他辞职离开公司时,工资已经达到6000多元。回到家乡当大学生“村官”,工资少了很多。他为什么要放弃繁华城市里一份不错的薪水,回来当大学生“村官”?蒋洪勇说:“我在丽水出生、长大,对农村有感情。农村有广阔天地,大学生在这里应该有所作为。”2015年,他考上莲都区乡镇公务员,被分配到峰源乡党政办。


囿山小学峰源校区教师、“知心姐姐”吴菊青。


今年25岁的吴菊青是莲都区太平乡人,从丽水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吴菊青一直自立自强,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们自强自立,心里要阳光、对生活要乐观,成了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吴菊青说,班上有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女孩,她妈妈离开了家庭。这名缺少母爱的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得到老师关爱。吴菊青从点滴做起,以真心换取孩子的信任。两人成了好朋友,女孩还主动找老师谈心:“爸爸在外地打工,除寄钱外不像老师这样关心我。”“我可以单独来找你吗?”“我今年要好好学习。”吴菊青付出了真情,得到孩子的真心。


还有乡林业站巡山美女周苗莉、把“六皮精神”挂在嘴边的“老乡镇”桑超迅……


在乡政府的乡干部身份公开栏中,39名工作人员中24人是年轻大学生,其中两人是硕士研究生。


峰源乡只有一所小学和一所附属幼儿园,全校师生加起来只有76人。在15名教师中有13名年轻教师,基本上是毕业不久的师范类专科、本科大学生。在乡林业站,5人中有1名90后女大学生。莲都农商银行峰源分理处网点3人中有两名90后大学生。峰源乡卫生院有6名年轻大学生。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从不同高校毕业的46名年轻大学生,成为峰源乡的生力军,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复兴的希望。


峰源乡首届养生稻谷开镰节盛况(资料照片)。 萧遥 摄


把心安住把路走稳 
基层熔铸大学生青春和梦想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

——《臧克家诗集》


“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扶贫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农业现代化部署,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扶贫开发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种业、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合作经济和基层水利等事业。”这是中办、国办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的。文件对于发挥高校毕业生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强烈的期待。


峰源乡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高山农业符合山乡实情。身怀各种才艺的大学生成为高山农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大学生们既读课本这本有字之书,更读农村这本无字大书,把美好青春奉献给基层。


对大学生在基层的干劲,峰源乡党委书记金伟君赞赏有加:“一方面,年轻大学生为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创意和点子,他们敢想敢做,为乡村治理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基层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在基层锻炼了意志和能力,尤其是在峰源乡这样偏远艰苦的乡镇。”


“往年养一头猪只能卖两三千元,而现在我们一头能卖到五六千元。没有他的帮助,哪有今天的好行情?”新砀村64岁的养殖户尤金旺对“硕士猪倌”林昌俊充满感激。


尤金旺养猪4头,卖了两头,进账9523元。50岁的吴月标养猪5头,卖了两头,进账1.1万元。62岁的叶秀英养猪两头,卖了一头,进账5000多元。还没卖掉的这头猪十分调皮好动,翻过猪栏跑了,她找了一天一夜没找到。全村人齐上阵,终于找着了。在新砀村,养殖户向记者诉说他们的欢笑和苦恼。


他们说,“碧湖黑猪”比较好养,只是辛苦了林昌俊跑上跑下。林昌俊与农民为友、拜农民为师,他说:“既然来了,就踏踏实实去做。只要认真,就会有收获。”


莲都区推广的“猪小乖”计划,采用传统土猪养殖方法,不喂任何饲料。出身农家的林昌俊觉得自己有天然优势,每次和农户们碰面,大家坐在一起抽抽烟,用当地话聊一些诸如养猪、为猪治病的土办法。比如叶类猪料一定要煮得熟透,不然小猪吃了会中毒;用木炭可以治腹泻;如果缺乏矿物质,可以给猪喂点红黏土。


起初,“碧湖黑猪”迁居高山后不适应,有的不吃料,有的没精神,急坏了养猪户。无论白天夜晚,只要接到紧急求助电话,林昌俊都毫不迟疑,像出急诊的医生一样拔腿就往村里赶。远一些的村子必须开车才能到,而夜间的山路黑黢黢、冷飕飕。幸好他的高中同学蒋洪勇有辆车,于是两个人便成了“出诊”搭档。在他的帮助下,这些猪都好起来了。


“猪小乖”计划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分布在新砀村、毛山村、库坑垟村3个村的26户村民养了57头猪,今年春节期间卖掉27头,黑猪每公斤70元,是普通猪肉价格的2.3倍,让养殖户们喜上眉梢。林昌俊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也许我选择的机会更多,但现在就是要脚踏实地帮村民养猪。学会在日常琐事中了解情况、积累经验,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最好,才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


怎么让农民赚钱?怎么让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在蒋洪勇心中,帮助农民增收既要靠发展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也要积极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峰源,让“猪小乖”、高山蔬菜好山好水卖个好价钱。


蒋洪勇的好文笔在基层派上了用场。他挑灯熬夜写文章,并制作成精美的宣传手册,把当地的优美风景、个性化民宿、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节气农事活动等一一写进手册,通过微信、微博等向外界“吆喝”,推广峰源,吸引人们来欣赏远山之美、体验山村民宿、购买物美价廉的生态农产品。


去年秋天,稻子成熟时,蒋洪勇和同事们策划了峰源乡首届养生稻谷开镰节,500多位市民前来体验。一队身穿旗袍的模特穿行于金色稻浪,体态婀娜、身姿优雅;体验者登高而上,沿田间小路穿越梯田,体验割稻、打稻、捡稻穗;待新谷上场,请长辈品尝第一口新米饭,随后大家入席共餐。通过这样的农事节庆活动包装、推广,当地100亩、2.5万公斤高山白米卖到了每公斤12元,比市场价高出一倍,红米和黑米最高价卖到每公斤60元!


峰源乡的农业发展还可以借助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扩大规模,借助生态品牌造势,这是85后副乡长桑超迅的思路。


桑超迅2008年毕业于宁波大红鹰学院会计专业,长期扎根基层,循着当大学生“村官”、进入农业部门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路径,在多个乡镇、街道历练9年后,去年底被提拔为峰源乡副乡长。


尽管到峰源乡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桑超迅很快进入角色。“不能窝在办公室里做文章,要调研市场,到村里了解村情、民情。”最近,他和乡党委副书记陈菁和一同走访丽水市区府前菜市场,与菜篮子公司、绿盒子电子商务公司、区农业局等洽谈对接,商讨更好的合作方式。目前讨论出两种合作方式供农户选择:一是菜价最低保护价格,避免菜贱伤农;一是采用成本计算上浮机制,确保农民有钱赚、收购公司降成本,让双方的合作更长久。


依靠开民宿、经营小超市、收购香菇富裕起来的庞山村村民江东波说:“年轻大学生有创意、有干劲,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峰源乡会发展起来。”


“复兴乡村,是历史赋予大学生乡干部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让乡村没落下去还是让它在大发展的十字路口走上正道,就看我们的作为了。在基层,就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踏破脚皮、磨破嘴皮、撑着眼皮、饿着肚皮,有了这‘六皮精神’,复兴乡村就有希望。”桑超迅说。


大学生登顶峰源乡水牛坪。 祁倩 摄


矛盾彷徨埋在心底
无怨无悔一切只为梦想让路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


“愿意回丽水是真的,愿意到峰源是假的。”这是实话。


峰源乡山高路远,且不说每个工作日吃住在乡下,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山里难以寻觅爱情;拥有爱情的,苦于维系感情;妻子有了身孕的,平时无法照顾;有了孩子的,无法天天陪伴。


遇到这么艰苦的条件,能有几个人坚持下来而不退缩?但他们,还是来了,来得无怨无悔。


一切,只为梦想让路。


因为山乡阻隔,交际圈子小,峰源乡46名年轻大学生中,26人没有结婚,约占56.5%。婚恋已经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成为一个群体的难题。


“硕士猪倌”林昌俊、海归“账房先生”钟高源等,年过30岁,都没有女友。“我矛盾过、迷茫过,也徘徊过,后来有了‘猪小乖’计划,就踏踏实实留在这里了。”林昌俊对记者说:“你也看到了,工作、工资大家差不多,我正考虑找女朋友。”


还有一名男教师陷入异地恋的烦恼。两人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他为了爱情留在浙江工作,但一个在丽水、一个在温州,爱情,为山乡阻隔。他也想通过考试去温州,但未能如愿。谈婚论嫁,谈何容易?买房子、两地分居、以后孩子如何照顾,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的眼前。他感到迷茫,既珍惜这份爱情,又得面对现实,何去何从,难有答案。


男同胞这样,女同胞总很俏吧?一问,出乎记者意料。13名年轻教师中女多男少,只有3人结婚。有一位女老师已经31岁了,还没对象,相过几次亲都不了了之。另外一名长得漂亮、有气质的女老师,一问也是单身。“女孩心中总有梦想。这个急不来,我们心里已经很淡定了。”她说。


在峰源乡的一周调查中,记者切身感到,乡村的基层大学生,无论男女,谈情说爱结婚并不简单和容易。他们说,一要怪地处偏远,平时进城不易。交通不方便,交际圈子就变小了。二要怪月老少,联谊活动不多。三也要怪自己拖,“不着急”。看来,解决大学生的婚恋问题,还是要解决好待遇、流动性问题。


没有结婚的“心苦”,结了婚的同样“辛苦”。


女医生胡红梅一家人聚少离多。夫妻俩工作地虽然相距不到60公里,但每个月仅见两三次面,胡红梅更是无法照顾在市区读书的年幼儿子,她只能经常通过电话和儿子交流。儿子经常在电话里求妈妈:“好久没见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好不容易等到轮休,母子相聚,让胡红梅珍惜每一刻、每一分。一次,胡红梅为儿子讲故事,讲到了妈妈如何疼爱孩子。儿子虽然懂事,但也不禁抱怨:“要是我的妈妈这样,该多好呀!”胡红梅百感交集,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每次返乡上班,她都怀着愧疚、硬着心肠和儿子说“再见”,而最怕听到的是儿子眼泪汪汪地说“妈妈早点回来”。


胡红梅说:“以前,我把基层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现在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不管多苦多累,我的生活都因此更加充实。”


蒋洪勇只有周末才能回到市区的家里,陪伴已有7个月身孕的妻子。“我们乡财政收入来源不多,很多工作难度很大,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活力。看着乡民期望发展的迫切之情,我们非常希望乡村能尽快复兴。”停了片刻,蒋洪勇认真地说,“在基层打拼多年,我们还是一群有故事、有情怀的人。”


山高路远,隔不断大学生的真爱、亲情;聚少离多,真挚的爱总在彼此心间流淌。


环境改善事业留人
更快复兴乡村吸引凤凰来栖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在山里待3年甚至5年都可以,希望以后能下得去、上得来。”山乡夜聊,大学生们又说了一句大实话。


记者了解到,峰源乡的这批大学生,最迫切的愿望有四点:


——待遇上要倾斜,生活条件能改善。


记者了解到,大学生们都有“五险一金”,每个月实际到手收入大多在三四千元左右,与在丽水城区工作的大学生相比,只是多了每月300元的偏远乡镇补贴。对于在丽水市区买房或租住的大学生们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在峰源乡,所有大学生吃饭和住宿都免费,但每月伙食补贴只有220元,一日三餐都在单位吃,不可能吃得太好。林昌俊等人租住农舍,面积狭小,仅够蜗居。


——丰富文体生活,让大学生在基层心有所寄。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稀疏,山风阵阵,除了几只寒犬吠声如豹之外,峰源乡一片寂静。文化娱乐活动的缺少让每个夜晚显得孤单寂寞,大学生们盼望当地的文化礼堂和文体设施也能像其他乡村一样,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山乡的夜晚不那么孤寂。


——用人政策要更灵活,确保大学生下得去、上得来。


中办和国办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让大学生们看到了更多希望。“意见规定,注重拓展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渠道。在干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上,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经历的政策导向,向在基层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倾斜。我们希望能尽快推动落实。”在交流中,许多大学生说。


解决好待遇、流动性、发展空间问题,就能让大学生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


近年来,丽水市推出了一系列充满人性化的政策,加快了当地大学生的流动。如根据政策,教师干满3年,可以通过“进城考”调动工作。仅去年一年,峰源乡考走和调动的就有5名教师,人数变动最多的2013年,考走、调动7人。近年来,峰源乡的医生中也有3人调到城区或者近城区。


根据人才引进协议,林昌俊和一些新同事要在乡镇服务5年,3年之后自动评中级。作为2016年刚入职的大学生,他已经做好了深耕基层的打算。“在基层工作,只要好好干,以后还可能往上调,最后还可能回到城里工作。”林昌俊对未来去向充满向往。


——让乡村更快复兴,这是大学生们最大的梦想。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如今,乡村的魅力正与日俱增。峰源乡具有独特的高山环境和资源,处山之高处、水之源头,有连绵不绝的秀美山峰、大量闲置的土地和清澈甘甜的山泉,猕猴峡为丽水十大峡谷之一,气势恢弘、景色秀美。目前,峰源乡正在谋划打造以“远处的山”为旅游品牌的全乡域旅游大景区,吸引人们春天看花、夏天纳凉、秋天收获、冬天赏雪;谋划提升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为城市提供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发展乡村个性民宿,吸引市民来欣赏远山之美,陶醉乡村生活。无论早与晚,这片绿水青山终将在大学生们手上化作金山银山。复兴的乡村,终将吸引离家的乡民回归。


让人振奋的是,乡政府旁的一座5层宿舍楼已拔地而起,正在装修,不久大学生们可以入住。


记者离开峰源乡的时候,又听到一个好消息:丽水城区至峰源乡的主干道大大线(莲都段)改建项目,已列入莲都区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计划投资十几亿元,将那些曲曲折折的路截弯取直、拓宽升级。


主干道建成后,市区到峰源乡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将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由此,更多优质资源将流向乡村。


让记者感动的是,一组“来自高山乡的报告”连日来在“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读者纷纷留言,称这些大学生是“高山上可爱的人”“中华民族的脊梁”,有人甚至为他们的事迹感动落泪。


亲爱的朋友,当你和他(她)在西湖边长椅上相依相偎,你是否会想到偏远山乡还有一群大学生在苦苦寻觅爱情;当你下班回家和家人团聚,你是否会想到他们还在默默忍受与亲人分离的苦恼,为了温暖一名留守儿童、照顾好一个空巢老人而殚精竭虑;当你身居城市为美好生活而陶醉,你是否会想到他们为了几年后的进城考试,还在秉烛夜读?无论城与乡,一切在基层奋斗着的大学生,都只为了一个梦——一个让青春和人生价值闪耀的梦,一个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梦,一个祈盼乡村复兴的梦。


美哉山乡青年,复兴乡村勇敢担当;壮哉年轻学子,夯实基层青春无悔。


他们,的确是高山上一群可爱的人。


有风来


郎友兴:学子下基层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作者郎友兴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系主任)


随着国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选调生等一系列为基层输送年轻血液政策的实施,基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基层已然成为这些大学毕业生展现自己和实现自己价值的人生舞台。如何在基层服务好又不失去自我,是考验年轻人是否能适应基层的最好标准。


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上对大学生下基层后对于基层改变的期望不要很高、很迫切。因为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之改进,都涉及到多方面,作为高素质的大学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唯一,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大学生下基层对于社会的意义、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通过大学生下基层,可以为基层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资源,尤其为壮大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人才保证。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的角度来看,基层尤其是农村缺乏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不足。大学生到农村后具有明显的优势:年轻而有活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具有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灵通等。事实上,像林昌俊这样的事例就能很好说明这一点。林昌俊是丽水莲都区碧湖镇人,硕士毕业后被派到了乡农技站做畜牧员。农村基层很需要林昌俊这样的人才。其次,可以逐渐地改变基层的政治与文化生态,这一点相当重要。基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大学生下基层可以改变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不必怀疑大学生下基层的意义与价值。现在不少大学生包括家长和社会,将大学生下基层视为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一种无奈选择,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身份、待遇、前途等方面都存在后顾之忧。但是,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对于一个年轻人、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或创业的关键还是看是否能干出一番事业,在哪里倒是无关紧要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基层孕育梦想种子。一方面中国基层需要大学生;另一方面通过下基层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积累经验。“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大学生步入社会最缺乏的就是社会经验,而基层是积累经验的最佳环境。起点低不一定发展差。实践证明,基层不仅是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人生舞台,还是空间广阔、渠道畅通的人生阶梯。某种意义上说,在人才相对缺乏、政策较为优惠、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基层,有时成功反而相对容易些,这有不少例子可举。


可是,舆论和媒体往往将大学生不愿下基层归为怕吃苦、嫌待遇差等,这种指责是不公平的,而且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如何“下得去”的问题。有盼头才有动力,才会下去,才会留得住,才能干得好,而盼头需要政策与机制的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这触及到了根本性的问题。中央有明确的政策,现在就看各地如何有效地落实,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本期制作 | 乔伊绘清风


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微信号:youfenglai_zjrb